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二月,陕西发起了一项有意思的评选活动,主题叫:
工业遗产名单。
发起这个评选,陕西省是想保护与传承老工业大省的记忆。
半年后,首批入选名单公布,大华纱厂、7107厂黄牛铺三线旧址、陕西钢厂等纷纷上榜,覆盖纺织、冶金、军工、酿酒多个领域。
名单一出,勾起无数人的回忆,但也引来一些不服的声音。咸阳人当时就表示不服:要说棉纺厂,还得看额们:
咸阳西北国棉一厂。
1951年,新中国刚满两岁,国家决定在西北修建一个纺织厂,地址就落在了咸阳。
两千五百多名职工手搬肩扛,仅用一年,便建起六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厂房,创下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奇迹。无论是设备规模还是生产能力,国棉一厂当时都是西北地区的领头羊。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国营棉纺织厂,国棉一厂开工两年,便收回全部基建投资,屡创陕西纺织业纪录。
即便在特殊时期,它也从未停产,年上缴利税超千万元。四十周年时,已累计赚回34个同等规模的工厂,养活了近万名职工,年利税当时增至:
3700多万元。
国棉一厂,是咸阳人共同的精神地标。《秦之声》在此录制,重大会议、文艺演出、乃至香港澳门回归的庆典,都在它的大礼堂举行。
然而时代的转折,不期而至。
上世纪末,国棉一厂开始连年亏损。2008年,国棉一厂最终破产,负债率高达346%。
四年后,大礼堂拆除,厂房迁离,这片曾经的工业心脏,渐渐被遗忘在城市核心区。
转机出现在2023年,咸阳启动“老城复兴”计划。
在文旅局长纷纷内卷的今天,城市独特性成为核心竞争力。咸阳的基因,正是工业遗产。
作为老工业城,咸阳工业遗址众多,且多位于城市核心区。
十几年间,这些老厂命运各异:有的化身现代小区,如彩虹厂变成彩虹郦城;有的蜕变为新地标,如咸糖老仓库成为文创街,210研究所厂房变身秦都厘文化街区。
2023年初,咸阳市政府调研后提出,推进国棉一厂工业遗存文化街区建设:
规划先行,分步实施。
今年,一期工程竣工,纺织工业博物馆全面开放。随后二期提升改造提上日程。
上月,招标落定,这座拥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老厂改造任务,交给了来自北京的:
国锐集团。
在文化街区改造上,国锐集团的经验可丰富了。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前身——三里屯Village,便是由其打造。19栋低密度建筑错落有致,成为一体化购物社区。
在成都,在赣州,他们也做成了类似的街区改造。之所以在每个城市都能做成,他们的秘诀是:
尊重每座城市的文脉。
在咸阳,经过调研,国锐为国棉一厂选定主题:
华服。
华服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历代中原正统服饰。近年来,华服从小众走向潮流,成为非遗中市场化程度高、产业链完整的品类。
这是国锐首次涉足工业厂房旧改。最大挑战在于,多数建筑属历史文物,不能拆改,只能微调。
他们借鉴多伦多古酿酒厂区与意大利古驰厂区设计,保留输气管道、水塔等标志物,仅在门头融入时尚元素,尽可能地保留历史记忆。
按照规划,这个项目将打造室内外融合沉浸体验式创意商业街区,由五大部分组成:全景消费主力区、主题商业区、亲子娱乐沉浸区、网红市集社交区与年轻力夜经济区,专注体验式消费链条的打造,构建复合型青年生态圈。
和国棉一厂的翻新一样,国锐自身,也正迎来一场转型。
面对行业变局,国锐从过去重“房与地”,转向重“房与产”——“房”是存量住宅,“产”是资产管理。他们坦言,作为民营房企,在当下环境不如踏实赚难但正确的生意,比如:
轻资产运营。
近期,国锐就尝试了不少新玩法。比如把老街改造成市集。比如在赣州,他们在水西老街,以有机更新的方式,建设了滨水全景商业街区。这个项目,也成了整个江西的第一个POD商业综合体。
不光当包租公,还要当股东。
2023年,国锐开展电商保理业务,为网店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由此切入快速成长的新消费创投赛道。顺手,他们就投资了白桦树汁等新消费品牌。
说白了,转型就是一边拆旧剧本,一边写新台词。
国棉一厂不再织布,改时尚街区了;国锐不再拼命建楼,开始学着运营生活了。老厂房没消失,它只是换了个身份,开始文艺复兴,好看又好玩了。
所以你看,城市更新,企业更新,都是一个逻辑。从来不是扔掉过去,而是给记忆装个新系统。
机器可以停转,但故事不会关机。老工厂的“退休再就业”,新伙伴的二次创业,刚刚开始,也刚刚好。
欢 迎添加子姨微信: zhangziyi10010
注明公司名称、职位和姓名更易通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