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山上全是矿坑矿渣,晒件衣服半天落满灰,雨天出门一脚泥,田里的庄稼总沾着黑渣子。现在好了,山绿了,空气也清新,站在屋前看风景都舒心!”近日,看着班竹塘村复绿后的矿山,梳子铺乡斑竹塘村民老李笑了。
这处让村民舒心的“新风景”,曾是当地多年的“老大难”。前些年村里大规模开采锰矿,裸露的矿坑像“伤疤”一样留在山上,堆积的矿渣占了耕地、堵了沟渠。村民们多次反映耕地污染、水源浑浊、空气呛人的问题,可历史遗留的矿山治理牵涉面广、难度大,一直没能彻底解决。
群众的呼声就是工作的方向。梳子铺乡党委政府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将矿山治理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结合,把废弃矿渣清理、土地综合整治列为重点民生实事。乡纪委主动靠前,协助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制定“专业监理+群众监督”的机制——既雇了懂技术的监理工程师盯质量,又选了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跟进度,每天巡矿记录、每月调度进展,确保治理不走过场。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乡里从诉求收集到具体执行层层推进:先通过10多场座谈会、协调会,全面收集饮水、道路、环保等领域诉求110余条,确保治理“对症”;再针对排查出的2处安全隐患当场制定整改方案,调处因矿山污染引发的12起矛盾纠纷,理顺村民的“心气”;最后集中力量清运废弃矿渣20余万吨,从源头为矿山“减负”。
治理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因地制宜”:拆除废弃建筑腾出空间,按自然地形整平废渣堆,对人工开挖的陡坎削坡降险,覆土后植树800余亩;同时通过清淤疏浚、铺设50余条排水管道改善矿区排水,保障农田安全,更在关键位置立起10余块生态标语牌,引导村民共同护绿。
一系列扎实举措下,治理成效逐步显现。作为当前重点推进的民生实事项目,该村12个矿点已全部完成复绿——昔日的臭水坑变清澈了,光秃秃的山体重披“绿衣”,甚至透出几分田园气息。近年来梳子铺乡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全乡范围内的“矿疤痕”逐步转化为“风景线”。
“生态短板得补,民生亮点要亮。”梳子铺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矿山企业安全巡查力度,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既确保复绿成果不反弹,更让村民的日子跟着生态改善越变越好,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杨迪元 唐杨帆 廖彬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