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时任国民党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奉令负责长衡地区受降。
三天后,王耀武向以“华字第6号备忘录”通知坂西一良,要求日军各部在长沙、湘潭、衡阳、岳阳四地分别投降。
9月15日中午12时,王耀武在长沙岳麓书院(湖南大学科学馆)接受了坂西一良的投降,坂西一良率领其参谋长伊知川庸治等幕僚人员出席受降仪式。
![]()
当时的王耀武,不可谓不意气风发,要知道不久前“芷江会战”中,坂西一良是日军方面最高指挥官。
不过,王耀武并没有高兴两天,随即陷入苦恼,作为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他显然明白,蒋介石在不久后就要发动内战,届时他必然要作为急先锋。
为了避免成为内战的罪人,王耀武在受降仪式结束后不久,就立刻称病请假,跑到了武昌的一家医院住下。
1
很多文章都称,王耀武是在赴任济南调令后,才称病请假,从真实历史来看,王耀武显然聪明的多。
不过,王耀武也低估了蒋介石对他的重视程度,在听说他重兵之后,一连迭电发到武昌询问,并且还派了专机接王耀武到了重庆。
据王耀武自己回忆,在与蒋介石见面后,两人有过一番对话。
蒋介石打量了一下王耀武,然后问他:
“看你气色,精神都很好,不见有什么病。”
王耀武回答:
“胃病咯血,这是多年饮食起居失常的缘故。”
蒋说:
“休息休息,生活一正常,不久就会好的。日军虽然赶出去了,但是还有内患在,共产党能和我们合作吗?内战还是要打的。时局能让你休息吗?你知道济南是很重要的,派别人去难以胜任,你是山东人,我认为你去最为相宜,你不要怕困难,我一切都有办法。”
王耀武后来架不住蒋再三劝说,加之他本身有再为蒋出一把死力的想法。
![]()
从后来解放战争发展的情形来看,蒋所谓的“一切都有办法”,其实就是不管不顾,他所有的办法,只是押宝在王耀武身上。
很多人认为,蒋介石没让王耀武到一线去带兵,其实就是不重用,其实不然。
相比于在一线带兵,主政一方更能说明蒋介石对于某一将领的重视。
王耀武赴任山东,不仅是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还兼任山东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这一职务是总览山东党政军权力,凌驾于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省党部主委以上。
至1946年10月23日,王耀武又兼任了山东省政府主席、山东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山东省军管区司令。
要知道在国民党军中,能够主政一方的大佬,要么是原来就割据一方的军阀,比如阎锡山、西北二马,要么就是资历颇深,比如东北国民党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兼政治委员会主任委员熊式辉,还有就是本身颇受信任重用的黄埔系将领,比如胡宗南。
不过,蒋介石调王耀武去济南,也是存了防范的心思的。
王耀武赴任山东,指挥班底都是他原来第四方面军司令部,但王耀武原来指挥过的74军、100军等部队,蒋介石并没有要他一同带去,王耀武后来退而求其次,要求带十八军、新六军去,也被蒋介石拒绝,最后只带了一个73军去。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打算安排黄埔一期的李玉堂任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
王耀武心里很不高兴,但不敢当面反对,只好托顾祝同说情,调丁治磐出任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蒋介石这才答应。
不过,蒋介石又玩儿了一个花招,还下令成立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绥靖区,这几个绥靖区都在山东境内。
这种多层级管理实质是强化中央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
![]()
为了便于统一调度,蒋介石又设了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王耀武任主任,何思源、庞镜塘任副主任。
国民党当局这种独一无二的设置,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也就只有山东这一家,说白了,这是蒋介石为王耀武专设的。
表面上看,王耀武独掌山东党政军大权,可能供王耀武调度的空间十分有限,受蒋介石以及徐州绥靖公署干预太多,这也酿成了后来莱芜战役时,王耀武想撤回第二绥靖区配合的队伍都不能。
莱芜战役后,蒋介石到济南检讨莱芜战役得失,连城也没进,就在机场开会,王耀武主动检讨过失,还是二绥区参谋长罗幸理据理力争,称王耀武在战前两次向陈诚建议改变命令未果的情况,王耀武询问刘斐得知实情后,气得大骂陈诚。
也不难看出,王耀武虽然兼任山东党政军统一指挥,但在各方面都受掣肘。
2
事实上,王耀武早在赴任山东前,就已经与蒋介石有冲突。
除了军队以及人事安排问题上,王耀武在赴任山东前,曾向蒋提出了三条意见:
第一、国民党军军事政治极度腐败,特别是一些军队军纪更是堪忧,急需要整顿;
第二、抗战八年(如今应该是十四年了)打下来,时间太长了,无论是各地百姓还是军队都对战争十分厌恶,不愿意再打仗;
第三、要共产党放弃现有的根据是不可能的,与其使共产党的军队等分驻在现有的各地区内,不如在东北或西北划一地区,蒋共产党的军队及行政人员都撤至该地区。
王耀武认为:
“就是把(共产党)区域划大一些,也比分散驻在各地好。这样,一则可以减少他们对各阶层人们的影响范围,二则易于防范,三则冲突可以减少。如能争取到二年以上的和平环境,积极整理内部,使我们内部健全一些,到那里一旦发生战事,就能战胜共产党。”
![]()
王耀武的三条意见,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一条,就是国民党军内部有问题,现在打仗不利,要留出时间来先整顿内部,整顿好了再打仗。
国民党军的军事、政治体系有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王耀武一手带出来的整编74师之所以难对付,其实不是体现在装备上,而是体现在每一个官兵身上,原因在于王耀武从来不拖欠军饷。
1932年10月,王耀武调任补充一旅旅长(原定同僚推荐调32旅旅长,蒋介石担心王耀武资历浅不能服众,改调补充一旅旅长),这个旅从番号上就能看出来,只是一支后备部队
根据资料记载,王耀武任补充一旅旅长的时候,部队已经四个月没有发军饷了,后来王耀武不仅不喝兵血,还用自己经营饼干厂的钱来给部队发军饷。
王耀武一路升任74军军长以后,也一直沿袭不喝兵血的习惯,士兵不仅能吃饱吃好,还能领到足数的军饷,打仗受伤阵亡,王耀武都有照顾,使士兵无后顾之忧,这在国民党军中独树一帜。
可从反过来讲,当一支本属于国家的军队,需要用个人自掏腰包发军饷,军队自然也就成为个人所有,国家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对于其他国民党军官而言,当他成为一直部队的军事主官的时候,首先想得不是这支部队能不能打仗,而是想着怎么能多捞钱,除了利用手里的军事力量巧取豪夺外,最直接的就是喝兵血。
黄维1940年出任54军军长地时候,就发现部队给养很困难,士兵规定的每天二十四两的大米供应不足数,甚至兵站给士兵供应的是发了霉,掺着砂石的大米,另外由于物价飞涨,士兵每个月规定的6月菜金也很难买得到什么东西,因此吃不饱。
要知道54军是陈诚“土木系”基本部队之一,严格意义上算嫡系中的嫡系,这样的部队都吃不饱,很难想象那些杂牌。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黄维把军队可能贪污克扣军饷的问题提交给军政部长何应钦,结果被关麟征穿小鞋(陈诚为十一师师长时,关麟征在十一师当团长,后被陈诚排挤离开,两人有怨),何应钦也跟蒋介石说:
“黄维破坏军需,独立公积金不报不缴,请予撤职查办。”
蒋介石大概也知道自己部队烂在根子里了,但为了维护表面上的体面,将黄维调离54军,改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级参谋,黄维在重庆向蒋介石面告此事后,请假回老家计划不在出山,他对自己的子女说:
“如今抗战不能胜利,就是国家腐败造成的,我宁肯丢官回家种地,也绝不同流合污。”
士兵吃不饱穿不暖,打仗的时候自然不愿意卖力,还要反过来骚扰老百姓,这样的军队又怎么可能受到优待。
王耀武是亲身经历过北伐的,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革命失败,国民革命军一路北上气势如虹,走到哪儿也都有人支持,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这是一支受过政治教育的军队。
当年叶挺的独立团2000多人,北伐开始后一路打到了湖北,独立团就扩编到了5000多人,和这支部队的政治素养有很大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部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
3
毫无疑问,王耀武这三条意见,撞了将蒋介石的忌讳。
姑且不谈老百姓不愿意打仗、给共产党的军队划片区,但就只改革军事政治一条,蒋介石就无法做到。
![]()
国民党军并没有成熟的政治工作体系,即便是大革命时期,有共产党人手把手的教他们,但他们也只是模棱两可的学了个大概。国民党军部分部队虽然也设有政治部,但基本上形同虚设,无法承担政治宣传任务。
另外国民党军内部派系太多,政治上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往往到了实际运作中,还是谁兵多枪多说了算,所以国民党军每一名将领,都把自己手里的军队看的很重要,特别是杂牌。
对蒋介石而言,他既要防范那些旧军阀,同时也要避免产生新军阀,所以他对下面各个嫡系将领,都是控制大于任用。
能在位置上的,一般也都是听话的那种,类似顾祝同、刘峙等。王耀武给蒋介石提意见,说好听些是提意见,说不好听一些,就和当面骂他一样,蒋介石又怎么可能会听!
王耀武到了山东以后,虽然名义上统一了山东的党政军指挥,但真正操作起来束手束脚,能指挥的部队没有几支。
二绥区下辖有第八军、十二军、整编46师、五十四军、五十八军、七十三军、九十六军。其中在鲁南枣、峄地区的整编二十六师、五十一师归徐州绥署直接指挥。李弥第八军常驻潍县,并不听王耀武招呼(属于机动部队)。五十四军归青岛警备司令部指挥,五十八军又南调八绥区序列。
一个莱芜战役打下来,属桂系的整编46师全军基本上就溃散了,当然这还要多亏了潜伏地下党韩练成的功,韩浚的73军本来是王耀武倚若长城的一支精干力量,被一战报销,韩浚自己也当了俘虏,原属东北军的12军战斗力本来就不强,虽然此战得以幸免,但有和没有区别不大。
整个解放战争,王耀武除了上任初期打通胶济铁路外,始终没有太大作为,也和这个原因有关。
后来蒋介石飞抵济南检讨莱芜战役过失,始终不愿意进城,原因在于他担心王耀武守不住济南,怕自己被华野活捉。
![]()
有意思的是,后来整编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蒋介石下令要王耀武重建,王耀武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拉起来一个军,又被蒋介石一纸命令调走。
如果不是因为济南兵力空虚,王耀武又何苦重用杂牌出身的吴化文。
结果半道上吴化文还起义了。
也有人认为,如果把王耀武摆在兵团司令的位置上,也许能发挥奇效,至少打仗的时候,王耀武会有诸多奇思妙想,整编74师也许不至于那么快送掉。
可我认为,即便王耀武真的出任兵团司令,他所发挥的奇效也只能撑一时,而不能管长久。
王耀武即便出任兵团司令,也改变不了他无法干预战略决策这样一个大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