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君退役这事,前两天刚官宣,大概率所有辽宁球迷都多少有点失落,一方面是主心骨走了,毕竟大韩算是这支球队的绝对标志,连号都给退了,另一方面其实更让人琢磨的是退役后怎么安置,尤其传出辽宁男篮曾经给了岗位机会,大韩却没接,转头选择去了辽宁省体育局负责青少年梯队,说实话,这路数还挺让人意外,也把话题点给拉高了,你说多少人还在等他留队,结果他绕开了熟悉的圈子,咋看都有点出乎意料。
往深了扒,其实韩德君拒绝男篮岗位,背后是现实选择,也是情怀使然,大韩的职业生涯够传奇,队史得分王、篮板王、盖帽王,联盟历史前十得分,篮板前三不虚,四冠加持,还有全运会两回头顶金牌,平心而论,在辽宁男篮的地位,完全可以用“封神”来形容,你要说他退役后做个副总、助教,或者青训教练,那就是顺理成章,甚至年薪五六十万,稳稳的享受一份高待遇,但大韩偏不走这条路,一句话——钱够用就行,为了辽宁,为了下一代,直接走到体育局,更难,更苦,工资还缩水,这选择怎么看怎么有点“摆烂精神”的反向升级,也算是大韩对体制的一次主动加码。
韩德君的决定,说到底还是他的性格定了调,回想当年首钢高薪挖角,大韩直接刚了个狠的,宁愿少拿钱也不离开家乡队,甚至直言不打辽宁男篮我爸能把我腿打断,这话听起来有点“家长式管理”的梗,但说的是实在话,就是纯粹地想捍卫辽宁的底色,要脸要情怀也要担当,和现在很多球员动不动就对喷、转会、自由市场上各种花式溜边,简直是两种剧情,韩德君的选择永远带点“铁血老哥”的倔强,加戏但不装腔,平平淡淡把自己的最好时光全留给了辽宁——18年,你说这是真爱吧,我信。
![]()
但问题来了,辽宁男篮其实很需要他留下,无论是战术层面还是文化层面,毕竟杨鸣、刘志轩这种队员转型管理层的案例已经打样了,大韩要是进来,队内气氛、青训体系都能再刷一波正能量,球迷也更有归属感,可现实就是大韩拒了,转而去做个体育局副主任,说白了,这不是简单的丢了高薪,是自愿去承担更沉重的责任,U15青少年梯队那边杂事多得数不过来,不但要投入时间,连待遇也一刀砍半,直接年薪缩水成不到一半,但他还是选择了这条路,背后逻辑其实很简单——为了让辽宁自己的梯队系统变得更强,让更多小孩有机会站出来。
这种选择不难理解,但也得承认,现在的辽宁其实青训问题不少,你说最近几年球队虽然成绩不错,但梯队建设一直被吐槽,一方面是扎堆老将,另一方面小将培养少有亮点,韩德君去体育局不如直接留队这种观点在网友间一直有热度,甚至有人表示,青训中心不如在球队内部搭建更高效,怎么着都是“优质资源往外流”,一番操作下来,感觉大韩是将自己拱手给了更庞大的体制,结果未必能见到直接效果,但这话也不能说死,毕竟韩德君的执行力可不是一般球员能比,你要说他能在体制内搞出点花样,谁敢断言不行。
![]()
其实,这一回韩德君出任体育局副主任,不只是个人利益上的得失,更是辽宁篮球体系的一次大考,所有人的期待点,都在于大韩的职业态度和过往成绩能不能用出来,别让“人情世故”和办公室文化把球员宝贵经验磨没了,大家都知道,青训这事最怕就是流程化和效率低,要真把大韩那股“硬派实干”搬进机关,真能带出一两个新星,那这波操作怕是要被点赞回怼一番,毕竟历史上真正推动体系改革的,不是靠嘴说,而是能干活的人。
当然,也有质疑的声音,比如有网友吐槽,体育局这种岗位太“摆烂”,干起来没成就感,待遇低,未来发展空间有限,还有人担心大韩会被行政琐事拖住手脚,说到底,是怕球星光环一进体制就被消磨殆尽,甚至一些过来人也劝,不如先在俱乐部当教练练手再说,但这一切其实都只是猜测,毕竟韩德君这条路别人都没走过,是新角色,也可能会有新局面,谁敢说他带不起来一批辽宁青年,过两年再看成果就是另一番话题。
![]()
结论嘛,韩德君这次选择,怎么看都有点反套路,既不是功成名就享受高薪,也不是重新进圈子刷存在感,而是直接走进青训源头,承担更多看不到的责任,说实话,这可能不是最舒服的变现方式,但绝对是最需要干实事的地方,用职业生涯后半段的底气为家乡篮球再拼一把,哪怕外界质疑,也能挺直腰杆给辽宁篮球的未来蓄力,如果这不是大韩式的“硬核担当”,那什么才叫担当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