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鸡泛滥成灾,为何很少有人吃?当地农民直言:“别说吃了,我们甚至都不敢招惹它!”
你要说这两年东北农村什么最“横”,不是家里的大鹅,也不是村头的二黑,估计非野鸡莫属。
这野鸡,不光是山林田野里一霸,偶尔还会窜进村子里串个门,胆大的直接飞到炕头上来找点存在感。
你看着这么多野鸡满地跑,很多外地人都纳闷,咋没人下锅炖了呢?
其实,东北的农民心里比谁都清楚,别说吃野鸡了,连正眼去瞅它一眼都带点忌惮,这背后的门道,不是三言两语能道明白的,咱今天就给你掰扯明白。
要说东北野鸡为啥突然“扎堆”,那跟这几年生态环境变好脱不了关系,树林多了,草地绿了,虫子啥的也多起来,这可不就是野鸡的天堂嘛?
加上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越来越严,这野鸡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滋润,数量也水涨船高。
你想象一下,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大地上,几乎每个早晨都能听见野鸡打鸣,1000多万只野鸡,活跃得跟家鸡似的。
前两天,村里老张家还碰上一只野鸡直接撞碎了窗户玻璃,晕头转向地躺在屋里,把家里的鸡吓得乱飞,老张想伸手拎出去,媳妇赶紧拦住,生怕这“不速之客”是个“惹不起”的主。
其实,老百姓对野鸡也没啥恶意,就是被这“保护动物”整得有点无奈,你说它刨地啄种子、偷吃庄稼吧,农民也是敢怒不敢言。
人一靠近,野鸡嗖地飞到林子里,等你前脚刚走,后脚又出来吃个痛快。
要是想赶走它们,稻草人、塑料袋、甚至大棚都用上了,结果人家野鸡照样来去自如,根本不把这些障碍放在眼里,辛辛苦苦一季庄稼,就怕被野鸡祸祸了个七零八落。
有人说,那咋不直接捉来吃了呢?这主意听起来简单,实际谁都不敢真干,原因搁这摆着:野鸡是“三有”保护动物,动它一下,就是违法,轻则罚款,重了还得吃官司。
咱农村人本本分分,谁也不想因为一只鸡惹上麻烦,前几年有村民因捕捉野鸡被罚的事儿,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提醒,谁还敢打这个主意?
再说了,野鸡可不是养在家里的笨鸡,野外跑惯了,身子骨结实,肉质又柴又带点腥,炖出来的味道并不讨好。
再加上这些年大家对野味也没啥兴趣了,食品安全放第一,谁还敢随便尝鲜?有些老人甚至说,野鸡身上不知道带着啥病菌,吃了不安全,还是离远点好。
野鸡多了,给农民添的麻烦真不是小事,春天播种的时候,刚撒完种子,转眼就被野鸡刨了个干净;秋天快收割,野鸡又跑来捡漏,把玉米棒子啄得七零八落。
农民们看着自家地里折腾半年的成果,被野鸡糟蹋,心里那个憋屈,真是说不出的滋味。
村里曾经试过集体驱赶,大家拿着锅盖、敲着铁盆,闹腾得跟赶集似的,结果野鸡该吃吃、该飞飞,就是不见少,甚至有时候,野鸡还跟家鸡抢食,气势汹汹得像是地主回来了。
除了田里的折腾,野鸡还会进村闹点小动静,前阵子,邻村老李家听见屋里鸡飞狗跳,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只野鸡飞进窗户,把家鸡吓得四散奔逃。
老李本能地想赶出去,又怕碰了国家法律,最后只能用扫帚小心翼翼地“请”出门外,村里人都说,这年头,野鸡是“横着走”的主儿,遇见了只能认栽。
这种局面,其实也反映了农村和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国家政策没错,生态环境要保护,野生动物也要有家。
可农民的利益谁来保障,野鸡吃庄稼,农民损失,光靠稻草人和塑料膜可不是长久之计。
有人建议过给农民补贴,可落实起来难度不小,还有说能不能圈起来养殖,结果一调查,手续繁琐、成本高,普通农户根本负担不起。
眼下,农村人只能靠自家经验和点子,跟野鸡斗智斗勇,其实,东北人骨子里是善良的,面对这些野鸡,心里多少还有点“远亲不如近邻”的意思。
谁家院里多了只野鸡,孩子们还会追着看热闹,大人们也会叮嘱别轻举妄动,可真要遇上庄稼受损,心里那股无奈也不是一两句能化解。
更现实的是,野鸡多了,也暴露了野生动物保护和农民生活之间还没完全协调好的地方。
村里老赵说得明白:把野鸡当宝,农民的心血也不能白搭,咋让野鸡有个家,农民也不吃亏,这事儿还真得好好琢磨。
说到底,东北的野鸡泛滥,不是没人管,也不是没人想吃,而是这背后牵扯的法律、环境和民生问题太复杂。
农民面对野鸡,既想保住庄稼,又怕动了保护动物的“红线”,只能在现实和无奈中找平衡,你说以后咋办?咱不妨开动脑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或许通过科学管理、合理补偿,甚至社会参与,能让野鸡和农民都过上安稳的日子,你要是有啥高招,欢迎留言支招,咱一起想招给野鸡和农民都谋个好前程。
野鸡多了不是错,农民的苦也不能被忽略,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科学的办法,让保护和发展两不误。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