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警惕!给孩子吃糖埋隐患,英国6万数据暴真相,不止虫牙这么简单

0
分享至

前言

糖果是许多家庭育儿过程中的双刃剑:用它安抚孩子见效快,可一旦想到“糖损害牙齿”“影响生长发育”的说法,父母心中便充满矛盾。

最近更有一种声音广泛传播——“童年吃糖过多,成年后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并声称有科学研究支撑,令不少家长忧心忡忡。

这一观点到底是夸大其词,还是确有科学道理?我们不妨从一项被频繁引用的研究出发,深入剖析糖分摄入与儿童长期健康之间的深层联系。



早期控糖

要理解“糖”与“糖尿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必须提及发表于权威科学期刊的一项经典研究。

这项研究并未依赖实验室模型或动物实验,而是将视角投向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会背景。

二战后物资紧张,英国实施了严格的糖类配给政策:成人每日摄糖量限制在40克以内,儿童则更低,仅为15克;两岁以下婴幼儿完全不摄入任何添加糖。

直到1953年9月,这项制度正式解除,此后国民糖消费迅速攀升,几乎达到此前的两倍水平。



研究人员以“取消配给”为时间节点,从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中提取60183名个体的健康记录,并将其划分为“配给时期出生”和“配给结束后出生”两大群体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令人震惊:在糖配给期间怀孕或出生的人群,成年后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下降35%,高血压风险减少20%,发病时间平均延后4年与2年,肥胖几率也降低三成。

面对这些数据,不少人立刻联想到“多吃糖=易得糖尿病”。但真正值得深思的是背后的生物学机制:生命最初阶段(涵盖胎儿期至两岁)是人体代谢系统构建的关键窗口期。

这个阶段,胰腺功能与胰岛素调节通路正处于高速发育中,就像建造房屋的地基工程,初期所用材料的质量(即营养状况)直接决定了未来结构的稳固性(即代谢稳定性)。



当时的孩子不仅糖分摄入少,高脂肉类、精加工碳水化合物等其他高热量食品同样稀缺,整体饮食结构更为均衡,这种低负担、高平衡的营养模式为其日后的健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等于说“吃糖就会引发糖尿病”。该研究揭示的是“糖摄入水平”与“慢性病风险”的统计相关性,而非直接因果链条。

糖尿病的发生涉及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多重变量交织作用,糖只是众多影响因子之一,绝非唯一的致病根源。

然而,这项研究的重要启示在于:对糖的管理越早介入,效果越显著。就如同为孩子的健康未来提前储蓄一笔“免疫资本”,日后抵抗代谢性疾病的能力自然更强。



快乐背后的健康暗礁

孩子对甜味的喜爱,本质上源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本能。

在远古时代,甜味往往代表食物安全且富含能量,例如成熟的果实或天然蜂蜜,这种偏好帮助祖先在资源匮乏环境中优先获取生存所需热量。

如今,甜味带来的愉悦感更加直接:当舌尖感知到甜味信号,大脑会迅速释放多巴胺——一种与奖励机制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使人瞬间体验到满足与兴奋。

因此,孩子吃到糖果时笑容绽放,成年人压力大时渴望一杯奶茶,本质上都是在追求多巴胺带来的心理慰藉。

问题在于,现代人接触的“糖”早已脱离原始形态,转而大量摄入人工添加的“游离糖”。



无论是碳酸饮料中的果葡糖浆、糕点里的白砂糖,还是某些婴儿辅食中悄悄加入的麦芽糖浆,都属于典型的“添加糖”范畴。

这类糖的特点是热量密集、吸收迅猛,却几乎不含维生素、矿物质或其他有益营养成分,被称为“空热量”食品。

长期过量摄入此类糖分,会给身体的代谢系统带来持续压力。

体内过剩的能量会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上升乃至肥胖。

而肥胖正是二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当于在体内埋下一颗“代谢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



还需澄清一个普遍误解:并非所有“吃糖”行为都会诱发糖尿病,真正增加风险的是“长期过量摄入添加糖”。

比如孩子吃一个苹果,其中的果糖伴随着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缓慢释放,血糖波动平稳,对机体影响较小。

但若饮用一瓶标榜“苹果风味”的饮料,其中的添加糖缺乏缓冲机制,迅速涌入血液,造成血糖剧烈震荡,给胰岛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有些家长认为“天然食物里的糖无害,只有加工食品中的糖才危险”,这种看法并不全面。

即便是天然来源的糖,一旦摄入总量超标,仍会对代谢系统造成冲击。核心在于控制总摄入量,并优选糖的来源。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事实:婴幼儿时期的口味养成,将深远影响一生的饮食选择。如果孩子在一至两岁期间频繁食用甜奶粉、加糖米糊等含糖辅食,他们对甜味的敏感度会逐渐钝化,形成“重甜依赖”。

长大后更容易偏好高糖食品,甚至排斥原味蔬菜和清淡主食。

这种饮食偏好的固化过程,类似于从小习惯重盐重油的人,突然改吃清淡菜肴会觉得索然无味。

与其等到孩子长大再艰难纠正,不如在引入辅食之初就坚持提供原味食材,让他们感受南瓜本身的甘甜、胡萝卜的鲜美,而非依赖外加的糖来刺激味觉。



从指南到生活的落地智慧

关于儿童糖分摄入的问题,全球多个权威机构已发布明确指导原则,关键在于家长能否把这些建议真正融入日常养育实践,而不只是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15年就提出建议:无论成人还是儿童,游离糖的摄入应控制在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以内,理想状态应进一步压缩至5%以下。

以一名4岁幼儿为例,其每日所需能量约为1400千卡,按5%计算,相当于70千卡热量来自糖,约等于17克糖,大致为4块标准方糖的量。

2019年,WHO再次强化立场:严禁食品企业在三岁以下婴幼儿专用食品及饮品中添加任何形式的游离糖,包括蔗糖、果葡糖浆、蜂蜜等,旨在从源头保护婴幼儿尚未定型的味觉系统与代谢功能。

我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提供了具体指引: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不宜超过25克,儿童应更低;尤其含糖饮料,提倡“尽量不喝或少喝”。



现实中,许多家长自认“没给孩子吃糖”,却忽略了“隐形糖”的普遍存在:调味型酸奶、所谓“儿童酱油”、甚至部分宣传健康的“谷物脆片”“能量棒”,其实糖含量不容小觑。

因此,在为孩子挑选食品时,务必仔细阅读配料表。成分列表越靠前,表示该成分含量越高;若白砂糖、果葡糖浆等出现在前三项,则需慎重考虑是否购买。

科学控糖的核心理念不是彻底禁绝,而是合理引导。

当孩子表达对甜食的渴望时,可用新鲜水果替代糖果或蛋糕,既满足口感需求,又因膳食纤维的存在减缓糖分吸收速度,还能补充多种维生素,实现营养与满足感的双赢。

同时,家长自身也需成为榜样。倘若父母天天饮用含糖饮料、享用甜点,却要求孩子远离糖分,这样的教育很难产生说服力。



结语

养育孩子如同培育一棵幼苗,早期的养护方式将深刻影响其未来的成长轨迹。

对糖的适度管理,并非剥夺孩子短暂的甜蜜体验,而是为了让他们在未来拥有更持久的健康与真正的快乐。

比起担忧“长大是否会得糖尿病”这样遥远的预测,帮助孩子从小建立科学的饮食观念,才是更具现实意义、更为根本的养育任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位姓袁的历史老师,为何能3次准确预言俄乌战争走向?

一位姓袁的历史老师,为何能3次准确预言俄乌战争走向?

猫智深
2025-11-04 20:10:12
何新,对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赞美

何新,对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赞美

老李观历史
2025-11-04 10:23:05
通臂拳传人被KO,永远扇不醒装睡的人

通臂拳传人被KO,永远扇不醒装睡的人

难得君
2025-11-04 17:19:21
一旦房地产救不起来,明年中国楼市或有5大难题?

一旦房地产救不起来,明年中国楼市或有5大难题?

诗词中国
2025-11-04 19:06:59
郑州19岁大二女生校园湖内溺亡,校方回应

郑州19岁大二女生校园湖内溺亡,校方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05 12:50:32
“顶级白富美”人设大翻车,被骂上热搜!网友:这样的人都有工作,我却没有!

“顶级白富美”人设大翻车,被骂上热搜!网友:这样的人都有工作,我却没有!

羊城攻略
2025-11-04 23:06:41
价格大跳水!广东富豪最爱的“雷车”不香了?网友:老广买不动了

价格大跳水!广东富豪最爱的“雷车”不香了?网友:老广买不动了

品牌观察官
2025-11-04 21:42:02
欧冠狂欢夜:拜仁2-1赢巴黎登顶 利物浦送皇马首败 阿森纳10连胜

欧冠狂欢夜:拜仁2-1赢巴黎登顶 利物浦送皇马首败 阿森纳10连胜

侃球熊弟
2025-11-05 05:09:46
武切准绝杀公牛逆转76人升东部第一 马克西39分吉迪连场三双

武切准绝杀公牛逆转76人升东部第一 马克西39分吉迪连场三双

醉卧浮生
2025-11-05 11:29:58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小樾说历史
2025-11-04 15:18:33
郑丽文最新表态

郑丽文最新表态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4 22:45:29
网友花37.9元购买椅子,收到货却是一张图纸,涉事店铺已暂停营业

网友花37.9元购买椅子,收到货却是一张图纸,涉事店铺已暂停营业

极目新闻
2025-11-04 18:24:10
上海律师带小三孕检新后续:空姐是10年白月光,婆婆态度让人寒心

上海律师带小三孕检新后续:空姐是10年白月光,婆婆态度让人寒心

壹月情感
2025-11-04 22:50:11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新华社
2025-11-05 09:58:03
被免职7天,吴玉培官宣落马

被免职7天,吴玉培官宣落马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5 10:51:51
只下放了7小时,开拓者官方:杨瀚森被球队从发展联盟中召回

只下放了7小时,开拓者官方:杨瀚森被球队从发展联盟中召回

懂球帝
2025-11-05 11:32:49
开拓者官方:杨瀚森被下放至G联赛,随混音队完成今日训练后将被召回

开拓者官方:杨瀚森被下放至G联赛,随混音队完成今日训练后将被召回

懂球帝
2025-11-05 08:10:07
“大哥”承诺每月给1万元养家费,要求小弟把事都扛了!入狱后小弟崩溃:我被耍了……

“大哥”承诺每月给1万元养家费,要求小弟把事都扛了!入狱后小弟崩溃:我被耍了……

方圆
2025-11-04 15:38:28
这一次,英达终于反击高调宣布喜讯,众多明星前来捧场挣足了面子

这一次,英达终于反击高调宣布喜讯,众多明星前来捧场挣足了面子

以茶带书
2025-11-04 14:13:20
定了!江苏职工福利标准提高!

定了!江苏职工福利标准提高!

江南晚报
2025-11-05 12:47:29
2025-11-05 13:52:49
鲸探所长 incentive-icons
鲸探所长
别听世俗耳语,看自己的风景就好。
2100文章数 1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生活需要笑一笑!来给大家表演个节目!

头条要闻

牛弹琴:美国上演极致"流氓外交" 让西方媒体目瞪口呆

头条要闻

牛弹琴:美国上演极致"流氓外交" 让西方媒体目瞪口呆

体育要闻

开拓者的11号签,变成了灰熊未来核心?

娱乐要闻

王家卫事件再次升级,可怜了这些明星

财经要闻

中方官宣!对美关税,调整!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投票在即,大股东反对

汽车要闻

首家"A+H"豪华新能源车企 赛力斯登陆港交所主板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亲子
数码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56亿!381米!南宁第二高楼!网友:这朵“莲花”确实霸气!

教育要闻

中考语文命题病历:第14例|2025年北京卷默写——诊断:刁难学生

亲子要闻

如果妈妈感觉很累,孩子是不会快乐的

数码要闻

7年前的GTX 1650 SUPER原型卡重见天日:少了128个核心 但多了PCIe 4.0

军事要闻

美国“福特”号航母驶往加勒比海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