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联合国迎来成立80周年的纪念大会,新任主席安娜莱娜·贝尔伯克的就职演说,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期待的目光上。
她没有庆祝,而是用一句沉重的断言开场:“今天不是庆祝的日子,此时此刻,世界再次陷入黑暗”。
![]()
那么,在80周如此重要意义时刻,作为联大主席的她,为何一上来就给全世界泼了一盆冷水?
鹰派底色洗不掉
贝尔伯克的个人政治烙印,与联合国大会主席这一角色所要求的制度性中立,存在着一种几乎无法调和的内在矛盾。
![]()
翻开她的履历,她曾是德国的“反俄”先锋,在俄乌冲突上,她不仅呼吁对俄实施“极限制裁”,还力主向乌克兰提供更先进的武器,立场甚至比德国总理朔尔茨本人还要激进。
她坚决反对修复“北溪2号”管道,这一决定直接导致德国不得不转头从美国购买高价能源,让本国经济承受了实实在在的痛苦。
![]()
对待中国,她的“鹰派”色彩更为浓烈。
那句“无法想象与中国在同一个星球”的极端言论,几乎让她在全球外交界“一鸣惊人”。
后来她甚至表示,为了避免与中国共存,自己愿意移居外星。这种言论,出自一个大国外长之口,令人瞠目结舌。
![]()
她主导并推动德国发布的首份《中国战略》,更是将这种对抗思维制度化,明确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竞争对手”。
在此框架下,她鼓吹在5G、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对华实施技术封锁,大肆炒作涉台、涉疆等议题,并积极推动所谓的“去风险”,意图减少对华经济依赖。
她的政治DNA里,刻满了阵营对抗,而非全球协作。
![]()
一个外长的两种人设
除了立场上的尖锐,她屡屡在公开场合暴露出的专业短板,也让人对其驾驭复杂外交事务的能力产生深深的怀疑。
最著名的莫过于那次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口误。
她竟呼吁普京做出“360度转弯”,这句完全违背几何常识的话,立刻让她沦为国际笑柄。
![]()
俄罗斯政要抓住机会公开嘲讽,称其缺乏基本的教育。
她还曾混淆乌克兰的地名,甚至误称欧洲有13亿人口,比实际数字多出近一半。
这些常识性错误,对于一位普通人来说或许情有可原,但对于联合国大会主席这样一个需要极高严谨性和专业素养的职位而言,却是致命的。
![]()
这与联合国章程赋予联大主席的核心职责——“促进对话、凝聚共识、弥合分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正因如此,在中国代表就其当选提出质询时,才会明确提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协商共识”等四项核心要求。
这与其说是要求,不如说是一种警示,一种对她过往行为可能导致角色失范的深切忧虑。
![]()
一场无耻的政治交易
贝尔伯克的上位之路,本身就充满争议,其程序上的瑕疵,更是让这个全球性的公共职位,蒙上了一层政治交易的阴影。
![]()
最初,德国政府提名的候选人并非贝尔伯克,而是赫尔加·施密德。
一位履历堪称完美的资深外交官,曾任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前秘书长,更是伊核协议谈判桌上的关键人物,其专业能力和外交手腕广受国际赞誉。
然而,在最后关头,德国政府上演了一出“临阵换将”的戏码,用贝尔伯克替换掉了施密德。
![]()
幕后原因很快被揭开:这被广泛认为是德国绿党的一场党派交易。
为了给在国内政治压力日增的贝尔伯克寻找一个“体面的出口”,他们不惜牺牲掉最优秀的候选人。
德国国内的精英圈层对此反应极为激烈。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前主席霍伊斯根,毫不留情地用“无耻”一词来痛斥这一举动。
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用一个过气的政治人物,替代了最优秀的候选人”。
![]()
这种幕后操作,自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警觉。
在今年6月3日的选举中,由于俄罗斯方面对其资格的强烈质疑,原本例行公事的选举程序,被迫改为了罕见的无记名投票。
尽管她最终以167票对7票获胜,但这一插曲本身就说明,其上任的合法性已经受到了公开挑战。
![]()
俄罗斯代表波利扬斯基更是直言不讳,称她的当选是“联合国的灾难”,指责她偏见严重,根本无法胜任一个需要象征团结的职位。
当联大主席的产生,不再是基于资历、能力和广泛共识,而是源于一场国内政治的幕后交易时,这个职位本身的神圣性和公信力,已经被严重掏空。
这不仅是德国的国家信誉损失,更是对整个联合国体系的一次沉重打击。
![]()
暗箱操作的目地
回到贝尔伯克那场充满悲观论调的就职演说,她只列举问题,却不提供方案。只渲染黑暗,却不见光明。
这种做法被外界批评为“说风凉话”,本质上是在回避作为主席引领各方寻找解决方案的核心责任。
![]()
结合她过往鲜明的“亲以色列”立场,以及推动对华技术封锁等行为,外界有理由担忧,她未来的工作重点,可能会高度集中在气候变化、人权、民主等符合西方政治正确的议题上。
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真正关切的债务危机、粮食安全、发展权等核心诉求,则可能被边缘化。
德国的《明镜》周刊就曾表达过这种担忧,认为她的强硬立场可能会让德国失去“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甚至影响到德国竞选2027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
这种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话语和议程偏好,本质上是一种“小圈子”思维,它将进一步拉大联合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距离,破坏联合国内部的团结。
如果贝尔伯克的“危机叙死”成为其任期的主导逻辑,那么联合国这个本应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全球平台,很可能异化为一个放大各种矛盾与分歧的舞台,最终让多边合作的根基受到侵蚀。
![]()
结语
世界需要的,从来不是一个悲观的预言家,而是一个务实的建桥者。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2025-09-23 《联合国成立80周年,联大主席强调不是“庆祝的日子”》
![]()
观察者网2023-02-19《德国外长称普京必须“360度大转变”,梅德韦杰夫:无知而搞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