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烟火成都”的幸福:“小菜篮”里的“大民生”

0
分享至



“女儿想吃番茄炖牛尾,小孙子要吃滑蛋虾仁,还要补充一点时令蔬菜……”一大早,家住青羊区长顺街的李大姐便来到街尾的益民菜市,为全家人采购当天的新鲜食材。“现在的菜市品种特别丰富,各种蔬菜肉蛋海鲜都能一站式购齐,价格也实惠!”


满满当当的菜篮子,装的是满满的幸福感。自“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小菜篮”作为“大民生”来抓,持续扩大“菜篮子”建设投入力度,构建起市政府一把手直接负责、14个市级部门(单位)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全市蔬菜(含食用菌)播面及产量分别稳定在260万亩/年、660万吨/年左右,水产品产量16万吨/年左右,“十四五”期间全市果蔬类冷藏保鲜设施库容量增长约20万吨,为这座拥有2140余万人口的城市,托起了“烟火成都”的幸福美好生活。

规模基地+科技赋能

市民“菜篮子”更好更丰富


“加把劲,这批花菜今天要收完!”深秋川西平原已有凉意,可金堂县官仓街道的蔬菜基地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6800亩花菜成熟了,农户们穿梭在田埂间,解开专用套袋,一个个洁白紧实、圆润饱满的花球随即展露出来,采摘、装箱、称重、打包、装车……几个小时后,它们便可通过成都市区的各大市场,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

这片基地不远处,金堂县金蔬满仓农业公司育苗中心智能育苗大棚内同样忙碌。排列整齐的育苗盘中,花菜、辣椒、番茄、甘蓝等各类蔬菜的幼苗已长得郁郁葱葱——这便是6800亩花菜的“源头”。


作为成都市首批常年蔬菜育苗基地,金蔬满仓公司总经理郑贤根也是新质生产力“武装”成都“菜篮子”的见证者。

“通过工厂化培育集中育苗,出苗率能达90%,比种植户自育的出苗率高出了20%左右,每亩地综合成本可节约200元。”据郑贤根介绍,基地已建成联栋育苗大棚超6万平方米、高标准恒温育苗大棚1.6万平方米,2个综合型农资服务中心,公司设有种子加工厂车间,检验室、催芽(暗化)房、愈合室等,被纳入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化基地、四川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农场,目前每年育苗量已达约2亿株,覆盖成都及周边、重庆等地8万亩蔬菜种植基地。

规模化生产+科技赋能,这正是成都市大力发展多元化保供型现代农业的缩影。围绕2100万人口的生活需求,成都市构建形成肉蛋奶、果蔬鱼等品类丰富多元、产能稳步提升的现代农业生产供给体系,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大力推动种业振兴、发展农业新设施装备,与中国农科院共建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形成数智粮油、作物监测、农技在线、智慧农服等数十类生产应用场景,2025年上半年全市蔬菜(含食用菌)、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332.1万吨、52.3万吨、21万吨、8.1万吨、7万吨。

集散枢纽+现代物流

成都农产品买全球卖全球

凌晨四点,位于彭州濛阳的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已是车水马龙。从周边基地刚采摘的辣椒、莴笋等新鲜蔬菜在这里汇集,一辆辆满载着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川流不息,运送到全国各地。


市场内灯火通明,3000余个商户已经开工。进口水果区的商家郑天祥正在摊位上摆出样品——刚从冷链车上卸下来的泰国青柚和榴莲。“现在已经开通了成都国际班列‘东南亚—濛阳’专线,从泰国产地到成都市场,最快只要9天。”郑天祥告诉记者,从事水果批发生意多年,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近几年的变化,“现在我们不仅销量更大,范围也更广了。”

作为西南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市场,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日交易量超2万吨,带动周边5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为成都市民“菜篮子”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这里还是国家一级蔬菜批发市场和西南区域最大的果品一级批发市场,聚焦“买全球卖全球”,已成为我国西部当之无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枢纽。


同一时间,位于青白江区的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也正迎来新一天的运转高峰。在这座拥有28万吨级容量的国际高标数智化冷链园区里,一辆辆集装箱卡车有序穿梭,将搭乘国际班列而来的俄罗斯牛肉、泰国黑虎虾等全球优质冷链食材分拨至各地二三级批发市场。“我们的仓储产品涵盖海鲜、牛羊肉、禽类、火锅食材等,其中30%为进口商品。”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去年11月投运以来,园区已吸引600余家优质企业入驻,日均交易量近3000吨。


从本地田间的新鲜蔬菜,到远渡重洋的进口食材,市民丰富的“菜篮子”背后,是一张高效协同的流通网络。目前成都市已构建形成的以濛阳、白家、三联家禽3个大型批发市场为枢纽,20余个区域节点市场及产地特色市场为支撑,800余家农贸市场、7100余个各类商超零售网点和5100余家生鲜便民菜店、社区网点、线上直配点为节点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同时拓展“国际航空+国际班列+国际铁海公联运”多元通道,国际货运航线数量增至23条,首开“东南亚—濛阳”水果班列。


终端零售的“最后一公里”同样充满创新。盒马鲜生与成都周边基地建立的“5小时鲜达”机制,使叶菜类损耗率下降了超过10%;社区智慧微菜场的“共享冷柜”模式,让上班族下班后仍能买到带着露水的蔬菜;“农商”“农超”“农社”直采直销、社区团购、社区定制等成为常态化,全市每年举办各类农产品对接活动100场次以上。今年上半年,成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98.8亿元,同比增长11.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爱看头条 incentive-icons
爱看头条
红星新闻网是成都新闻门户网站
125592文章数 628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