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极其普通的餐饮消费事件(很难说有针对性),以一个知名博主的亲身发酵,当事人的极力抵抗,同盟者的集体声援,利益者的纷纷加持,无数受众的群起加入,戏剧性地由小到大,由平缓到激烈,打开了舆论敞口,放大了信息声浪,最终陷入救捞失效,实际走向公关失败……
短短一周时间,西贝事件跌宕起伏、高潮连连,引发全网追逐。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关互联网传播、品牌声誉维护的完美案例,一部民意治理、知识治理、情绪治理的完整教科书
9月10日,著名博主罗永浩发出一则微博,以并不友好的口吻,批评著名餐饮品牌“西贝”,“预制菜”、“那么贵”、“太恶心”成为关键词,引领西贝进入舆论风口,一出公关与反公关的大戏正式上演。七天时间,西贝犹如“五雷轰顶”。
![]()
01、对抗式公关——品牌的傲慢
主角:罗永浩、贾国龙、吃瓜群众
创始人第一时间大脑充血,激愤上头,反应激烈,直接否认、非常强硬,抛出“西贝一道预制菜都没有”的回应,瞬间将自己置于话题对立,没有留下任何缓冲,为自己挖下了第一个陷阱,引爆了第一颗“雷”。
放话起诉罗永浩,直接杠上“锤子”,与公众需要真诚回答的期待对垒,一下子把将公众推向锤子阵营,把一个消费者的质疑变成所有消费者的置疑。贾国龙的回答,在情绪上可以理解,在操作上不可理喻。
陷阱:预制菜本无罪,强调没有预制菜,等于锁定有罪,封死了一切后路。
点题:其一,一个著名品牌,高高在上,受惯了追捧,突然遇袭,情况不明,本应立即放下身段、匍伏在地、观察“敌情”,但却一跃而起,火力十足,而且以“企业不做了”这样的轻率,傲视公众;其二,彻底违背了公关的第一定律:快速沟通、真诚沟通。比如,看到了信息、将立即启动调查、欢迎大家监督;其三,消费者需要“我的不满是否被看见、是否被解决”,西贝态度是“没有看见”、“不想解决”,缺乏“态度制胜”原则。
本质:自高自大、品牌傲慢。
02、莽撞式自证——话题的扭曲
主角:贾国龙、罗永浩、西贝门店、各地博主、吃瓜群众
贾国龙陷入慌乱,开启自证模式,意图用事实和知识说话,打开后厨,打一场信息“透明战”,却引爆了第二颗“雷”。
全网一时热闹万分,各类博主纷纷出山,攻入西贝后厨,镜头之下,一览无余。
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西兰花、18个月的烤鱼、12个月的“现熬”鸡汤接连曝光,“古董食材”与“高价菜单”严重割裂,各大社交平台上的吐槽声浪由此汹涌万分。
![]()
西贝公关依旧死磕“一道预制菜都没有”,再次扭住了“有没有”这个主题,但事实面前,论点失据。
西贝官方微博的“罗永浩套餐”的出餐标准,死嗑依据国家标准、西贝没有预制菜。但消费者早已转移论点——不是“有没有预制菜”,而是为什么要“花高价吃预制菜”、“为何没有明示告知”,西贝的公关完全偏移了核心诉求,应该讨论“贵”,却引导讨论“罪”,坑越挖越深。
陷阱:敞开自证,城门大开,全网大喜过望,便宜了互联网这个“放大镜”、“透视镜”,比如发现了转基因大豆油、炒菜油(混合油)之类。
点题:其一,自证没错,自证方式有错;其二,自证应该,但重复无法自证的话题不应该;其三,自证没有演变为话题“自主”,没有引导话题向诸如菜单信息“公示不全”、以及将探索实行菜单“分级管理”等创建性、转移性话题,形成原话题淤积、新话题缺乏
本质:专业性缺失、情绪化管理。
03、非理性闭环——失败的道歉
主角:贾国龙、罗永浩、公关团队、吃瓜群众
西贝终于正式发布道歉信,试图平息舆论,可道歉信的结尾却再次暴露其灾难级公关水准。
“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干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这种看似谦卑实则指责,而且贬低公众、委屈作态的操作,将消费者的合理质疑与“虐待”画上等号的表述,彻底击碎了消费者对其最后的信任:不是承认失误或错误、不去尽力安抚情绪,却暗含攻击消费者的情绪。更有意思的是轻率更改文案:为“虐”字加个重点标引,进一步突出了不满情绪,引爆了第三颗“雷”。
![]()
陷阱:气势汹汹说“软话”,拧着脖梗说“错了”;本应“情绪”和“态度”闭环,反而打开情绪敞口。
点题:其一,致歉闭环原则:态度致胜。承认失误、虚心接受、认真整改、期待共创是标准流程;其二,整个道歉回避核心问题,只进行非理性的回应,没有击中受众诉求要害,再加上文案失败,相当于狗尾续貂。
本质:企业文化粗糙,缺乏价值边界。
04、同盟者乱入——他证的完败
主角:贾国龙、同业同行、罗永浩、吃瓜群众
西贝的遭遇,引发了同盟者不满、阵营式同情,纷纷加入他证,但引爆了第四颗“雷”。
两大失误。
一是“猪队友”错入。最早的是其利益同盟“华与华”的出山,本就是个品牌策划合作者,却一出山就加入战局,而且直指当事人罗永浩,受到回击,一看不妙,又立马撤兵,等于在伤口上撒了把盐就跑路了,“超级符号”成了“搅局符号”。而西贝某合伙人,则直接用“器官”攻击对手,语词儿有点“下作”,直接引来“不可救药”的怒怼,无法下场。
![]()
二是同盟者乱入。连胖东来也出现了,而且一批同行也出现了。特别是胖东来,意图站在道德的高度、以“品牌说教者”的身份,他证“盟友”的不易,但却忽略了公众的“不易”,是对公众的直接轻视,所以很快就被对手和公众怼下场,至于那些声援“同行”特别是连锁餐饮品牌,则陷入了需要“自证”的尴尬境地,引火烧身。
陷阱:一切同盟或疑似同盟,一定会被归于“同谋”,一切说辞疑为说教,一定会被归于“同类”。
点题:其一,在公众的强大参与下,事实越理越清、知识越辩越明、公众情绪也会愈加上头,叠加信息流犹如洪水猛兽,会淹没一切,一切同盟者的声援,都会走向反面,关联者此时进入,相当于火上添油,明智者应“慎入”或不应进入;其二,反说教时代,公众对倾向性的灌输式信息,有着强烈的抵抗心理,此时的说教,基本上与“对与不对”没有关系,只与“合不合时宜”有关系,而一切说教,皆不合时宜。
本质:企业IP治理不成熟、IP管理无机制。
05、专业度缺失——失效的品牌治理
西贝的公关团队(如果有的话),似乎是一个信息识别能力极差的团队,或者是一个没经过信息治理训练的团队,几乎没有信息管理预案。而且,不知“华与华”这样的公关合作伙伴(号称一年数百万合作费用),是否进行了全链品牌管理设计、实施了信息预案覆盖(包括品牌舆情)。
从本次事件来看,似乎没有,因为几乎没有看到任何恰当处置、从容作为;还有一种可能,西贝的领导太自以为是,缺乏专业精神,听不进专业意见,习惯意气用事,思维被情绪打散、理智被盲目取代,导致品牌治理失控,等同于自己给自己爆雷,这是第五颗“雷”。
陷阱:将营销等同于品牌管理,埋头营销噱头取代品牌价值,人设轻飘、根基不稳、极易塌陷。
本质:忽略企业价值核心,品牌治理“失魂落魄”。
没有结局的结局:
在罗永浩精准的“偷袭”、“伏击”之下,西贝就这样一刀一刀把自己捅得体无完肤,罗永浩这把“锤子”也确实打得既精又狠。
其实,任何舆论流,都具走向性、尺度性、可控性,很可惜,西贝一个也没抓住。
西贝公关失衡的根源,在于对“矛盾焦点”的判断完全错位,从而步步失措,犹如困兽之斗。反观罗永浩,每一步都抓住了西贝的失衡点,特别是舆论发酵后,迅速从个人吐槽转向公共话题、为消费者争取知情权,明确表态“不反对预制菜,但不能把预制菜卖成现炒的价格”,精准踩中公众情绪痛点。
社交媒体时代,公关早已不是“搞定质疑者”的对抗游戏,而是“匹配消费者诉求”的真诚共创——西贝的失误恰恰证明,当公关与公众期待脱节、与品牌价值背离、与主要矛盾错位时,品牌再大,也会翻车。
当然,要感谢西贝,用如此昂贵的代价,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标准版”的教科书。
信任已老,西贝还能饭否?
让我们等待看西贝教科书第二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