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是杂技之乡,吴桥杂技大世界仍然是吴桥最著名的景点。在今吴桥县沟店铺乡的孙龙村东,有一座欧式风格的乡贤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被法国“明日与未来”杂技节主席莫克莱尔称为“杂技马戏之父”的孙福友的故居。
![]()
![]()
这座豪宅始建于1933年底,花费1.4万块大洋,水泥从天津漕运而来,砖瓦石灰在当地定做,工料讲究,磨砖对缝。时人流传,“杂技之王建起了‘小克里姆林宫’”。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座大宅之所以选择巴洛克风格,是孙福友专门为他的俄国妻子而建。
![]()
![]()
![]()
清光绪八年(1882),孙福友出生在吴桥县孙龙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他6岁拜师学艺,9岁丧父。10岁便随师外出表演,上京津、下高丽、闯关东,辗转几十个城市。20岁只身一人出山海关卖艺,一路闯荡到莫斯科。经过勤学苦练,练就了《杂拌子》、《飞人》、《飞刀》等节目。
![]()
![]()
1917年,孙福友回到了阔别25年的家乡,并创建“孙家班”。1929年他与人合作创建“中华国术马戏团”,仿照欧洲马戏团首创了能容纳3000人的演出大棚,并组建了一支铜管乐队。到1933年,马戏团不断壮大,拥有120多名演职员,且驯养老虎6只、大象6只、狮子4头、豹子3只、熊5只、马10余匹、蟒蛇4条、猴子5只,足迹遍布越南、泰国、印尼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
![]()
抗战期间,孙福有率团从江西、湖南、广东到达广西,在日军空袭间隙演出,李宗仁、白崇禧都成为座上宾。1945年2月17日,孙福有因长期操劳在重庆离世,社会各界都赶来送葬,包括冯玉祥、田汉、白杨等著名人士。
![]()
![]()
现存的这座孙福友故居,只是一座二层小楼,原本围绕小楼有一圈回廊。据村民介绍,上世纪50年代,村民将回廊上的木横梁锯掉用来建房子,所以就只剩下南边的部分。笔者此行寻访时,距离去年十月整体修缮完工,刚刚过去一年时间,但已显得十分凄凉。(冀479,第五批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写于2024年10月29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