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将军能有多矛盾?他在淞沪战场守着血肉磨坊不退半步,在台儿庄打出抗战首场大胜仗,让日军战报都不得不承认他"战力顽强"。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后来被蒋介石当众骂成"猪",被河南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跟水灾旱灾蝗灾并列为"四殃"。
![]()
汤恩伯这辈子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一个浴血杀敌的抗日名将,最后会落得千夫所指的下场?
1937年8月,上海打响了。
汤恩伯这时候是第13军军长,拿到的任务是守宝山和罗店。
说实话,这之前他跟着蒋介石剿共那几年,表现真算不上出色。
行军速度慢,老是让红军跑掉,蒋介石批评过好几次。
要不是两人都是浙江老乡,早就被撤职了。
罗店这地方,后来被叫做"血肉磨坊"。
日军的炮火覆盖得有多密集?师长王仲廉直接被炸伤,部队一天伤亡能到上千人。
汤恩伯这次是真拼了,阵地丢了就组织反攻夺回来,夺回来又被炸平,再组织人冲上去。
就这么来回拉锯,他硬是守了20多天。
那时候部队的伤亡率已经超过一半,弹药也快打光了。
汤恩伯自己也挂了彩,脸上被弹片划出几道血口子。
撤退命令下来的时候,他手下的部队已经从满编打得只剩下三分之一。
这场战斗让汤恩伯明白了一件事——跟日本人打仗,不能再像剿共时期那样磨磨蹭蹭,必须玩命。
1938年3月,徐州那边战事吃紧。
汤恩伯临危受命,担任第20军团的指挥官,带着部队往台儿庄赶。
这次他学聪明了,没有直接跟日军主力硬碰硬,而是盯上了日军的补给线。
矶谷师团当时进攻台儿庄进攻得很凶,前线打得热闹。
![]()
汤恩伯就带着部队在外围转悠,专门找日军的运输队和补给队下手。
一支运弹药的车队,吃掉。
一个临时补给点,端掉。
日军的后勤线被他搅得一团糟,前线部队很快就开始缺粮缺弹。
关键时刻到了。
李宗仁从正面发起反攻,汤恩伯立马从侧后方杀出来,直接切断了日军的退路。
矶谷师团这下慌了神,前后夹击之下被打得七零八落。
战斗结束后清点战果,光是缴获的日军火炮就有31门,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数字。
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遍全国,这是正面战场上第一次打出这么漂亮的胜仗。
蒋介石高兴得不行,专门把汤恩伯叫到面前夸奖了一番。
从这以后,汤恩伯的名字开始在军界响亮起来,大家都说这是个能打硬仗的将军。
台儿庄打完没多久,徐州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接连打响。
汤恩伯这次被派到大别山一带布防,任务是尽可能拖住日军,给武汉方面争取撤退时间。
大别山的地形复杂,到处是山谷和密林。
汤恩伯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不跟日军正面交锋,专门打伏击。
![]()
日军一进山谷,山两边就会突然冒出火力。
等日军调集兵力准备扫荡,汤恩伯的部队早就转移到另一个山头了。
这种游击战术让日军吃尽苦头。
他们的战报里专门提到汤恩伯的部队,"战力顽强,不易击溃"。
整整一个多月,日军在大别山进展缓慢,这为武汉方面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重要的物资和人员都得以安全转移。
那段时间,汤恩伯在军界的地位水涨船高。
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将领。
1944年,局势急转直下。
汤恩伯当时是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实际掌握着40多万军队的指挥权。
豫湘桂战役打响了,这次战役彻底毁了汤恩伯的名声。
部队的问题早就积累很深了。
![]()
士兵到处抢粮食,强拉壮丁,老百姓见到国军就跟见到土匪似的。
汤恩伯对这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严格管束。
更要命的是他的指挥出了大问题,兵力部署混乱,各部队之间配合不力。
郑州失守,洛阳失守,日军长驱直入。
河南老百姓遭了殃,本来就饱受水灾旱灾蝗灾之苦,现在又来了兵灾。
民间开始流传一句话:水、旱、蝗、汤,把汤恩伯列为"河南四殃"之一。
蒋介石气炸了。
![]()
他把汤恩伯叫到面前,当着一群将领的面指着鼻子骂:"你真是头猪!"这话传出去,汤恩伯的外号就变成了"猪将军"。
曾经的抗日名将,变成了全国人民嘲笑的对象。
报纸上骂他,漫画里讽刺他,老百姓提起他就摇头叹气。
豫湘桂战役的惨败不是一天造成的。
汤恩伯手下那40多万部队,战斗力早就不行了。
士兵抓壮丁的时候,经常是一个村子扫荡一遍,青壮年男子能抓就抓。
这些人根本没受过什么训练,就被拉上战场。
![]()
部队抢粮的事情更是家常便饭。
老百姓藏起来过冬的粮食,被士兵翻出来就拿走。
有的农民急了上去理论,反而被打一顿。
时间长了,老百姓对国军的态度从失望变成了仇恨。
打仗的时候,这些矛盾全都爆发了。
老百姓不但不帮国军,反而有人给日军带路。
有的地方国军溃退,老百姓甚至追着打,要抢回之前被抢走的东西。
一支军队失去了民心,战斗力也就没了。
汤恩伯的指挥问题也很严重。
兵力分散,没有重点防御。
![]()
日军突破一点,后面就全线崩溃。
通讯联络跟不上,各部队之间根本不知道彼此在哪里,更谈不上协同作战。
整个战役打下来,就是一场灾难。
抗战胜利后,汤恩伯又参加了解放战争,这次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
他的部队打得稀里糊涂,一点都没有当年台儿庄时期的影子。
1949年,他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
在台湾的日子,汤恩伯过得很憋屈。
"猪将军"的名号如影随形,谁提起他都要讽刺几句。
他自己也老了,身体越来越差,胃病折磨得他吃不下饭,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1954年5月,汤恩伯因为胃溃疡严重,去日本治疗。
一个月后,6月29日,他在东京去世了。
临死之前,他说了两件事让人印象深刻。
一件事是想起台儿庄那些战士。
那些年轻人冲锋的时候喊着杀,倒下的时候连尸体都找不全。
汤恩伯说,那些兵才是真正的英雄,可惜很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
另一件事是提到河南。
他说自己没管好河南的兵,对不起老百姓。
这话说得很轻,但听得出来他心里有愧。
台儿庄的辉煌和河南的惨败,就像两个汤恩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汤恩伯这个人,你说他是英雄,河南老百姓不答应。
你说他是狗熊,台儿庄那些战果摆在那里。
这就是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淞沪会战那20多天,他确实是玩命在打。
部队伤亡过半还在坚守,这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
![]()
台儿庄那一仗,他的战术运用堪称经典,断敌后路的决断力也够果敢。
大别山的游击战,拖住日军一个多月,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劳。
可豫湘桂战役的失败也是事实。
40多万军队被打得稀里哗啦,老百姓遭殃,国土沦陷,这个责任他逃不掉。
军纪败坏他没有严格整顿,指挥失误导致惨败,这些错误也是实实在在的。
一个将军的人生,就这么分成了两半。
前半段是抗日名将,浴血奋战,立下战功。
后半段是千夫所指,骂名滚滚,遗臭万年。
可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它会记住你的功劳,也会记住你的过失,一样都不会少。
那些在淞沪战场上牺牲的士兵,那些在台儿庄冲锋的年轻人,那些在大别山打伏击的战士,他们的牺牲不应该被遗忘。
![]()
河南老百姓遭受的苦难,也不应该被轻描淡写地带过。
这就是汤恩伯留下的遗产:一半是血染的战功,一半是不可饶恕的过错。
汤恩伯的一生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复杂和残酷。
台儿庄的胜利让他成为民族英雄,河南的惨败让他变成千古罪人。
他在抗日战场上确实拼过命,那些牺牲的士兵也确实值得纪念。
![]()
可军纪败坏带来的恶果,老百姓遭受的苦难,这笔账也必须算。
历史不是非黑即白,它更多时候是灰色的,就像汤恩伯这个人,功也真,过也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