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满贯女单首轮直接上演德比,好家伙,王曼昱跟何卓佳碰头了,这场对决别的不说,国乒自己内部先“对喷”一波,毕竟两人最近几年都没在正式比赛中交手,甚至平时训练都很少“互相练练”,这回是真刀真枪地见招拆招了,球迷盼了不少天,谁先摆烂谁就尴尬,关系没那么紧密,何卓佳平时主要做孙颖莎的陪练,算是师门里的“幕后劳模”,王曼昱则是一路连胜带冲,也是国乒正赛主力之一,这场球到底怎么打,肯定各有思路,关键看谁能先戳到对方的软肋。
把话说开,王曼昱这次进场就摆明了战术,发球一律奔着何卓佳正手短球去调,手法直接,不给对方喘气,当其它人碰颗粒打法的时候,基本都会“重点盯”正手——何卓佳的反手弹击是出了名的稳定,堪比陈幸同,有时候你甚至怀疑是不是反手能直接加特效,防守密不透风,真让人无语;正因如此,王曼昱选择“打破僵局”就是攻正手,谁教对方后场戳人太稳,杀板能力说爆不爆,可控节奏真不虚,哪怕是国乒内部选手,何卓佳这把“反手大盾”就摆在那儿,震慑力够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趁她正手露空档就一棒子砸下去。
![]()
场上细节说起来,其实两人气质差别挺明显,王曼昱最擅长的就是发球抢攻,这种打法如果何卓佳一不小心,尤其是在处理正手短球时掉链子,局势就马上滑向“对面珠峰”,开局不稳,直接被拖进王曼昱的强攻节奏,那可就难顶了;反过来说,何卓佳的理想剧本其实很清楚——就是死命拖进自己最舒服的相持环节,用反手稳住阵脚,争取多“对喷”几回合,看谁先掉线,但问题来了,王曼昱不是五年前的王曼昱了,这两年她技术更新换代,接发球用上了劈长战术,一下子拉高了何卓佳反手起板抢攻的难度,各种小细节埋雷,步步设伏,不让何卓佳轻松进入自己的节奏。
话说回来,何卓佳也不是吃素的,她发球上也肯定会做文章,试着破局,懂球的都明白,面对已经升级过的王曼昱,这种“发球轮流轰炸”是必须坚持住的,只要自己的节奏不崩,发球策略用到位,减少爆炸性失误,真说不是毫无机会,毕竟颗粒打法本身自带点反套路属性,谁先心态爆炸谁就先摆烂,不过总体来看,王曼昱进攻能力和机会把握能力还是比何卓佳高一个层次,只要她不被连续相持拖下水,强化正反手快节奏衔接,把主动权死死握住,这局赢面相当大。
![]()
镜头转到另一个场地,徐奕这小将要跟台北老将陈思羽碰了,这局其实也是暗流汹涌,反手比拼是保底看点,两人反手技术都在及格线以上,谁能打出突击效果,谁就能拿分,徐奕整体实力其实要强点,她前三板更强,年轻气足,进攻爆点多,但陈思羽的经验跟心态沉稳,真的不是吃干饭的,一些关键球不慌乱,反手死扛都是常态,所以这场对抗白热化,没准能拖几个回合再见分晓。
陈思羽硬实力可能稍微落下风,面对徐奕,发球策略必须拉满,不能让对手轻易接发球拧拉,尤其是前三板,要想不暴毙就必须限制徐奕的进攻空间;要真让徐奕轻松抢攻,后面就全是被动挨打,形势说逆转不是不可能,但概率相对有限,徐奕能打快能下狠手,这种打法如果配合上节奏变化,球迷都知道,年轻球员真正的短板还是比赛经验,偶尔掉线,心理波动大一点,但只要她能顶住压力,掌控比赛主动权,陈思羽再怎么稳也难救场,最后大概率还是徐奕拿下。
![]()
总结下来,这轮女单德比和新老对决气氛都拉满了,王曼昱和何卓佳之所以备受关注不光因为国乒“内卷”,还在于打法互补,场上随时一触即发,战术博弈才是最大卖点,球迷都在等那一记“关键爆板”能不能提前打破僵局,徐奕跟陈思羽这边则是青春撞上老辣,比拼的其实是比赛抗压和稳定性,输赢不只看技术,更得看谁能在关键时刻不摆烂,谁能稳住阵脚,这才是没有剧本的真实竞技,按现在的进程,王曼昱也好,徐奕也罢,都代表着国乒新世代的主力冲击,谁能顶住压力,谁就有机会继续冲击更高舞台,说到底,乒坛没什么“稳如老狗”,只有更强的升级版,偶尔冒冷汗,偶尔拍手叫好,这才是顶级赛事应有的临场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