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王健林现状令人唏嘘,“老登时代”的终局

0
分享至



71岁的王健林,又“摔了一跤”

作者 | 李冰之 编辑 | 吾人

近日,沉寂已久的王健林因一则司法动态重回公众视线: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法院依法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事件发酵仅一天后,9月29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无王健林的“限高”消息。

对此,万达回应称,“此次是由于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事实上之前双方一直在通过多种方式协商解决,我们也正在了解具体情况,本次或因在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只是,即便限高已解除,此次短暂的司法风波,仍暴露了万达当前债务困局下的潜在风险。

回溯过往,王健林曾是商界“呼风唤雨”的存在——早年做客《鲁豫有约》时,他是头顶“全球华人首富”光环的大佬,一句“先设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火遍全网,成了一代人的商业记忆;而他的儿子王思聪,也因鲜明张扬的个性、高频的娱乐话题,成了当年家喻户晓的网红顶流,父子二人一商一娱,一度是跨界热议的焦点,走到哪儿都自带关注度。

然而如今,这位昔日的商界标杆,却因一起标的1.86亿元的强制执行案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不仅被限制乘坐飞机头等舱、高铁一等座,名下公司股权更是频频遭遇冻结。有网友感慨:“当年说‘先赚一个亿小目标’时多风光,现在连1.86亿的执行款都能触发限高,反差也太大了!”

曾经的“万达”,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高频符号:看电影优先选万达影院,置业时考虑万达地产,逛街休闲绕不开万达广场;而现在,这个一度响彻街头巷尾的名字,正慢慢从公众的日常语境中淡去。

从叱咤风云的富豪榜首到身陷债务泥淖的“被执行人”,王健林的故事,不只是个人的沉浮,更是一个时代落幕的缩影。



万达的债务困局

王健林近期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限制高消费令,源于一起公开司法执行案件,而这背后,是万达集团积重难返的债务危机。

7月16日,兰州中院因万达集团及旗下万达地产未履约,对其及王健林下达限高令,强制执行约1.86亿元。就在不久后的9月11日,北京金融法院又立案执行一起4亿余元案件,万达为被执行人,案由暂未披露。

这两起案件的“爆雷”,只是万达债务问题的冰山一角。目前万达集团名下有10条被执行信息,累计执行标的总金额达52.62亿元;47条股权冻结信息更是卡住了集团的“命脉”,涉及大连万达商管、万达文化产业等核心子公司,资金调度与业务运转已举步维艰。

子公司的风险同样连环爆发。2023年4月,万达地产因广东河源项目违约,被上海二中院执行10.87亿元并列为“老赖”;此后四川仁寿万达广场、万达体育文旅公司相继被执行,2024年7月万达体育1亿元股权也遭冻结。

为了“活下去”,万达只能开启“断臂求生”——2023-2024年已陆续出售超30座万达广场,其中2024年便出售近26座,接盘方以阳光人寿、新华保险等险资为主;2025 年更推进重磅交易,将39个城市的48座万达广场转让给太盟牵头、腾讯、京东及阳光人寿等联合设立的合营企业,交易规模预计达500亿元,其中产业资本为核心主导力量,险资同步参与。

万达的危机并非一日之寒,转折点早在2017年就已埋下。彼时的万达正处鼎盛期:2016年王健林以1700亿元身家成全球华人首富,集团业务覆盖地产、酒店、文旅、影视,海外并购风生水起。

但2017年,万达因海外投资规模过大(累计超2000亿元),被金融监管部门纳入海外投资“灰犀牛”风险监控名单,随即遭遇银行收紧授信、境内外债券价格暴跌。当时市场上广泛流传其负债超6000亿元的说法,资金链危机由此爆发。

此时的王健林只能“壮士断腕”,以637.5亿元甩卖13个文旅城、335.95亿元出售77家酒店,回笼近千亿资金;万达商业从香港退市更名为“万达商管”,宣布“2019年剥离全部房地产业务”,引入腾讯、苏宁等340亿元战投转型轻资产,才勉强渡过难关。

可转型之路很快受挫。2019年底成立的万达地产,本应是“控规模、降负债”的配套工具,却在2020年房地产热度下,因王健林“千亿销售目标”的冲动,新增230亿元土地储备,债务再度飙升;同年新冠疫情突袭,全国影院停摆、商场客流锐减,万达电影2019-2022年累计亏损约126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近69%,现金流雪上加霜。

2021年,万达将希望寄托于资本市场,搭建珠海万达商管,引入22家投资者融资380亿元,约定“2023年底前未登陆港交所需回购股份”。但这场对赌最终以失败告终——万达四次递表港交所均未通过,叠加恒大、融创等房企爆雷,投资者对地产企业避之不及,2023年末300亿元回购条款触发,万达根本无力偿付。

2023年,万达只能靠高成本融资(7亿美元债票息11%)和让渡控制权求生:引入太盟600亿元,将万达商管重组为“新达盟”,新投资人持股60%,王健林持股仅剩40%;2024年更是以21.55亿元卖掉万达电影51%控股权,彻底丧失影视板块话语权。

即便如此,2024年底万达有息负债仍达1375亿元,未脱险境。万达的困局,看似是战略波动与债务压身,实则是踩错了时代的节拍——它的成功,是踩中了房地产黄金时代的红利;而它的困境,正是房地产时代落幕的必然。


万达的“商业帝国”:

成也地产,败也地产

曾靠商业地产、文化、地产、投资多线布局撑起“商业帝国”的万达,如今各板块“轮流承压、风险互传”,本质上都是“房地产依赖症”的反噬。从核心商管的转型落空,到地产板块的扩张反噬,再到文化业务的造血失效,曾经的协同优势逐渐演变为“一处漏水、全局渗透”的被动局面。

万达商管:轻资产转型的半吊子工程

作为万达的“压舱石”,万达商管的转型之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2016年从香港退市后,它引入腾讯、苏宁等战略投资,高调计划剥离重资产,靠商业运营和品牌输出盈利;但现实是,为了保住万达广场的控制力和租金收益,它至今仍直接持有约60%的物业,每年要承担巨额的维护与折旧成本,“轻资产”更像停留在口号层面。

真正的压力来自融资与对赌的双重挤压。2021年那笔对赌380亿元的战略投资,本是为冲击IPO铺路,可上市失败,这笔钱变成了“必须偿还的负债”;2023年它想发行60亿元公司债,又因连续三年筹资现金流为负,被监管追问偿债能力,只能转向海外借债,美元债票息高达11%;2023年底太盟入局后,王健林交出了60%的股权。400多座万达广场的租金增速,早已赶不上债务利息上涨速度,商管成了最大债务载体。

万达地产:从输血者拖油瓶

2019年成立的万达地产,本应是商管的配套工具,却因2020年王健林的“千亿销售目标”失控——斥资约230亿元拿地近千万平方米,债务翻倍。“三道红线”卡死融资渠道,楼市下行后,万达地产2022年的555亿元销售额中,大量是难去化的商铺、公寓,回款缓慢;广东河源项目爆雷后,万达地产被列为“老赖”,如今停掉新项目专注收尾,却仍甩不掉债务包袱,成了集团的拖累。

文化与投资:多元化的牺牲品

万达文化曾是王健林的“第二增长曲线”,但文化产业“烧钱快、回本慢”的特性,遇上疫情和行业寒冬,很快陷入困境:万达电影百亿并购万达影视后累计亏损超百亿元,海外资产(传奇影业、万达体育等)全被出售止损。

万达投资早年想做“科技+金融”,涉足电商、网络金融却因缺乏技术优势收缩,如今只剩“资金调度”功能,2025年质押万达集团全部股权、出售万达酒店发展股权,沦为“拆东补西”的应急工具。

万达各板块的四处漏水,折射出一个隐藏的真相:它的多元化从未脱离房地产的根基——文化靠影院(依赖商场)、投资靠地产相关资产,一旦房地产时代落幕,整个帝国便失去了支撑。


时代镜像:老登时代的退场

今年以来,股民对老登、中登、小登股的讨论,恰是资本对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直接回应——科技赛道的“小登股”凭借AI、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一路走高,部分个股涨幅翻倍;而以房地产及上下游为核心的“老登股”却持续没落,地产指数年内累计跌幅超15%,不少关联标的股价较历史高点腰斩,成交量日渐稀少。

这组分化背后,藏着一个清晰的时代信号:房地产时代的结束,科技时代的来临,早已注定了依赖传统模式的老登时代终将退场。

所谓“老登股”,核心是深耕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固化的老牌企业,万达相关标的、早年“地产五虎”关联股都在此列。

过去三十年,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引擎,房企靠高杠杆拿地快速开发租金还账就能躺赚,老登股的估值也完全绑定这一逻辑——只要地产循环转得动,业绩和股价就有支撑。王健林的“一个亿小目标”,本质上就是房地产红利期的底气外露,万达靠这套模式建起商业帝国,也成了“老登企业”的典型代表。

但如今,房地产黄金期彻底落幕住宅去化难、商业地产租金承压,万达“靠新场补旧债”的路走不通;居民消费转向理性,电商分流商场客流,万达广场吸引力大减;地方政府城投债压顶、银行贷款向国企倾斜,民企融资难如登天——这些老牌企业家过去习惯的银行借新还旧、发债滚动融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不得不转向卖资产和引入战投这些“慢钱”、“苦钱”。这不是万达一家的困境,而是房地产老登们的集体宿命。

反观万达的同期企业万通发展,却走出了不一样的路。它主动切割三四线城市传统住宅业务,通过收购加码转型——2024年拟收购光通信企业索尔思60%股权,2025年又以8.54亿元拿下AI算力芯片领域数渡科技62.98%的股权。虽据2024年报,其营收仍以地产销售和物业出租为主,新业务尚处培育期,但转型动作已改善市场预期,2024年股价跌幅不足5%,远低于地产指数,成为“老登股”求变的样本。

小登股的崛起,更印证了时代风向的转变。这些聚焦科技、生物医药的成长型企业,没有传统行业的包袱,靠技术创新打开增长空间,恰好契合了“科技时代”的主线。就像华为、比亚迪取代地产巨头成为资本市场焦点,新一代企业家不再靠“拿地盖楼”赚钱,而是凭核心技术突围——当资本从“追捧地产”转向“押注科技”,像万达这样固守传统地产模式的“老登企业”,自然会被时代甩在身后。

王健林曾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这是房地产时代敢闯敢干就能赚钱的写照;但在科技时代,胆子大不如技术强高杠杆不如硬创新股市的分化与企业的沉浮其实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万达的困境、“老登股”的没落,是时代向前的必然;万通发展的转型、“小登股”的上涨,也不是运气,而是踩中了科技时代的节拍。

没有永远的企业,只有永远的时代。当资本不再为“盖楼”买单,科技成为新的增长极,依赖传统模式的“老登”若不能打破路径依赖,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背后的“老登股”,都终将沦为时代的“背景板”。


结语:

时代浪潮下,无人能逆潮而行

从风光无两到债务缠身,王健林的摔跤,不是个人能力的衰退,而是时代浪潮的裹挟——他的成功,是踩中了房地产时代的东风;他的困境,是没跟上科技时代的新局

71岁的王健林,或许还在试图通过“卖资产、让股权”挽救万达,但他真正输的,是对时代趋势的判断:他以为房地产的红利能一直延续,以为高杠杆的模式能永远奏效,却没看到科技时代早已来临。

正如网友感慨:“不是王健林不行了,是他熟悉的那个时代过去了。” 企业如人,有少年得志的意气风发,也有中年陨落的艰难抉择。

王健林的一跤,摔碎了房地产时代的最后一丝幻想,给所有企业家提了个醒: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科技驱动的时代,只有放下对传统模式的依赖,拥抱创新与变革,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正如古语所言,“盛极必衰”、“穷则思变”。

对此,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理性发布高见,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扫码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获得投行圈子商务背包一个。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央视直播16日全运会乒乓球赛程,樊振东对林诗栋、孙颖莎战王曼昱

央视直播16日全运会乒乓球赛程,樊振东对林诗栋、孙颖莎战王曼昱

乒乓球球
2025-11-15 23:14:50
今天12时04分,天津正式进入!

今天12时04分,天津正式进入!

糖逗在娱乐
2025-11-16 01:26:51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云上乌托邦
2025-11-06 16:18:45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消费者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消费者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以茶带书
2025-09-17 14:10:04
李湘与香港英皇电影公司老板杨受成在一起

李湘与香港英皇电影公司老板杨受成在一起

陈意小可爱
2025-11-16 01:55:14
儿子笑着问我存款时,我说2万,9天后收到银行的短信我当场打110

儿子笑着问我存款时,我说2万,9天后收到银行的短信我当场打110

红豆讲堂
2025-11-15 20:10:03
你所不知道的,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中共提供超过3000万军费

你所不知道的,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中共提供超过3000万军费

老谢谈史
2025-11-09 04:34:28
警惕!这波有点凶猛!广东一月内报告121149例!

警惕!这波有点凶猛!广东一月内报告121149例!

东莞好生活
2025-11-15 22:16:01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史纪文谭
2025-11-11 14:16:47
郭鹤年102岁,李嘉诚97岁,巴菲特95岁:富可敌国的他们如何传承

郭鹤年102岁,李嘉诚97岁,巴菲特95岁:富可敌国的他们如何传承

老方
2025-11-15 10:07:24
广东女篮追梦格林!对位韩旭&刘禹彤18+7+4 赛后采访太有梗

广东女篮追梦格林!对位韩旭&刘禹彤18+7+4 赛后采访太有梗

狼叔评论
2025-11-15 22:58:03
勇士送湖人大礼!东契奇的首冠要来了吗?詹姆斯有望打爵士复出

勇士送湖人大礼!东契奇的首冠要来了吗?詹姆斯有望打爵士复出

小路看球
2025-11-15 16:22:11
零跑朱江明再次膨胀:提前45天完成50万台目标,明年目标100万台

零跑朱江明再次膨胀:提前45天完成50万台目标,明年目标100万台

沙雕小琳琳
2025-11-16 01:47:13
日系车败退中国:2.9L油耗击碎“省油神话”,00后为何不再买账?

日系车败退中国:2.9L油耗击碎“省油神话”,00后为何不再买账?

财经保探长
2025-09-11 22:20:43
后续!破坏马库斯小屋贾某被扒,鞠躬90度道歉 官方处罚大快人心

后续!破坏马库斯小屋贾某被扒,鞠躬90度道歉 官方处罚大快人心

阿纂看事
2025-11-15 10:46:24
在养老院,我发现最受欺负的,不是没钱没势的老人,而是另外3种

在养老院,我发现最受欺负的,不是没钱没势的老人,而是另外3种

诗意世界
2025-11-15 21:41:58
G7外长声明,要求中国不能购买俄罗斯能源,但不能限制稀土的出口

G7外长声明,要求中国不能购买俄罗斯能源,但不能限制稀土的出口

福建平子
2025-11-16 06:39:59
女子陪男友买陪嫁车,试驾时销售悄声提醒:上周他带孕妇来看过车

女子陪男友买陪嫁车,试驾时销售悄声提醒:上周他带孕妇来看过车

晓艾故事汇
2025-11-03 17:09:06
波音737 MAX空难后数十宗诉讼中首个裁决

波音737 MAX空难后数十宗诉讼中首个裁决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4 16:59:03
中国陆军13个集团军不够用怎么办?别忘了有武警,堪比8个集团军

中国陆军13个集团军不够用怎么办?别忘了有武警,堪比8个集团军

云上乌托邦
2025-11-11 12:06:30
2025-11-16 07:48:49
投行圈子
投行圈子
两百万金融人在关注的投行圈自媒体
1355文章数 4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头条要闻

作价14亿元 宝能深圳160套房产遭中信信托挂牌处置

头条要闻

作价14亿元 宝能深圳160套房产遭中信信托挂牌处置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旅游
教育
亲子
数码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旅游要闻

新疆阜康:天山天池景区迎客来

教育要闻

对巴黎公社历史有深入研究的数学家、作家、著名大学教授逝世,享年71岁

亲子要闻

带走我的支架管!

数码要闻

Apple Watch涉专利侵权:苹果被裁定赔偿Masimo约6.34亿美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