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站在刻有“警魂”两个字的纪念碑前,22岁的杨钦琦,似乎越来越能理解父亲生前工作的意义。
![]()
杨钦琦
这位刚毕业于四川警察学院的年轻人,如今在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二分局事故大队实习。对他而言,这身警服承载着特殊的意义——他的父亲杨东,也是一名交警,曾是二分局事故大队副大队长,数年前因公牺牲。
![]()
祭奠仪式
9月30日上午,在全国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成都市公安局在牧马山警魂碑前举行“致敬公安英烈 激发奋进力量”祭奠公安英烈活动,祭奠新中国成立以来英勇献身的全市公安英烈。全市公安机关公安功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英烈家属代表、民警代表等220余人参加。
仪式现场庄严肃穆,警魂碑巍然耸立。上午10时,伴随着庄严雄壮的国歌响起,祭奠仪式正式开始。礼兵们迈着正步缓缓前行,向公安英烈敬献花圈,到场领导代表市局党委整理挽联。礼兵鸣放礼枪致敬公安英烈,参加仪式的全体人员整齐肃立,脱帽默哀,集体向公安英烈默哀一分钟。随后,在警魂碑前,全体民警重温了入警誓词,依次瞻仰警魂碑,向警魂碑献花,民警以这种方式表达敬意、寄托哀思。
![]()
祭奠仪式
“那时我才上幼儿园,印象里父亲总是很忙。”回忆起童年,杨钦琦语气平静。那时,他才一年级,放学后,他会被爷爷奶奶接回家,等着妈妈也下班回来,一家人围着餐桌,却常常要空着一个位置——那是留给还在工作中的父亲。热气腾腾的饭菜渐渐变凉,这样的等待成了“家常便饭”。
寒暑假时,年幼的杨钦琦偶尔会被带到父亲单位。他记得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个不停,记得父亲和同事们进进出出的身影,记得那些堆满案卷的办公桌。“疲惫感很重”,这是他对父亲工作环境最深的印象,虽然具体细节已随时间模糊。
![]()
祭奠仪式
今年,杨钦琦从四川警察学院侦查专业毕业,选择回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实习初期,他被分配到交警岗位负责路口站岗。早晚高峰时段,他站在车流中,一次次抬起手臂,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当拥堵的道路终于畅通,那份成就感让他真切感受到工作的价值。
如今在事故大队实习,他接触到更具体的工作——协助处理事故赔偿事宜。这项工作繁琐细致,需要反复沟通协商,但事故当事人最终获得应有赔偿时,他体会到了履行职责的意义。
“虽然很忙很累,但能帮助到别人,这份工作值得。”杨钦琦说。从童年时等待父亲回家吃饭的男孩,到如今穿上警服守护城市交通的见习警官,他正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父亲未竟的事业。在成都的街头,两代交警的坚守完成了一种特殊的接力。对杨钦琦而言,这不仅是一份职业选择,更是一种家族传承和责任担当。
记者了解到,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先后有119名民辅警英勇牺牲,其中19人被评为烈士,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