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观察2000个休学家庭:躺平的孩子最快返校,是家长不死磕复学

0
分享至

在过去的几年,我们陪伴了超过2000个有休学孩子的家庭,亲眼目睹了父母们的焦虑、无助与煎熬。

这些孩子中,有的被心理问题困住,有的受学业压力或人际关系的困扰。

家长们最初的反应往往是相似的:

“孩子必须尽快复学!”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我们这么辛苦,他为什么就不能理解?”

于是,他们拼命“死磕”复学,不断给孩子施压,用各种方式逼迫孩子回到学校。

但结果呢?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抗拒、更加封闭,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我发现那些最终帮孩子走出困境的家庭,往往都有一个共性:

不“死磕”复学、不负面预设、不过度焦虑。

死磕”复学:一场注定双输的拉锯战

01

“老师,他什么时候能回去上学?”

这几乎是每一个休学家庭初期最核心、最迫切的问题。

家长的焦虑完全可以理解。

在他们看来,学校是孩子的“正轨”,休学是脱轨,是危机。

他们害怕孩子落后于同龄人,害怕漫长的休假期会让孩子更加懈怠,害怕一纸休学证明会成为孩子未来的污点。

于是,一场以“爱”为名的“复学拉锯战”在很多家庭中上演。

家长会用尽各种方法:

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列举不上学的可怕后果;

威逼利诱,用收回手机、断掉零花钱作为筹码;

四处求医问药,希望找到能让孩子“迅速恢复正常”的灵丹妙药;

过度观察孩子的情绪,把“今天状态怎么样?”“能看书吗?”“能回学校了吗?”挂在嘴边。

然而,我观察到的事实是:

越是“死磕”复学的家庭,孩子回归校园的道路往往越漫长,甚至会出现倒退。

原因在于,家长把“复学”这个结果,错误地当成了解决问题的“前提”。

孩子之所以休学,正是因为学校这个环境(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已经超出了他当时心理所能承受的极限。

家长此时的“死磕”,无异于在孩子的伤口上持续施压,不断地提醒他:

“你是不行的,你是有问题的,你必须尽快回到那个让你痛苦的地方去。”

这传递给孩子的是什么信息?

不是支持和理解,而是更深层的压力和否定。

孩子会感觉到,父母爱的不是他本身,而是那个能上学的、 “正常”的他。

这种有条件的爱,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加重他的无力感和内疚感——“我又让父母失望了,我真是个废物”。

面对这种巨大的压力,孩子为了保护自己,要么是激烈反抗,要么就是彻底封闭自己。

于是,拉锯战陷入了恶性循环:家长越催,孩子越退;孩子越退,家长越焦虑。


而那些最终成功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家长,他们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主动从“复学”这个执念中撤退。

他们会对孩子说:“没关系,学校的事情我们先不想了。身体和心情最重要,我们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这句话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意味着战火的停止,意味着无条件的接纳。

孩子终于可以卸下千斤重担,安全地“瘫倒”在家里,而不必再背负“必须尽快好起来”的使命。

这种真正的、不带目的的休息,才是能量开始复苏的起点。

负面预设:贴在孩子身上的“隐形诅咒”

02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负面偏好”,即我们更容易关注和记住不好的事情。

当孩子休学在家,整天可能显得无精打采、沉迷网络、昼夜颠倒时,家长的恐惧很容易转化为各种负面的预设和标签。

“他这样下去就彻底废了。”


“他这辈子是不是就完了?”


“他就是在逃避,就是懒。”


“他根本没有自制力,以后可怎么办?”

这些想法,即便家长没有直接说出口,也会通过眼神、语气、细微的动作无声地传递给孩子。

孩子是极其敏感的接收器,他们能精准地捕捉到父母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看法。

当一个孩子总是感受到父母认为他“不行”、“没希望”时,他很可能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这是一种可怕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比如,家长如果认定孩子“懒”,那么孩子偶尔尝试做点家务,家长可能会流露出惊讶或者怀疑的表情,这反而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如果家长内心预设孩子“脆弱”,就会在生活中过度保护,剥夺他练习应对挫折的机会,孩子就真的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我见过一位母亲,在孩子休学初期,整天以泪洗面,觉得天塌下来了。

后来她意识到,自己的绝望情绪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巨大消耗。

她开始有意识地转变思维,努力去寻找孩子身上微小的“闪光点”:

今天他比昨天早起了半小时;

他愿意和自己一起下楼扔垃圾了……

她不再觉得这些是“理所应当”或“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是发自内心地看见、并真诚地给予肯定:

“妈妈看到你今天的努力了,真好。”

这一点点的肯定,像一束微光,照亮了孩子灰暗的内心世界。

孩子感受到的是:

“即使在我最糟糕的时候,妈妈依然能看到我的好,我并非一无是处。”

这种基于现实的、积极的看见和期待,为孩子重建自信提供了最坚实的土壤。

家长要做的,是把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一张张撕掉,换成中性的、甚至是积极的描述:

他不是“懒”,是“能量耗尽了需要充电”;

他不是“逃避”,是“在用他的方式自我保护”;

他不是“没救了”,只是“走在一条比较曲折的成长道路上”。


过度焦虑:家庭情绪的“二手烟”

03

焦虑是会传染的,尤其是父母的焦虑,对孩子而言就像被迫吸入的“二手烟”,无形但危害极大。

一个过度焦虑的家长,其情绪状态是不稳定的,家庭氛围必然是压抑和紧张的。

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需要耗费巨大的心理能量来应对父母的情绪,而不是用来修复自己。

有的家长虽然嘴上不说,但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担忧、那种时刻紧绷的神经、那种对孩子一举一动的过度解读,都让孩子无法真正放松。

孩子会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任何“不正常”表现会再次点燃父母的焦虑。

有些孩子甚至会发展出“照顾父母情绪”的模式,强颜欢笑,假装好转,这反而延缓了真正的康复进程,因为真实的情绪和问题被掩盖了。

孩子的康复,需要一个稳定、包容、可预测的环境。

这个环境的创造者,首先是家长。

那些成功的家庭告诉我,当家长开始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收回一部分,转向自我成长和情绪管理时,转机就出现了。

他们开始学习心理学知识,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他们会主动向伴侣、朋友或咨询师倾诉压力,而不是把焦虑情绪带给孩子;

同时通过运动、阅读和工作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重拾个人的快乐。

当一个母亲不再每天愁眉苦脸地守着孩子,而是能开心地去参加一次闺蜜聚会;

当一个父亲不再不停地叹气,而是能专注地看一场球赛……

这种变化,孩子是能真切感受到的。

他们会发现:“哦,爸爸妈妈的世界并不完全因我而崩塌,他们还有自己的生活。”

这反而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这个家是稳固的,我是被允许‘不好’的。”

同时,父母展现出的积极生活态度,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传递着生命力。


04

总结这2000个家庭的故事,其核心启示是要求家长完成一个角色的根本转变:

从焦虑的“监工”转变为沉静的“园丁”。

这个过程需要家长拥有极大的信心和耐心。

它要求我们真正相信:

我们的孩子天生具有向上、向善的生命力。

他此刻的“停滞”不是堕落,而是积蓄力量;他的“偏离”也许是为了寻找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道路。

当家长不再“死磕”复学,孩子才能从压力中解放,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当家长停止负面预设,孩子才能放下防御,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


当家长管理好自身焦虑,孩子才能在一个安全的气场中,慢慢凝聚起内心的力量。

这场发生在父母内心的革命,看似是“退”,实则是“进”;看似是“放下”,实则是给孩子最有力的“托举”。

这2000个家庭的亲身经历共同证明:孩子的康复之路,始于父母的觉醒与成长。

当我们自己先变得平静、温暖而有力量时,孩子才能真正好起来,并且这种“好”,将是一种更坚实、更健康、更具生命力的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郑永年:一味唱衰美国,甚至认为中国很快可以取代美国是害国主义

郑永年:一味唱衰美国,甚至认为中国很快可以取代美国是害国主义

朔方瞭望
2025-11-09 09:52:14
单日4金!憋了7天,浙江游泳队终于在最后一天爆发

单日4金!憋了7天,浙江游泳队终于在最后一天爆发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17 23:00:55
全运会为何没奖牌榜?辽宁队没落,北方省队崛起,雇佣军团引争议

全运会为何没奖牌榜?辽宁队没落,北方省队崛起,雇佣军团引争议

体育大学僧
2025-11-17 12:20:06
人财两空!茂名美女汪陆平癌症去世,仅36岁,孩子零花钱都拿不出

人财两空!茂名美女汪陆平癌症去世,仅36岁,孩子零花钱都拿不出

裕丰娱间说
2025-11-17 12:52:49
我国有上千万人做肺部CT!院士:做一次肺部CT,或管五年无碍

我国有上千万人做肺部CT!院士:做一次肺部CT,或管五年无碍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0 12:41:57
22分逆转5连胜!新鹰王上位特雷杨露馅 难怪老鹰不愿给4年2.29亿

22分逆转5连胜!新鹰王上位特雷杨露馅 难怪老鹰不愿给4年2.29亿

锅子篮球
2025-11-17 20:20:53
韩国最大在野党党党首:李在明结束出访回国必将面临特别检察追责

韩国最大在野党党党首:李在明结束出访回国必将面临特别检察追责

AI商业论
2025-11-17 14:44:45
有用户反馈苹果iPhone 17 Pro Max用湿巾清洁后机身涂层被擦除

有用户反馈苹果iPhone 17 Pro Max用湿巾清洁后机身涂层被擦除

IT之家
2025-11-16 10:17:07
曾医生日常容颜,没有美颜的样子才是真实的

曾医生日常容颜,没有美颜的样子才是真实的

诗意世界
2025-11-12 20:52:54
网红博主登山坠崖身亡,两天前怒怼网友,评论区留言一语成谶

网红博主登山坠崖身亡,两天前怒怼网友,评论区留言一语成谶

央小北
2025-11-17 16:02:39
禁止中国通讯设备后,德国总理首次表态:中美6G设备都不会选择

禁止中国通讯设备后,德国总理首次表态:中美6G设备都不会选择

乐天闲聊
2025-11-17 11:04:11
关于杨兰兰,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关于杨兰兰,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热点菌本君
2025-10-01 17:24:05
晚上十点前睡觉错了?医生提醒:过了70岁,睡觉要尽量做到这4点

晚上十点前睡觉错了?医生提醒:过了70岁,睡觉要尽量做到这4点

小舟谈历史
2025-10-20 09:27:20
日本卫星意外拍到我国机场,专家胆寒了:希望中国别走出这一步!

日本卫星意外拍到我国机场,专家胆寒了:希望中国别走出这一步!

章幃户外
2025-11-17 22:29:47
震惊篮坛!CBA最新规定:每节10分钟+第五节,真会玩,球迷不干了

震惊篮坛!CBA最新规定:每节10分钟+第五节,真会玩,球迷不干了

球童无忌
2025-11-17 19:00:33
只需3分钟,学会一个“性爱”小技巧,让妻子快乐一整晚

只需3分钟,学会一个“性爱”小技巧,让妻子快乐一整晚

精彩分享快乐
2025-11-17 00:05:03
高市早苗任议员时,曾质问时任首相村山富市:凭什么代表日本承认错误?村山富市坚持:错了就是错了!

高市早苗任议员时,曾质问时任首相村山富市:凭什么代表日本承认错误?村山富市坚持:错了就是错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6 22:13:13
部分日本电影突然撤档,发行人员:下午临时接到通知!高市早苗要搞新动作?多方表态:反对!

部分日本电影突然撤档,发行人员:下午临时接到通知!高市早苗要搞新动作?多方表态:反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17:55:10
什么时间血液最黏稠?两个时间多喝水,或有助稀释血液,疏通血管

什么时间血液最黏稠?两个时间多喝水,或有助稀释血液,疏通血管

医学原创故事会
2025-11-10 23:50:03
酒店“开房”大数据曝光:已婚女性,都在偷偷开房……

酒店“开房”大数据曝光:已婚女性,都在偷偷开房……

热心市民小黄
2025-11-05 12:17:17
2025-11-18 02:27:00
纽扣家庭教育
纽扣家庭教育
专注于青少年心理问题
853文章数 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重磅2025年美国留学官方报告发布!中国留美市场连续5年缩水

头条要闻

韩国向日本表示强烈抗议 中方表态

头条要闻

韩国向日本表示强烈抗议 中方表态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要“独立” 刘强东还宣战“点评”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数码
房产
公开课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艺术要闻

惊艳!全球百大美女变身顶级辣妈,居然在中国!

数码要闻

铭瑄AMD B850 / X870主板新品确认对未来处理器支持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