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几十年前,河蚌曾是解馋菜,为啥现在没人吃了?是难吃还是难做?

0
分享至

就在四五十年前,一锅炖得软烂的河蚌汤,可是东北、华北、江南不少农村家庭饭桌上的“硬菜”。那时候油水少,荤腥金贵,能捞上几只河蚌,全家都像过年。可现在呢?菜市场里难觅踪影,餐馆菜单上更像是绝了迹。

这到底是是咋回事呢?



过去吃河蚌,那真是实打实的“穷讲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家里油水不足,蛋白质摄入严重匮乏。猪肉凭票供应,鱼虾更是稀罕物。这时候,河里的“免费资源”就成了重要补充。

河蚌,俗称“歪歪”,壳厚肉少,但胜在容易获取。河边走一圈,掀开石头、扒拉泥沙,顺手就能捞上来几个。拿回家洗干净,剁碎了炖汤、煮粥,甚至和白菜一起乱炖,都能让寡淡的饭菜多点滋味。



尤其在长江中下游、黄淮流域的农村地区,河蚌是常见的“野味”,《中国水产志》记载,20世纪50年代,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均有群众性采捕河蚌的习惯,部分还用于加工成动物饲料或肥料。那

时候的人不怕脏、不嫌麻烦,只要能填饱肚子,啥都敢下嘴。而且当时的河流污染少,水质相对清澈,河蚌体内寄生虫和重金属积累的问题远没有今天这么突出。所以吃河蚌虽算不上美味,但也算安全。



可时代变了,河也变了。现在的河,早不是当年那条“清粼粼”的河了。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化肥、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监测断面中,仍有近15%为Ⅳ类及以下水质,意味着不适合人类直接接触,更别说食用其中的水生生物。



而河蚌这种底栖生物,恰恰是最容易富集污染物的“活滤器”。它们靠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颗粒为生,每天要过滤几十升水。这个过程听起来挺环保,可问题就出在这儿,水里有什么,它就吸进去什么。

研究表明河蚌对镉、铅、汞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发现,太湖流域部分野生河蚌体内镉含量超标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

这些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会在肝脏、肾脏中长期蓄积,引发慢性中毒,损伤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尤其是对儿童发育影响更大。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有明确科学依据的。



河蚌本身不是寄生虫宿主,但它生活的环境往往是多种寄生虫的温床。比如它可能携带或吸附肝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并殖吸虫)的囊蚴。这些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复杂,常通过螺类、鱼类、甲壳类传播。

如果你吃的河蚌来自污染水域,又没彻底煮熟,风险极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多次发布食品安全提示:淡水水产品必须充分加热,否则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而河蚌肉质紧实,中心不易熟透,家庭烹饪很难保证完全杀灭所有病原体。



曾有医学期刊报道过因食用未煮熟的淡水螺类或贝类导致肝吸虫病的病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肝区不适,严重者发展为肝硬化。

想想看为了吃一口“野味”,换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健康隐患,值吗?更何况,现在谁家还缺这点蛋白质?鸡鸭鱼肉随便买,价格也不贵。相比之下,冒着风险去吃个来路不明的河蚌,纯属给自己找麻烦。



还有个现实问题是,河蚌确实不好做,这玩意儿壳硬、肉少、筋多,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光是清洗就得折腾半天,得用刷子刷掉外壳的青苔和泥垢,还得泡盐水吐沙。

开壳后,内脏部分要一点点剔除,尤其是那根黑色的“肠线”,又腥又脏,必须去干净。

然后焯水、再冲洗,最后才能下锅。要是火候掌握不好,炖轻了不入味还带腥,炖重了肉全缩成橡皮块,咬都咬不动。



老一辈人能耐得住性子,现在年轻人谁愿意花一个小时折腾几两肉?再加上城市生活节奏快,买菜都去超市净菜区,谁还跑去河边摸蚌?

就算有人想尝鲜,市面上也基本买不到正规渠道销售的食用级河蚌。为什么?因为目前我国没有建立针对野生河蚌的规模化养殖和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不像蛤蜊、扇贝有专门的海水养殖基地和检疫流程,河蚌大多是野生采集,来源不明,无法追溯,市场监管部门自然不敢放开销售。



你在正规农贸市场和大型商超,根本看不到合法合规的河蚌产品。偶尔有小贩在路边卖,那也是“灰色地带”,安全性毫无保障。

在一些地方,它反而以另一种方式“翻身”了,比如珍珠养殖业就离不开它,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是我国主要的育珠蚌种,浙江诸暨、湖南汉寿、江苏苏州等地形成了完整的珍珠产业链。

这些蚌是人工养殖的,生长环境可控,主要用于培育淡水珍珠,而不是作为食品上市。另外在生态修复领域,河蚌也被视为“水质哨兵”。由于它们对污染物敏感,科研人员常通过监测其体内重金属含量来评估水体污染程度。



有些环保项目还会投放人工培育的河蚌,帮助净化水体。可以说,河蚌从“餐桌食材”转型为“生态工具”,完成了角色的华丽转身。但这恰恰说明,作为食物,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是不是所有淡水贝类都不能吃了?也不是。关键看来源和处理方式。现在市场上合法销售的田螺、石螺,大多来自人工养殖池塘,经过检验检疫,相对安全。

但即便如此,也必须彻底煮熟煮透,水温达到100℃并持续加热15分钟以上,才能有效杀灭可能存在的寄生虫。而野生的、自采的,一律不建议食用。



河蚌的命运变迁其实映射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从“能吃饱就行”到“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过去是生存需求驱动,现在是健康意识主导。

我们不再需要靠捡河蚌来补充蛋白,也不愿为了一点口腹之欲冒健康风险。这不是退步,而是进步。就像没人再喝井水直饮一样,时代前进了,生活方式自然要跟着升级,所以吃河蚌的人少了,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战绩崩盘 未来透支 东契奇交易余震撕裂独行侠

战绩崩盘 未来透支 东契奇交易余震撕裂独行侠

体坛周报
2025-11-10 10:50:17
笑不活!湖南一女生在商场上厕所,看到穿裙子的标志,就冲了进去

笑不活!湖南一女生在商场上厕所,看到穿裙子的标志,就冲了进去

火山诗话
2025-11-10 07:29:48
杜兰特31+7火箭逆转险胜雄鹿 字母哥37+8申京23+11+7

杜兰特31+7火箭逆转险胜雄鹿 字母哥37+8申京23+11+7

醉卧浮生
2025-11-10 07:08:04
全运会吉祥物痛失本名 "大湾鸡"到哪都是显眼包

全运会吉祥物痛失本名 "大湾鸡"到哪都是显眼包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09 22:40:08
港娱这一夜,人情世故江湖地位,在64岁刘德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港娱这一夜,人情世故江湖地位,在64岁刘德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丁丁鲤史纪
2025-11-10 08:27:57
京东第一辆车,价格定了

京东第一辆车,价格定了

扬子晚报
2025-11-09 20:34:08
低价“银行直供房”激增,有房产低于市价25%

低价“银行直供房”激增,有房产低于市价25%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9 22:19:17
日本神奈川两名警察在值班室多次发生“性关系”,被人匿名举报处以“扣工资”惩罚……

日本神奈川两名警察在值班室多次发生“性关系”,被人匿名举报处以“扣工资”惩罚……

日本物语
2025-11-09 20:34:52
瑟尔斯基宣布控制住红军城局势,歼敌3万多人,425团表现出色

瑟尔斯基宣布控制住红军城局势,歼敌3万多人,425团表现出色

环球热点快评
2025-11-10 08:41:36
祖院长原配护士长高颜值照流出,气质不输曾医生,发声原谅丈夫

祖院长原配护士长高颜值照流出,气质不输曾医生,发声原谅丈夫

老猫观点
2025-11-09 09:05:45
佟大为9岁儿子亮相,高半头,正脸像佟大为,获赞绝了!

佟大为9岁儿子亮相,高半头,正脸像佟大为,获赞绝了!

悦君兮君不知
2025-11-09 12:02:40
利物浦血亏?1.36亿水货加盟16场仍0球!跑出空门又遭萨拉赫无视

利物浦血亏?1.36亿水货加盟16场仍0球!跑出空门又遭萨拉赫无视

我爱英超
2025-11-10 04:02:33
悲剧!宝马车女司机被侧翻的渣土车砸死,家里有孩子在等她

悲剧!宝马车女司机被侧翻的渣土车砸死,家里有孩子在等她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09 19:09:17
兴业银行:首次中期分红,三季报里藏着价值重估密码

兴业银行:首次中期分红,三季报里藏着价值重估密码

市值Observation
2025-11-08 20:09:57
最小化报道以色列的痛苦,将以色列描绘成侵略者,成了BBC阿拉伯语报道的要点

最小化报道以色列的痛苦,将以色列描绘成侵略者,成了BBC阿拉伯语报道的要点

老王说正义
2025-11-10 00:05:41
偷拍者的镜头精准无误!

偷拍者的镜头精准无误!

蜻蜓世音
2025-11-09 12:22:16
武大“永远的校长”刘道玉去世,他被免武大校长的真实原因解禁

武大“永远的校长”刘道玉去世,他被免武大校长的真实原因解禁

神州扫描
2025-11-10 09:58:55
25岁男子欲出售父亲房产整容当网红,被说教后20多刀弑父 曾遭父亲家暴,获无期徒刑

25岁男子欲出售父亲房产整容当网红,被说教后20多刀弑父 曾遭父亲家暴,获无期徒刑

红星新闻
2025-11-10 11:54:22
9岁女童术后成了植物人,河南省人民医院多科室医护人员篡改病历,卫健委回应:行为属实,已立案

9岁女童术后成了植物人,河南省人民医院多科室医护人员篡改病历,卫健委回应:行为属实,已立案

观威海
2025-11-10 11:02:05
中纪委连打三虎!杨小伟、刘宽忍、李春良,被处分

中纪委连打三虎!杨小伟、刘宽忍、李春良,被处分

扬子晚报
2025-11-10 11:24:34
2025-11-10 13:55:00
向航说 incentive-icons
向航说
坐下来,听我讲讲你不知道的科技奇闻故事
1718文章数 5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比赛还剩15人 男子靠"续命三件套"出圈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比赛还剩15人 男子靠"续命三件套"出圈

体育要闻

战绩崩盘!东契奇交易余震撕裂独行侠

娱乐要闻

郝蕾风波升级?

财经要闻

俄罗斯大幅加税 中国汽车出口骤降58%

科技要闻

存储芯片大厂涨价50%!华强北一天一个价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亲子
房产
旅游
时尚
公开课

亲子要闻

为何儿童不宜穿碳板鞋?四大危害值得家长注意!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旅游要闻

3元门票封神!北京中山公园银杏美哭全网,秋日限定浪漫藏不住了

“小黑靴”今年冬天又火了!这4组搭配照着搭就很时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