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老旧小区改造了这么多年,竟然还能整出“新花样”。
![]()
![]()
就在前不久,中央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中针对城市发展说了很多,在“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部分中明确提及,“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感觉政策的东风又来了,但是问题也来了,钱谁出?怎么建?这回轮到谁掏腰包?
![]()
从“政府包办”到“居民共担”,瓶颈升级
面对政策的新方向,众多居民热议不断,毕竟这关系到每一个老旧小区住户的切身利益,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资金筹措方式,还有改造意愿如何统一、工程质量谁来监管,也都成为讨论的焦点。
就此前沈阳老旧小区改造的模式来看,主要是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改造项目,采用PPP模式。相对直观简单一些,而现在的自主更新则意味着需要居民作为主体参与,更为复杂。
在这种新模式的驱动下,其实资金的来源方式也比较清晰了,无非就是出在居民、政府和社会资本身上。
![]()
居民需要共同协商出资比例,并可能通过提取公积金、申请低息贷款或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筹集资金。政府或提供部分补贴与政策支持,协调难度与筹资压力自然是高于以往的。
虽然过程更具挑战性,但好处也在于居民可参与发挥的空间扩大,能够更好的满足居民个性化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居住品质。而且在其他城市也有过居民自筹,改造成功的案例,不仅更新了小区外立面,更提升了房产价值,形成了全新的更新机制。
![]()
告别“统一”,你的房子你说了算
这时候,也有很多网友忍不住发问,为什么城市更新的政策开始转变方向?为什么要让居民主导旧改?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个是资金的问题,一个是住房需求的问题。
结合现在城镇化发展背景来看,202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7%,近些年来增速也在逐步放缓,而且年新增城镇人口从1600万降至1033万,这就意味着大规模的“拆建”旧改模式已经难以持续,政府的财政压力也日益凸显。
![]()
另一方面,也在于现在大家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统一改造很难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像沈阳一些已经升级改造完毕的小区,市民们也经常针对其外立面的颜色,墙面的花纹等细节问题进行吐槽。
所以适时的推动自主更新,实质上也是将改造的责任和权力部分让步给居民,既能缓解政府资金压力,也能激发居民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实现更精准、可持续化的城市更新。
那么对于一众老旧小区居民而言,更需要的是理性看待这一政策机遇。毕竟自主更新需要承担部分资金,长远来看改造后房产能否增值,生活品质能否得到改善才是关键。理性评估自身需求和社区条件,高效协商、合理筹措参与设计,释放房产潜力才是抓住机遇的第一步。
当然后期也在于政策实施细则的明确,建立透明、公平的协商机制,确保居民意愿得到充分尊重,让好事真正落地。希望未来沈阳的老旧小区改造能够打开全新的局面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