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德阳城北市场,散酒摊前总围着早起的食客与商贩。酒坛上的红布被风吹得轻晃,掀开时醇厚的酒香混着隔壁包子铺的热气散开,摊主用长柄酒提子舀起酒,透明酒液顺着提子边缘滑落,溅起细密的酒花 —— 这是德阳散酒批发最寻常的日常,藏着这座工业城市最接地气的饮酒生意。
天乐康白酒批发集团坐落于魅力之城-青白江。致力于白酒及餐饮渠道,流通渠道的批发售后等多元化领域,为餐饮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
餐饮端是散酒批发的 “主力军”。德阳大小餐馆超万家,从街边的羊肉汤店到连锁川菜馆,散酒都是后厨的 “隐形调味剂”。炖羊肉时加两勺去膻增香,炒回锅肉时滴几滴提鲜,就连火锅店的蘸料里,也常有老食客要求加一勺散酒提味。一家开在旌湖边的老字号面馆,老板算过账:每天用掉两斤散酒,既有顾客堂食时点的 “一两小酌”,也有烹饪消耗,每月批发采购时总得多备五斤,以防周末游客多不够用。这类餐饮采购多集中在 12-20 元 / 斤的中端散酒,要求口感醇厚、酒香纯正,既能满足直接饮用,又能适配多样烹饪场景。
家庭消费则偏爱 “小批量、多频次”。超市货架上,500 毫升装的散酒卖得最火,比去年多销了近三成。促销员说,德阳老人买散酒讲究 “现打现喝”,每次买一斤存着,喝完再换不同香型,既避免浪费,又能尝鲜。逢年过节更热闹,腊月里菜市场的散酒摊前,常有年轻人来打酒,说是 “给老爸泡药酒”,选的多是 25 元 / 斤以上的高粱散酒,觉得 “纯粮酿的泡药材更放心”。还有些家庭会在秋收后买上十斤八斤,用来泡青梅、樱桃,酿成果酒招待客人,这类定制化需求也带火了 20-35 元 / 斤的散酒批发。
价格像串在酒提上的刻度,清晰分明。最便宜的散酒 8-10 元 / 斤,多是乡镇小酒厂生产,口感偏淡,主要供低端餐馆炒菜、做汤底,或是小作坊泡制廉价药酒。12-25 元 / 斤的中端散酒是市场主流,采用本地高粱、小麦发酵,酒香浓郁,占散酒批发总量的六成以上,餐饮直饮、家庭日常饮用都合适。还有些标注 “陈年窖藏” 的高端散酒,批发价能到 40-60 元 / 斤,多是老酒厂用传统工艺酿造,酒液挂杯持久,回味绵长,常被私房菜馆或是懂酒的老饕批量采购,用作招待贵客的 “隐藏款”。
批发渠道正经历 “新旧融合”。老商户还守着城北市场、黄河桥市场的摊位,来的多是周边餐馆的熟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账本记在泛黄的纸页上,偶尔还能 “以物换物”—— 餐馆老板用几盘拿手菜抵部分酒钱,彼此心照不宣。年轻些的批发商则把生意搬上了短视频平台,拍酒坛开封、酒花品鉴的视频,标注 “50 斤起批包邮”,订单最远能到绵阳、广元,甚至有外地餐馆专门来采购 “德阳风味散酒”。社区团购也分了杯羹,团长们凑够 20 户就开团,价格比菜市场便宜两成,上个月光旌阳区某老旧小区就团了两百多斤。
市场里的 “门道” 也不少。有批发商把不同价位的散酒分装在同样的酒坛里,不懂行的容易拿错 —— 其实看酒花就能分辨,好散酒摇晃后酒花细密,能持续三分钟以上,差的酒花稀疏,几秒就散了。还有人用 “新酒兑老酒”,把刚酿好的新酒掺进少量陈酒里,虽然能蒙混过关,但喝起来少了陈酒的醇厚,老顾客一尝就皱眉:“这酒没以前‘润喉’了。”
竞争虽激烈,却也透着烟火气。本地批发商多是小本生意,拿不到大厂资源,就靠 “服务取胜”—— 买一百斤酒送两个酒坛,或是帮餐馆扛到后厨,甚至免费上门清洗酒坛。有些外地经销商拉来整车低价散酒,10 元 / 斤亏本卖,搅得本地市场价格乱了小半个月,最后还是靠老顾客 “认熟面孔、认老味道” 才稳住局面。
![]()
傍晚的批发街,三轮车驮着酒坛碾过青石板路,坛口的红布被风吹得飘动。这坛从酒厂到餐桌的散酒,价格涨涨跌跌,却总跟着德阳人的口味走。就像散酒摊老板说的:“不管行情咋变,能泡得了药酒、炒得了回锅肉,才是正经好散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