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钣金加工厂主的自述:从手忙脚乱到井然有序的蜕变
还记得上个月这个时候,我还在车间里对着堆积如山的订单发愁。图纸找不到、工序搞混乱、客户天天催货,老师傅和新员工都在抱怨——这是我们悦思凯精密的日常。
直到有一天,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没想到短短30天,整个车间的运转方式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生产现场:每天都在“救火”
“老板,图纸又不见了!”
“这个工序到底该谁做?”
“客户说再不交货就要索赔了!”
这些话成了我们车间的背景音。老师傅们凭记忆调参数,新员工手忙脚乱地找图纸,车间主任整天在各个工序间跑来跑去协调。最让人头疼的是,明明大家都很忙,交付率却一度跌破了50%。
转机:一个轻量级的尝试
说实话,我们这种中小制造企业,上大型管理系统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后来经朋友介绍,我们尝试了快工单这个轻量级的生产管理系统。
让我意外的是,整个过程特别顺畅——不用买服务器,不用专门配IT人员,员工在手机上就能操作。最重要的,它解决了我们最头疼的四个问题。
这一个月,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
第一周:告别“纸质时代”
我们把所有工艺路线录入系统,员工扫码就能看到加工要求。仅这一项,每月就省下了2000多张纸,更重要的是,新员工再也不用到处问人了。
第二周:工序不再“打架”
系统自动防跳工序的设计太实用了。上道工序没完成,下道工序根本开不了工,彻底解决了漏工序的问题。
第三周:进度一目了然
我在出差时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每个订单进行到哪道工序,谁在负责,有没有延期风险。这种掌控感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第四周:质量追溯不再是难题
上周有个客户反馈质量问题,我们3秒钟就查到了具体工序和操作人员。这种效率在以前至少要翻三天的纸质记录。
收获的不仅是数字的变化
交付率从50%提升到90%,这个数字确实让人欣慰。但更让我高兴的是看到团队的变化:
- 新员工小张说:“现在我知道每个工序该怎么做,再也不用担心做错了。”
- 老师傅李师傅感叹:“参数都保存在系统里,调机再也不用凭感觉了。”
- 车间主任老王终于不用整天“救火”了:“现在有问题系统会自动预警,我能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
想对同行说的话
作为一家制造企业的管理者,我深知大家面临的困境:想提升管理水平,又怕投入太大、过程太复杂。
通过这次实践,我觉得中小企业数字化未必都要大动干戈。有时候,一个轻量级的工具,如果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我们现在还处在数字化改造的起步阶段,但至少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如果你也在为生产管理发愁,不妨从解决最具体的问题开始,或许也能像我们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善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