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月,我从军区炮兵教导大队毕业后,急切盼望分配到原单位工作。不料,天随人愿,我又见到了那熟悉的军营,熟悉的首长和战友。
但令我失望的是,我那工作、训练、生活的连队,这时已不复存在。
![]()
我走后不久,刚刚扩编不满周岁的连队,随着一纸调整精简的命令,走进了历史。这个连队曾经让我犹豫、彷徨、迷茫过,但它教育了我,培养了我,使我有了今天。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骨子里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我深深地爱着这个连队!
从此之后,我再也找不到那曾经熟悉、热爱的连队,寻不到我部队的根!
1981年1月底,我走进了新的连队——1营2连,任2排长。
二连是个老先进,全团的标兵。仅1979年,就有5名士兵穿上了“4个兜”(即提干)。党支部班子战斗力强,配合默契,敢于碰硬,善于解决棘手问题。
被官兵誉为具有凝聚力、威慑力、执行力的“三力”干部的指导员杨德桐,有思想,有办法,是连队的主心骨,在连队、以至于在营团具有很高的威望。此时,连队正担任全团的军事训练先行连。
我走进连队,便被一种积极进取、风清气正的氛围所吸引。不久,我便遇上了“亮剑”的舞台。
这一年,团是全训团。为了开好局,起好步,也为了摸清军事干部的素质底数,创造一种训练氛围,团首长决定新年度第一件事,组织营长、连长、排长“三长”来一次“华山论剑”,让能者亮亮相,让弱者现现丑。
这天上午,团小训练室内“三长”齐聚一堂,作训股为主考官,团首长为监考官,考场肃静。当作训参谋把一道道考题,工工整整书写在黑板上时,有些干部皱起了眉头。面对黑板上的一个个问号,抓耳挠腮,左顾右盼,老虎吃天无处下口。
按说这些试题并不难,只要系统进行学习、训练,就不难回答。但这几年团里多数连队一直执行生产、施工任务,很少进行军事训练。虽然他们是军事干部,其实是“生产队长”、“包工头”。
我尽管初出茅庐,不出“满月”的排长,可先后经过师教导队、军区炮兵教导大队的系统培训,这些考题对我来说轻车熟路,轻而易举,毫无悬念。当题目写完不一会儿,我便很自信地走出了考场。这引起了领导的关注。
团领导面面相觑,略显惊异之状。杜有德主任问参谋长:“这个干部怎么了?不会吗?”
卫茂祥参谋长命令作训股参谋道:“你去看看,怎么回事?”不一会,参谋回答说:“卷子很整洁,题全部答对。”杜主任说:“这个年轻干部还中!”这时我正在俱乐部外等高连长,他摆手道:“你是几连的?”我一个立正敬礼,“报告首长:我是2连2排长,我叫梁之东。”
在外人看来,军人穿得整洁干净,被装肯定不少,其实不然。
我们那个时候并不富裕,每人一年一套夏装,两年一套冬装,五年一套棉袄。大衣并不是人人发新的,而是老兵复员后的旧大衣新兵接着穿。被子是从地方武装部背来的,7年换一次。
![]()
一般情况下,如果正常服役的战士,这条被子便成为始终陪伴在身边的唯一纪念物。一条褥子是公共产品,复员时还要上交。我们就是盖着一条被子铺着一条路子(冬天被子上压个大衣),度过春夏秋冬的一个个不眠之夜。
这天晚上,大宿舍内,火炉已经熄灭,战士鼾声如雷。我盖着已经伴随了我五个年头、没有一点弹性的被子,冻得难以入睡。我思绪万千。提干,意味着我在部队的路将很长,排长也就是个过渡期,将来怎么发展?向军事发展?还是向政工发展?
小时候娘经常说:“人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必须扎扎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才能走得正,行得远。”我明白,无论将来怎样,当下首要的是扑下身子,摸清情况,抓好班,带出过硬排!想着想着,睡意战胜了寒冷,不知不觉我便进入了梦乡。
对我的到来,连队干部很热情,工作上很支持,生活上很关心。特别是指导员杨德桐经常和我拉家常,聊过往。
其实我和杨指导员并不陌生。入伍前,他是我们那个区接兵连的指导员。我听的第一次应征动员,就是他做的报告。
当时,偌大的公社礼堂,面对着三百多名适龄青年,杨指导员声音洪亮,慷慨激昂。
听了他的报告,让我热血沸腾,跃跃欲试,更加坚定了从军入伍的坚定决心。杜排长曾经向他介绍过我的一些情况,他对我有一定的印象。我报到后,我们之间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
这天训练结束,我陪着杨指导员回营房的路上,拐过一个路口他突然问我:“咱连阳司务长你了解他吗?”
我不假思索地说:“我和他太熟悉了!他原来是我们3营9连的后勤兵。”
杨指导员说:“你说的对。”我接着说:“他是湖南衡阳人,没文化,但实干精神特别强,在九连喂猪种菜。他干一行爱一行,任劳任怨,在很多人瞧不起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那时,我经常看到他工作没白没黑,为菜追肥,清扫猪圈。他养的猪膘肥体壮,种的菜绿绿油油,团多次在9连召开现场会。每逢走到他们的菜地,我们都驻足欣赏一番。”
杨指导员说:“说的太对了!正因为这样,团党委才决定把他调到咱们连任司务长。其实当时我是有意见的,我们连的骨干哪个提起来也不差的他,但这是团党委的决定,作为一名政工干部,要有大局观念。再说了,小腿怎么能拧过大腿呢?不过他到连队后,干得很优秀,我继续加强对他培养,现在他在团司务长中是一面旗帜。”
杨指导顿了顿继续说道:“明天团政治处召开座谈会,让他介绍经验。我想,他没文化,不识字,怎么介绍?明天还是你替他去介绍较为合适,怎么样?”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我毫无思想准备,便随口说。“指导员,这合适吗?”
其实我心里并不是很痛快,我为什么要为别人做“嫁衣裳”呢?转念一想,我刚到连队,又是指导员亲自安排,我没有拒绝的理由。别说代人念稿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这个时候也不能有丝毫的退缩!于是我痛快地说:“请指导员放心,明天保证不给连队丢脸!”
团政治处办公室和俱乐部为一体。第二天,我早早来到二楼会议室,在一个离主席台较远的位置坐下,不一会儿参会人员陆续到齐。
轮到我发言时,我清了清嗓子,十分自信地操着一口浓重的淄博普通话,声音如钟,震得不大的会议室鸦雀无声。念完稿子,我起立向与会人员敬了一个标准礼,意味着发言结束。在引来一阵掌声的同时,许多人在窃窃私语。
主持会议的杜有德主任,似乎看出了大家的心思,马上介绍到:“这是刚从军区炮兵教导大队毕业分配来的学员,现在是二连二排长。他是代表他们连队的阳春生司务长发言。”许多人朝我会意地点了点头。
这天晚上,我和杨指导员在他宿舍聊起了天。他说:“从你个人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看,你做一名政工干部更合适,你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发展。”
这时,我终于明白杨指导员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给我指路,给我指一条走向政治工作的路!我走出指导员的办公室时,星星布满天空,明亮的北斗星烁烁发光。
一天,团政治处杜有德主任突然来到连队,点名调阅我的教育笔记。临走前他撂下一句话:字写得不错。
后来我才知道,自从上次参加团里的军事比武,特别是代连队司务长阳春生介绍经验,给政治处主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是杜主任是来连队考察选调我到政治处记的。
杜主任走后不长时间,我便接到去政治处工作的通知。
我在二连只有短短的四个月,板凳还没坐热,情况还不十分熟悉,便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从此,我先后在师旅团、军区后勤政治部工作,任过教导员、科长、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直到退出部队,从来没有离开政治工作半步。
退休后在一次酒桌上,我又一次见到了老指导员杨德桐。我对他说:“在我的人生路上,遇上过无数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让我产生这样那样的后悔感,唯独我对走上政治工作这条路,非常坚定,毫无怨言。是啊,我在这个岗位上培养人、教育人的同时,这个岗位也培养锻炼了我。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应当归功于我所从事的政治工作这一神圣的职业!我对这一工作无怨无悔,感到自豪和骄傲!
![]()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一些事情看似为别人做“嫁衣裳”,事实上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搭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