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出海的浪潮势不可挡,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以日为鉴》这本书中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日本在90年代开始的那“失去的20年”,便出现过一轮长达20年的全民出海潮。
当时出海成了失落经济下少数的黄金赛道之一,在90年代出海的日本人,后来也被称为“出海暖流一族”。
那么既然要出海,就肯定少不了要多研究一些出海产品,出海企业的成功和失败的增长案例,更好地去借鉴、学习、避坑以及对标一些有启发的部分。
这两天读了一篇关于极米科技出海成功背后的故事,印象颇深。
从2014年推出首款无屏电视开始,一个多月就刷新了投影类目销量记录。
到2018年前三个季度,更是以40万台出货量超越索尼、爱普生,终结了外资品牌在中国投影市场15年的垄断。
之后极米科技的创始人钟波,便将目光越过了国境线——“消费电子的大市场在海外,做就做能影响世界的科技公司。
极米能够做起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创始人一开始就想清楚了这个产品的“一句话”:把投影仪和智能系统绑在一起,造出能放进客厅、像电视一样好用的“无屏电视”。
“未来的电视,一定是没有屏幕的”,这是钟波偶然看到的一段iPhone5的概念视频时冒出的想法。
这也是让极米从索尼、爱普生等外资品牌的夹缝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当时的这些大品牌出品的投影仪,主打商用场景,笨重又昂贵,与普通家庭的需求隔着厚厚一堵墙。
在国内投影仪市场脱颖而出之后,极米出海首站选择了全球竞争最激烈的美国硅谷,而不是跟其他企业一样扎堆东南亚赚快钱。
当时钟波的逻辑很直接了当:“在最难打的市场站稳脚跟,再去其他地方就是降维打击。”
他们并没有急着铺设渠道,而是先在Indiegogo和Kickstater两大众筹平台先投石问路,摸清楚美国用户的需求。
从中发现了这些用户要的不只是能投影的机器,而是能提升生活品质的智能设备。
再往后,极米开始进军日本市场,同样地并不只是简单“翻译”国内产品。
而是先做调研,发现日本家庭户型普遍小巧,传统投影仪要么很占桌面空间,要么挂墙破坏装修。
于是为了贴合日式极简风格,把机身做的足够轻薄。同时考虑到日本人对噪音的敏感,持续优化散热系统,把噪音降到最低。
至此,彻底打开了日本市场,连续多年稳居日本投影仪销量榜首。
这个过程中,极米科技做对了两件事:
践行了“一句话”的力量,通过一句话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说清楚了
产品出海做了“本土化”,而非“标准化”:不是简单的把国内的成功产品“翻译”过去,而是根据当地的用户需求和痛点去定制做“本土化”。
是的,真正的本土化,是深入当地的生活场景,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痛点,而不是把国内的产品简单地“翻译”过去,盲目的标准化没有意义。
有人说,如果能够一句话说清楚你的产品的定位,说清楚你的业务究竟是干啥的,哪怕你的受众只记住这一句,那么你到事情就办成了一大半。
可见,一句话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能够一句话说清楚自己业务是做什么的,或许才能从夹缝中脱颖而出。
这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你出海做的产品、工具、网站究竟解决用户的什么需求和痛点问题,市场是否空白,你能一句话说清楚你的产品是做什么的吗?
如果答案都是否,那么跟「程序员创业三件套:TODO、笔记和记账软件」并无二样,市场上这样的产品和工具已经多到用户都免疫了。
所以你觉得自己究竟有什么魔力能把这事儿做起来呢?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OK,今天分享就到这里。
对了,我们做了个出海100天挑战赚10000刀的围观群,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