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24年9月26日,一场在北京召开的重要会议吸引了全球能源领域的目光。
俄罗斯政府高级官员诺瓦克专程赴华,出席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全体会议。
会后面对新闻媒体,他明确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经由“西伯利亚力量-1”管道输送到中国的天然气总量将首次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的设计峰值。
距离年末尚有三个月时间,俄方就已作出如此坚定承诺,足见其背后有着充分的准备与信心支撑。
![]()
这一切要追溯至一条横跨国界的能源动脉——“西伯利亚力量-1”天然气管道。该工程于2019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线路全长超过三千公里,起自俄罗斯远东地区,一路延伸至中国东北腹地。根据最初签署的协议,这条管道计划在2025年底前逐步实现满负荷供气,但现实进展远超预期。
早在2024年9月20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外宣布,已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提前完成增供目标,并确认将在2024年内实现最大输送能力。仅仅几天后,诺瓦克访华期间再次公开强调这一时间节点,进一步释放出双方履约确定性强的信号。
为何俄罗斯敢于做出这样的保证?事实胜于雄辩。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7月,中国境内天然气消费总量已达2489.6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9.7%。
国内需求持续攀升,而俄罗斯正具备满足这一增量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在2024年通过管道方式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中,俄罗斯所占份额已跃居第一位。
![]()
此次诺瓦克来京并不仅仅聚焦现有项目。在双边能源合作机制会议上,他透露,两国正在积极推进多项新的天然气供应通道建设,涵盖远东方向以及途经蒙古国的新路线。
所谓远东线路,指的是从库页岛出发,经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随后穿越边境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规划管道。该项目合同期限为25年,设计年输气量为100亿立方米,预计于2027年正式投入使用。
尽管100亿立方米的规模相较主干道略显有限,但对当前处境下的俄罗斯而言,每新增一条外送通道都意味着出口路径的多元化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毕竟,过去几年间其能源出口格局已发生深刻重构。
曾长期依赖的欧洲市场大幅萎缩,2024年前九个月,俄罗斯对华管道天然气出口量达237亿立方米,同比飙升约四成,这一数字已超越同期输往欧洲的总量。东方市场的崛起有效弥补了西方缺口,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最受国际关注的当属“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9月2日,中俄两国正式签署关于建设该管道的谅解备忘录。
![]()
建成后,这条新管线将经由蒙古国领土,每年为中国输送最高可达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体量极为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蒙古国立场的转变。此前数年,蒙方内部对该工程存在诸多争议,甚至一度将其排除在国家发展战略之外。
如今蒙古已同意承担过境国角色,这对俄罗斯至关重要,因为另一潜在通道国哈萨克斯坦对此类合作尚未表现出足够积极性。
在9月26日举行的能源合作委员会会谈中,双方系统梳理了涵盖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等多个领域的合作现状。从传统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中俄能源协作已全面铺开,覆盖几乎所有核心板块。
有人或许疑问:中国真的需要如此庞大的天然气供应吗?答案是肯定的。相较于2021年全国消费量3730亿立方米,2024年预估需求接近4300亿立方米,增幅达15%。
中国正处于能源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作为碳排放强度低于煤炭的过渡性能源,天然气在推动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不妨做一道加法题:若“西伯利亚力量-1”实现380亿立方米、“西伯利亚力量-2”未来稳定运行于500亿立方米水平,再加上远东线路贡献的100亿立方米,仅这三条陆上管道合计年输气量就将达到980亿立方米,逼近千亿大关。
若再计入液化天然气进口以及从中亚方向输入的份额,俄罗斯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来源国。
这种合作关系早已超越单纯的贸易往来。2024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总量达1.0847亿吨,占全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6%,能源纽带已成为两国战略协作中最坚实、最具实质性的组成部分。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它迫切需要一个稳定且容量巨大的买家;而对中国来说,拓展多元化的能源供给渠道,有助于提升国家能源体系的安全性与韧性。双方利益高度契合,构成了长期合作的牢固基石。
诺瓦克此行除天然气议题外,还提及多个联合推进的重点项目。目前双方正在实施包括北极圈内天然气勘探开发与液化设施建设、波罗的海天然气加工综合体建造、阿穆尔天然气化工基地建设,以及共同开发外贝加尔斯克边疆区扎舒兰煤矿等一揽子合作计划。
![]()
这些项目有的已进入施工阶段,有的尚处前期筹备,但无一例外都指向同一个趋势:中俄能源合作正不断向纵深拓展,迈向更高层级的技术协同与产业链融合。
大型管道建设绝非短期工程。“西伯利亚力量-1”穿越广袤无人地带,沿途地形复杂多变,沼泽遍布取代原始森林,起伏山峦接替荒原草地。
为保障管道铺设与后续运维,沿线同步修建了公路、桥梁、供电网络和通信设施。这不仅是一条能源运输走廊,更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引擎。
![]()
结语
自2019年“西伯利亚力量-1”实现通气至今,中俄天然气合作已走过六个春秋。今年底实现满负荷运行,标志着首个重大阶段性目标的达成。
展望未来,远东线路、西伯利亚力量-2号等一系列新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诺瓦克此次访华所展现的决心,不只是为了兑现380亿立方米的年度承诺,更是为构建更加广阔的合作蓝图奠定基础。可以预见,能源合作之路,中俄将继续携手前行,越走越宽。
![]()
信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年9月26日 俄副总理: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输气量在年底前将到达380亿立方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