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5年第八十九期(总第961期)
![]()
今天挑刺儿的对象是2025年北京市中考试卷中的默写题。
(一)默写,完成8-10题。(共4分)(2025年) 8. 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分) 9. 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1分) 10. 古人常用竹子制作乐器,很多乐器名称使用带“竹字头”的字。如古诗词中的“ ”一句,就出现了这样的乐器名称。(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2分) 8.答案:风掣红旗冻不翻 (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9.答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10.答案示例:箫鼓追随春社近 (2分。有错该空不得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从2025年的考生反馈来看,满分4分的默写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失分,甚至不止丢1分2分,从难度上来说,明显偏难。那么,失分就一定是学生的问题吗?我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就今年的默写题而言,我不觉得是学生的问题,反而是命题的问题。
下面逐一对这个几个小题进行分析:
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家觉得应该考什么?毫无疑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名句应该是首选,即使不选这个,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样余韵悠长的结尾,也可以作为备选。
估计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料到,居然考了个“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考这个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学习写景吗?是要让学生体会“一切景语皆是情语”吗?当然可以找这样的理由,但在试题中对此没有任何体现,就这么水灵灵地来了一句“纷纷暮雪下辕门”,要求填写下一句。我猜,命题人是认定“掣”字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写错,所以拿这个来作为试题的区分度,但这样的区分度价值几何呢?
考《爱莲说》没毛病,而且,如果考“莲,花之君子者也”,似乎有一点儿太简单了,所以选择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也很能表现莲的品格。但是,前面只给四个字“亭亭净植”是什么意思?
“亭亭净植”前面是逗号,还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这些语句,这些语句和“亭亭净植”连在一起,共同体现莲的品格,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做结。现在只是把“亭亭净植”拎出来,放在前一句,让学生写后一句,实际上是人为割裂了文气。这样的默写命题显然欠考虑。
第10题,一句诗就要2分,不但有错别字不得分,而且前面的两个限定必须要满足,一个是必须出现乐器名称,一个是这个乐器还必须要带竹字头,可以说难度值一下子就拉满了。小学初中所学古诗中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极其有限,基本上也就只能是答案中所给“箫鼓追随春社近”了。但考这一句的价值有多大呢?如果这是“诗词大会”,出这样一道题我觉得没啥大毛病,但这是中考,出这样的题,难道不是在玩儿文字游戏,是在为难学生,甚至刁难学生吗?
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可以对比参看一下2020年到2024年的默写题(附在本文后面),哪一道题是这样的考法呢?总还是要考一些格言警句,和立德修身、理想志趣等有关,这对立德树人有很大的作用,但考一个“箫鼓追随春社近”,除了为难学生之外,还有什么更大的价值吗?
2017年开始,北京中考语文试卷默写题曾经有一个变化,那就是理解性默写古诗词扩展的部分,给出了“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作答提示,当年开始出现这个提示时,我曾经专门写文章为此叫好。因为这个作答提示,落实到阅卷标准上来,会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也符合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规律。但到2023年之后,这个放宽的作答标准又被撤销了,又退回到只要写错字就不给分的老路上来了,可以说这是一种命题上的后退。
另外,我也把2017年到2020年的默写题附在后面了,看看这些年的默写题,大多数考查的诗句,都还是诗词名句,或者虽然有一些限定,但难度不大,绝不过度为难学生,和前面七八年甚至更长一些时段的中考默写题一对比,就知道今年的问题出在哪里了。早在近千年前,北宋宰相、文学家、政治家王珪就提出“不专于记诵之功”,难道我们今人的认识还不如千年前的古人吗?
考试是指挥棒,指挥棒指到哪里,老师和学生就冲向哪里,所以,这个指挥棒绝对不能随手一指,要深思熟虑才行。如果照今年默写题的命题思路,我相信明年老师带着学生做中考备考时,会死抠每一句要求背诵默写的诗句,甚至会变着花样地研究诗句中某个字词的偏旁部首之类的命题,那就彻底走入歧途了。
命题可不慎哉?
【附录】2017年至2024年北京中考语文默写题
3. 默写(共6分)(2017年)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1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3)在我国大西北,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4)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这两句诗来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2分)
(一)默写。(共4分)(2018年)
6.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分)
7.青树翠蔓, , 。(柳宗元《小石潭记》)(2分)
10.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① ”和“ ②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2018年)
(一)默写。(共4分)(2019年)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1分)
8.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2分)
9.在北海公园里游览,当你看到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五龙亭,你能联想到的带有“亭”(或“楼”“阁”)字的一句古诗是“ ”。(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分)
(一)默写。(共4分)(2020年)
6.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7.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1分)
8. 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 ① , 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一)默写。(共4分)(2021年)
5.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1分)
6.是故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1分)
7.同学们参观革命纪念馆,被先烈们忧家国、求真理、无惧牺牲的事迹深深感动。请从古诗文中选择两句来表现先烈们的精神,你选择的是“① ,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一)默写。(共4分) (2022年)
7.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1分)
8.山不在高,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1分)
9.制作“立德修身”主题班会宣传海报,同学们要摘引两句与主题相关的古诗文,你建议选用“①_____,②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一)默写,完成8-10题。(共4分)(2023年)
8.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1分)
9.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1分)
10.如果引用两句古诗文来表达你的志趣,你会选用“① ,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2分)
(一)默写,完成8~10题。(共4分)(2024年)
8.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1分)
10.古诗文中那些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句子,不断让我们获得启迪和教益,如“① , 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2分)
我的视频号,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古文观止》的在线公益课已经讲到第五十八讲,每一讲都有直播回放。就在视频号“水寒说语文”的“直播回放”这个栏目就可以看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视频号,来听一听。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
![]()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