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老邻居”成“贴心人”六安一老龄化小区正在“逆生长”

0
分享至

“楼栋长,我家的灯不亮了,我腿脚不便换不了,麻烦您来看看。”“别着急,我这就过去!”傍晚的东苑小区,60多岁的退休老党员张安余放下电话便拿起工具包出门,这样的暖心对话在小区里时常上演。作为 55名楼栋长中的一员,他身兼志愿者、协调员等多重身份,成为邻里信赖的“贴心人”。


始建于1997年的东苑小区,54栋居民楼承载着3000余人的生活起居,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6%,是典型的老龄化老旧小区。曾经,楼道堆物、设施老化、养老服务不足等问题困扰着居民。如今,在金安区望城街道党工委指导下,东苑社区以“老邻居”品牌为核心,构建“1+4+5”工作机制,让退休老人成为治理主力,推动老旧小区从“问题缠身”到“温情满园”的蝶变。

楼栋长当“探头”:琐事不出楼栋 服务直达家门

“每栋楼都有贴心人,有事找楼栋长,服务零距离!”张安余自豪地道出了东苑居民的心声。小区推选的55名楼栋长平均年龄60多岁,清一色是“人熟、地熟、事熟”的老居民,他们每天开展“一走三问”巡访,成为收集民情的“社区神经末梢”。


在东苑小区134个单元的楼道里,楼栋长姓名、联系方式与“有事码上说”二维码并排公示,线上线下两条渠道让居民诉求“秒响应”。80多岁的程爷爷前段时间身体突感不适,照着公示牌拨通了楼栋长的电话,不到5分钟,楼栋长就陪着他到医院就诊,并办理了入院手续,老人孩子在外地得知后连声感激。“以前遇事不知道找谁,现在楼栋长随叫随到,我心踏实多了。”程爷爷感慨道。


这些银发楼栋长不仅是“贴心人”,更是“协调员”。针对楼道堆物、噪音扰民等常见矛盾,他们发挥邻里熟络的优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解纠纷。去年老旧小区改造期间,有居民希望楼道扶手能刷水性环保油漆,减少空气污染。在老旧小区改造会议上,楼栋长将大家的建议及时传达,施工方立即调整实施方案,既保障了工程质量,更提升了邻里的生活环境。截至目前,楼栋长累计收集民情信息73条,就地化解小微矛盾113起,化解率达98%。

“有时我们服务别人,有时也被别人服务,这种互助太暖心了。” 张安余说,楼栋长们形成了“互助联盟”,谁遇到难题,其他楼栋长都会主动搭把手,让“老邻居”成为小区最温暖的称呼。

银发力量聚合力:文化养老暖心 互助守望安心

“要拉紧丝棉,这样花瓣才立体……”在社区活动室里,张玉萍正手把手教大家制作扎花,桌案上摆满了居民们的作品,清新雅致。作为“老邻居”文教社的志愿者,她每周都会开展手工教学活动,让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老有所学”。



老邻居文教社是社区打造的文化教学阵地,由朗诵、太极、书法、庐剧、扎花、舞蹈等兴趣小组组成,全部由退休居民牵头组织。“退休后能发挥特长,让大家的生活丰富起来,特别有成就感。”张玉萍说,文教社已累计开课300余节,吸引学员1000余人次,不少性格内向的老人在这里交到了朋友,变得开朗起来。


文化滋养心灵,服务温暖人心。东苑社区的“老邻居”志愿服务队,有不少健康老人成为“银发志愿者”,大家重点开展“低龄助高龄”服务。退休老党员李荣秀与80多岁的独居老人张爷爷结成帮扶对子,每周定期上门打扫卫生、代购药品,还会带着血压计为老人测血压,叮嘱饮食禁忌。“小李一来,家里就热闹了,心里也亮堂了。”张爷爷的话道出了受助老人的心声。


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已建立“低龄助高龄”结对7对,提供代购药品、陪同就医等服务20余次。在传统节日期间,志愿者们还会开展慰问活动,让独居老人不再孤单。“能帮衬着大家,自己的退休生活也更充实了。”李荣秀的话代表了志愿者们的共同心声。

机制创新提效能: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赋能

“以前等车要站半小时,现在有了便民车站,刮风下雨都不怕!”在小区门口的老邻居便民车站,居民刘大爷指着崭新的座椅和公交线路图说。这个车站的建成,源于楼栋长收集的“等车难”诉求,经“老邻居”议事会讨论后,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没多久就落地投用。


这一变化背后,是东苑社区“1+4+5”工作机制的有力支撑。“1” 个党组织统筹引领,“4”支老邻居队伍(楼栋长、调解队、文教社、志愿服务队)协同发力,“5”事机制(管事、议事、帮事、乐事、评事)闭环落实,构建起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通过党支部、业委会、物业 、楼栋长合力的“四方议事”模式,社区成功化解改造施工纠纷 23 起,推动充电桩安装、儿童乐园改造等 19 项公共事项落地。


在社区广场上,新增的便民桌椅旁设立了“谈心角”,居民们在这里话家常的同时,也把诉求和建议摆到了桌面上。社区将收集到的意见分类梳理,形成任务清单,通过“管事”定责任、“议事”找办法、“帮事”抓落实、“乐事”聚人心、“评事”问成效的全流程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

机制创新带来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目前,东苑社区热线投诉月均不超过3件,居民满意度达96%,老旧小区改造配合度从60%跃升至95%。曾经的“问题小区”,如今成为温情暖暖的“示范社区”。

薪火相传续温情:升级服务绘就幸福蓝图

“现在年轻人工作忙,我们先把担子挑起来,但治理得有新鲜血液才行。”张安余说出了许多老楼栋长的心声。

为破解治理力量老龄化难题,东苑社区还将启动楼栋长赋能计划,开展数字化工具、沟通技巧等培训,帮助老楼栋长适应新时代治理需求。同时建立“老带新”阶梯培养机制,让中青年居民加入后备队伍,跟着老楼栋长学习处理事务。


在服务升级上,社区还将规划建设“10 分钟邻里服务圈”,引入专业机构拓展助老服务,推广“有事码上说”数字化平台,让居民诉求实现“码上提、马上办”。针对双职工家庭需求,社区正在筹备“娃娃寄存处”,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并深入拓展助老服务,让老人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作为基层部门,我们必须紧盯群众关切,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东苑小区网格长尚玉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老邻居”品牌建设,针对不同楼栋特点精准施策,通过“治环境、治矛盾、治安全、治人心”,实现“社区有秩序、邻里有情义、家园有乡愁、居民有幸福”的目标。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廖小川 程继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六安新周报 incentive-icons
六安新周报
六安唯一一份都市生活报
14668文章数 56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