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剧《暴君的厨师》里,每次润娥端上御膳,暴君李献都像在参加一场「料理选秀」。满桌小碗铺得密密麻麻,从肉、汤到小菜一应俱全,光看就让人眼花缭乱。虽然剧中加了浮夸的光效与慢动作,把吃饭拍成了神圣的战场,但「一桌好多碗」这件事并不是夸张演出,而是源自历史真实。从朝鲜时代的宫廷,到今天街边的小餐馆,韩国料理一直保有「碗越多=越有诚意」的文化。
端不完的碗:宫廷饮食制度的真实样貌
![]()
在历史上,朝鲜国王的日常膳食被称为水剌(Surasang)。一餐之中,饭、汤、羹是必备的三样,另外还要搭配十几种小菜,而御膳房最高甚至能端出三十六品料理,每样都分开装在一个碗里。
这种「满桌皆碗」的场景,本来就是用来彰显君王的尊贵与权力。所以当《暴君的厨师》里出现「端不完的碗」,其实是在延续当年宫廷饮食制度的真实样貌。
韩式餐桌和中式合菜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强调分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碗与汤碗,绝对不会把汤倒进饭里混在一起。这种讲究秩序的摆法,其实和儒家「尊卑分明」的观念息息相关。即使只是一顿简单的家常餐,也一定会看到好几个碗,因为这是维持餐桌秩序的一部分。
韩国料理最迷人的小菜文化
另一个原因,则是韩国料理最迷人的小菜文化。泡菜、凉拌蔬菜、煎饼、豆腐、干鱼,每样都各有一小碗。这背后隐含了「五味调和」与「五色并存」的哲学:酸、甜、苦、辣、咸要齐全,红、黄、黑、白、绿都得出现在桌上。这和中医食疗的观念相似,认为均衡才是健康,换句话说,碗越多,越能平衡五行。
当然,碗多也象征好客。朝鲜王朝时,贵族与平民的餐桌差异很大,平民日常可能只有饭、汤加上三样小菜,但在招待客人的场合,还是会尽量准备更多碗,表示诚意。久而久之,「碗多=丰盛、体面、尊重客人」成了社会共识。这种文化延续到今天,即使你只是走进一间烤肉店,桌上也一定会被小菜占满。
除了象征意义,多碗还有很实际的考量。发酵泡菜或酱菜用小碗盛,可以避免筷子直接污染整瓮;小份量更方便保存,吃多少再补多少;分开装还能让每个客人都能品尝不同种类,不会剩下一盘「被挑剩」的菜。这种习惯到现在依旧存在,甚至成了观光客眼中「CP值爆表」的文化特色。
![]()
宫廷水剌和现代烤肉店其实很像?
说到这里,其实可以把宫廷水剌和现代烤肉店放在一起比较。水剌讲究的是尊卑秩序、数量等级,碗多代表王的权威;而今天的烤肉店,一桌满满小碗小菜,虽然不再有严格的尊卑规范,却变成「谁来都能享受的热情好客」。
古代的三十六品料理,是御膳房精心编排的规矩;现代的免费小菜,则是餐馆老板的诚意和竞争力。看似两个极端,其实共享同一个精神:碗多,才算完整。
回到《暴君的厨师》,剧组用夸张的特效把「吃饭」拍成了一场大秀,但它点出的其实正是韩式料理的核心:吃饭从来不是单纯的果腹,而是一种仪式感。
从朝鲜宫廷的水剌,到现代韩国的家庭或餐馆,满桌的小碗
不只是一道道料理,更是一种「怎么吃」的美学。分清楚饭和汤,一碗一碗慢慢品,看到桌上缤纷的色彩与数量,才觉得「这一餐完整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