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9月26日上午,在成都市崇州市怀远镇志辉藤器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技能比拼正在火热进行。41名藤编匠人齐聚一堂,在202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崇州藤制品加工比赛中一展身手。作为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二类赛事,比赛旨在通过竞技交流提升藤编从业者技能水平,促进“怀远藤艺”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
![]()
比赛现场
上午10点,比赛正式拉开帷幕。赛场内,41个工位整齐排列,参赛选手们神情专注,蓄势待发。比赛分为理论知识笔试和现场实操两大环节。理论考试环节,选手们需在10分钟内完成20道关于藤编知识的题目,考验着他们对这门传统技艺的理论功底。
实操环节更是精彩纷呈。以“创意藤画,编出未来”为主题,选手们需要在1小时内,在提前制作好的藤画框上完成叠加设计创作。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赛场瞬间安静下来,只听见藤条穿插的细微声响。选手们双手如蝴蝶翻飞,藤条在穿、插、挑、弯、折的交错缠绕中逐渐成形。不一会儿,一根根普通的藤条便在他们手中化作一件件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艺术品。
经过激烈角逐,选手李婷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荣获一等奖。“这件作品,我用两个部分花型来完成,一部分是传统的木瓜心,还有自己创新的桃心形状。”李婷介绍说,“希望我们的传统工艺,加上创新,能让怀远藤编走得越来越远。”
“的思想确实更加活跃,藤编的发展需要更多这样的新鲜血液。”大赛专家组组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志辉表示,“希望通过一年一度的藤编技能大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让艺术创新,让非遗藤编进入千家万户,让老百姓都消费得起。”
赛场一侧的志辉藤器展区成为观众体验藤编魅力的重要空间。藤编椅、藤编熊猫、藤编小猪、藤编挂包……一件件精美的藤编作品吸引着观众驻足欣赏。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展现出藤编艺术的无限可能。
![]()
比赛现场
怀远藤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近年来,怀远镇以国家级非遗“怀远藤编”、省级非遗“怀远三绝”为核心,积极拓展“非遗+研学”“非遗+美食”“非遗+文创”等新业态,规划建设藤艺博览园、非遗综合体等项目。目前,非遗相关年产值已达4.2亿元,带动就业约5000人。
“通过持续举办藤编职工技能大赛,对促进非遗传承具有深远意义。”怀远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马小婷表示,“下一步,怀远镇将深度挖掘‘分州’历史文化,将藤编、三绝、古街、宗祠文化转化为可消费、可体验的IP产品和业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