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真实数字业态正重塑消费市场时,一批打着 “数实融合” 旗号的平台却暗藏资金盘骗局。
山东树某易购曾以“赋能中小微企业”“共享数据价值” 为噱头,在短短 5 年内吸引超 30 万投资者入局,最终却因涉嫌集资诈骗轰然崩盘。
![]()
这场闹剧不仅让无数家庭陷入财务危机,更暴露了数字经济领域 “伪创新” 的识别盲区 ——当高收益承诺包裹着 “数字化” 外衣,如何分辨真实价值与虚假泡沫,成为每个投资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
一、爆雷现场:30 万受害者的财富崩塌记
2025 年 7 月的临沂,高温难掩树某易购总部楼下的寒意。退休教师张阿姨攥着手机里 “提现审核中” 的界面,反复刷新却只看到系统提示 “服务器维护”—— 她投入的 12 万元养老钱,是过去十年省吃俭用攒下的 “看病备用金”;而刚毕业的小李更焦虑,为凑齐 5800 元商品竞pai保证金,他在网贷平台借了 3 笔钱,如今平台停付收益,催债短信已塞满收件箱。
这场危机并非突然爆发:从 7 月 7 日平台将提现门槛从 1000 元提至 5000 元,到 7 月 15 日审核周期延长至 15 个工作日,再到 7 月 21 日提现功能彻底瘫痪,短短两周内,投资者的希望被层层击碎。
![]()
据维权群统计:30 万受害者中,60 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 40%,他们多是被 “政府注资”“非遗合作” 的宣传打动;另有 30% 是工薪阶层,抱着 “兼职赚外快” 的心态入局,最终却背上平均 5.2 万元的债务。
为挽回损失,受害者们自发组建了 200 多个维权群,有人连夜驱车到临沂总部讨说法,却发现办公区已人去楼空,只剩玻璃门上贴着的 “升级改造” 通知;有人整理出平台宣传截图、转账记录,到当地经侦部门报案,却被告知部分资金已通过地下钱庄转移至境外,追回难度极大。这场财富幻梦的破碎,留下的是无数家庭的泪水与无奈。
![]()
二、华丽包装:从 “数字新星” 到 “骗局外壳” 的造梦之路
树pai易购的母公司 —— 山东树pai数字集团,自 2020 年 7 月成立起,就深谙 “包装即信任” 的道理。其法定代表人崔可龙虽无数字经济从业背景,却联合董事长王某庆打造了一套 “高端人设”:王某庆通过捐赠 200 万元给临沂某公益组织,换取 “慈善企业家” 称号,还凭借虚假学术经历成为临沂大学 “客座教授”,频繁在高校论坛宣讲 “数实融合” 理论,营造 “专家型创业者” 形象。
为让骗局更具说服力,公司构建了一套看似完整的 “数字化生态体系”:对外宣称拥有树pai易购电商平台、云pai系统、云仓物流三大板块,甚至制作了 “覆盖全国 6.3 万数字店” 的可视化地图。但工商信息却撕开了伪装:3000 万元注册资本为 “零实缴”,2024 年新租的总部办公区租期仅 1 个月,租金却比周边写字楼高出 3 倍 —— 据知情人透露,这是为了拍摄宣传视频时 “显得更气派”,拍完后便退租搬至小作坊式办公点。
![]()
更荒唐的是,为证明 “政府支持”,公司伪造了 286 份红头文件,从 “省级数字化试点” 到 “乡村振兴合作项目” 无所不包。某合作企业负责人回忆,当初签约时,树拍工作人员拿出 “山东省发改委批复函”,上面盖着仿制的公章,“当时觉得有政府背书,就放心投入了 50 万元合作款,现在才知道全是假的”。截至 2025 年 4 月,公司宣称的 “14.6 万用户” 中,近 80% 是仅注册未投资的 “僵尸用户”,所谓 “380 家合作企业”,多是未实际开展业务的空壳公司。
![]()
三、商业模式拆解:从 “S2C2M” 到 “资金盘” 的变异逻辑
(一)理论架构的 “美好假象”
树pai易购对外宣称的 “S2C2M 模式”,本是数字经济中一种合理的供应链模式 —— 正常逻辑下,供应商(S)通过平台获取消费者(C)需求,再反向指导制造商(M)生产,实现 “按需定制”。为让这一模式可信,公司还与银凤陶瓷、蒙山妈妈老粗布等非遗企业合作,拍摄 “助农带货” 视频,宣称 “带动合作企业营业额增长 30%”。
但真实情况是,这些合作仅停留在 “签协议、拍视频” 层面。银凤陶瓷负责人坦言:“我们只提供了 100 件样品,平台以‘竞pai展示’为由拿走后,再也没下过订单,所谓‘营业额增长’全是编造的数据。” 消费者在平台上看到的 “非遗商品”,大多是从批发市场低价采购的仿制品,根本不具备 “按需生产” 的供应链属性。
![]()
(二)实际运作的 “资金盘本质”
随着运营推进,模式逐渐异化为 “竞pai + ji售 + gao返利” 的资金游戏。其核心玩法是:用户支付商品价值 10% 的保证金参与竞pai,拍下后无需实际提货,只需委托平台 “寄售”,即可获得每日 1%-3.5% 的收益。以一件标价 5800 元的 “非遗陶瓷瓶” 为例,用户支付 580 元保证金、拍下后支付 4220 元尾款,委托平台寄售后,每天能拿到 58-203 元的 “分润”,看似 “低投入高回报”,实则是用新投资者的钱支付旧投资者的收益。
为扩大资金池,平台还设计了复杂的层级激励制度:普通用户投资后成为 “经营用户”,日返利 1%;缴纳 3300 元 “会员费” 升级为 “银卡会员”,日返利 1.2%;发展 10 名下线可成为 “金卡会员”,日返利 1.5%,还能获得下线投资金额 5% 的 “推荐奖”;若成为 “区域代理”,可抽取所在区域所有用户收益的 10%。这种 “拉人头得奖励” 的机制,本质上是典型的传销式资金盘 —— 截至爆雷前,平台层级已达 12 级,顶层 “代理” 通过发展下线,月收入最高达百万元,而这些收益全来自新用户的投资款。
![]()
(三)数字店板块的 “吸金套路”
在 “数字店” 板块,平台宣称 “让实体店共享数字红利”,要求店主缴纳 1.2 万元 “加盟费”,使用其 “智慧收款系统”,平台按营业额收取 3%-18% 的技术服务费。表面上,消费者付款后可获 20% 服务费分润,店主推荐新店主可获 20% 服务费分成,看似 “多方共赢”,实则是另一种 “拉新工具”。
某县城便利店店主王师傅回忆:“当初平台说‘开数字店能月赚 5000 元’,我交了加盟费后,发现所谓‘分润’根本无法兑现 —— 消费者付款后,分润金额只显示在账户里,无法提现;推荐其他店主加入后,承诺的‘20% 分成’也从未到账。” 截至爆雷,全国 6.3 万 “数字店” 中,近 90% 是仅缴纳加盟费、未实际使用系统的 “空店”,平台通过这一板块吸纳的 “加盟费” 超 7 亿元,全部用于支付前期投资者的返利。
![]()
四、崩盘根源:违背规律的 “泡沫必然破裂”
(一)高收益承诺的 “数学陷阱”
平台宣称的日返利 1%-3.5%,换算成年化收益率高达 365%-1277%,而当前市场上,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仅 3%-4%,即使是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率也难超 20%。这种 “远超行业规律” 的收益,注定无法通过实际经营实现 —— 警方调查发现,平台吸纳的资金中,85% 用于支付投资者返利,10% 被高管挥霍(仅王某庆就购买了 3 辆豪车、2 套豪宅),仅剩 5% 用于所谓 “业务运营”。当新投资者数量减少,资金流入无法覆盖返利支出时,资金链断裂成为必然。
(二)监管警示后的 “疯狂掩盖”
早在 2025 年 3 月,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就发布风险警示,明确指出树pai易购 “资金流向不明,涉嫌非法集资”。但平台不仅未整改,反而采取一系列手段掩盖真相:关闭线下考察通道,拒绝投资者到总部参观;用黑布遮挡办公区窗户,防止外界看到 “人员稀少” 的真实情况;删除网络上的负面评论,甚至雇佣水军发布 “平台获政府注资” 的虚假消息。
更恶劣的是,在提现功能瘫痪后,王某庆仍通过直播安抚投资者:“平台正在对接国有资本,政府注资马上到账,大家再等等”,甚至伪造 “银行到账截图”,欺骗用户 “资金已在途”。这种 “顶风作案” 的行为,不仅延误了投资者止损的时机,更让骗局持续扩大,最终导致巨额损失。
![]()
(三)资金转移的 “最终崩盘”
随着监管压力加大,平台开始秘密转移资金:通过虚构 “海外采购” 合同,将 3.2 亿元转入境外空壳公司;将 1.8 亿元以 “高管借款” 名义转入私人账户;甚至用投资者资金购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通过境外交易所套现。截至警方介入时,平台账户仅剩 0.5 亿元,不足总吸纳资金的 5%,且大部分资金已难以追回。2025 年 8 月,警方对王某庆、崔可龙等 12 名核心成员采取强制措施,这场持续 5 年的骗局才彻底落幕,但留给 30 万受害者的,却是难以弥补的财务与心理创伤。
五、反思与警示:数字时代如何规避 “伪创新” 陷阱
树拍易购的崩盘,并非个例,而是数字经济浪潮中 “伪创新” 骗局的典型缩影。从本质上看,这类骗局的核心套路是 “用数字化概念包装资金盘”—— 以 “数实融合”“数据共享” 为噱头,用复杂的模式掩盖 “拉新填旧” 的本质,再通过虚假背书增强可信度,最终让投资者在 “高收益” 诱惑下放松警惕。
对投资者而言,需牢记 “三不原则”:不相信 “年化收益率超 20%” 的承诺,金融规律决定了 “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不轻易被 “政府背书”“学术头衔” 打动,可通过政府官网、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信息;不参与 “拉人头得奖励” 的项目,这类模式本质上是传销,越早入局越可能成为 “接盘侠”。
![]()
对监管部门而言,需加强数字平台的 “穿透式监管”:不仅关注企业的表面业务,更要追踪资金流向;对宣称 “创新模式” 的平台,建立 “事前备案、事中监测、事后追责” 机制;同时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通过案例宣传、社区讲座等形式,提升公众对 “伪创新” 骗局的识别能力。
![]()
数字经济的核心价值是 “提升效率、创造真实价值”,而非成为资金盘的 “遮羞布”。树拍易购的教训提醒我们:当财富机遇与 “数字化” 挂钩时,保持理性判断、坚守风险底线,才是避免陷入泡沫陷阱的关键。
树pai易购的爆雷给社会敲响了警钟。从运营角度,面对监管风险,平台不仅没有积极整改,反而采取欺骗手段继续行骗,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收场。 希望通过树*易购事件,能让更多人增强风险意识,在投资道路上保持谨慎,避免重蹈覆辙。
注:本文所有内容仅为分析商业经济模式,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任何项目的运营和评估,请务必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谨慎决策。
声明:小编不参与任何分析的项目运营,也不投资参与任何项目,也不收费推广项目,不做项目私下评估,玩家勿扰。(以上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玩家勿扰,玩家勿扰,玩家勿扰,玩家勿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