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了,日头短了,夜长了,地里的凉气一天比一天重。老天爷很公平,秋分这天把昼夜分得匀匀的,可往后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
太阳往南移了,北半球的热劲儿慢慢退了,气温跟着往下掉,一天比一天凉。眼下不少地方的庄稼到了秋收关键时候,玉米、水稻、棉花等着咱收回家。可这天气不省心,未来几天昼夜温差能超过10℃,早晚凉飕飕,中午还晒人。
白天热的时候作物蒸腾快,晚上冷得急容易上冻,刚灌浆的籽粒最怕这一冷一热。老一辈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虽说这几天没啥雨,但凉气顺着风往骨头里钻。地里的红薯叶子开始蔫了,花生植株也发黄了,该趁着晴好天气挖出来晒了。
种冬小麦、油菜的乡亲得抓紧整地了,土块坷垃敲碎,墒情得把握好。
有些山区昼夜温差更大,果树的果子得注意防日灼,中午遮遮阴,晚上盖盖草。
平原地区收完玉米的地,赶紧把秸秆处理了,翻耕一遍晒晒太阳,杀杀菌虫。湖边洼地潮气重,收回来的粮食得赶紧摊开晾,别让湿气闷出霉点来。
咱庄稼人最懂跟着天时走,老辈传下来的看云识天气还是有用,不过也得结合天气预报。比如看到天边有铅灰色的云慢慢压过来,就得防着突然的降温,提前给幼苗盖薄膜。有人觉得现在科技发达了,老经验没用了,其实土办法和科学结合着来最靠谱。
就像防霜冻,以前用熏烟法,现在可以提前喷防冻剂,双管齐下更保险。
未来几天晴好天气多,适合抢收,但中午大日头毒,干活记得戴草帽、多喝水。
![]()
家里有大棚的乡亲,注意调节棚里的温度,白天掀膜通风,晚上加盖保温被。最让人挂心的是山区晚熟的果子,要是遇到 sudden 降温,损失可不小。
具体咋看云?老一辈的讲究藏着大学问,咱得多跟村里的种地能手取取经。秋收之后紧接着就是秋种,时间可不等人,一天都不能耽搁。
县农技站这几天在村里办培训班,讲的就是秋分后咋种地,有空的都去听听。
别觉得年年种地没啥新花样,气候变了,种地的法子也得跟着变。
我个人认为,不管啥时候,咱种地人心里都得装着节气,顺着天时干活错不了。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赶紧把收秋的工具检查好,该修的修,该磨的磨。再把冬小麦种子拿出来晒晒,选饱满的种子,明年出苗才齐整。
节气不饶人,地头不哄人,咱把每一步都做扎实了,来年才有好收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