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文/在线学习新媒体撰稿人 王霖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主体力量。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重塑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学校的治理形态乃至教育的整体生态。教师角色也因此面临着深刻转型,师生关系亟待重构。
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已连续三年发布《教师数字化学习报告》,为推动教师数字化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助力教育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实施,推进“百区千校万师”建设,本刊聚焦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六大行动和《教师数字化学习报告》,访谈行业专家,探讨教师数字化学习的现状与趋势,并从过去三年的报告中选取部分区域和学校的优秀案例进行剖析。通过专题策划,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梳理我国教师数字化学习的特征、存在问题及提升建议,凝炼经验,示范引领,以此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助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基础教育
哈尔滨新区第六学校:智教校园启新梦 慧学课堂育人才
哈尔滨新区第六学校探索“四式”研修路径,构建数字化教师专业发展体系,通过智慧应用推动教育个性化与精准化,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同学们,想象过陶罐和铁罐可以开口对话的情景吗?”
“铁罐骄傲自大”“陶罐谦虚友善”“虚拟数字人讲述陶罐的故事”“动画背景前对口型表演”……
在哈尔滨新区第六学校张晓琦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她巧妙地运用AI听写检测词语,让AI动画人物播课文,还通过畅言智慧课堂工具让学生分享见解、结合动画表演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享受科技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数字素养。这不仅是该校“岳桦杯”研修实践课的精彩教学片段,更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智慧课堂的生动写照。
哈尔滨新区第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范勇介绍,近年来,学校持续探索“1+N+1”智慧校园建设模式,结合数字平台、大数据分析及AI技术,为教育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教育。
以“1+3+2”模式破局新校难题
哈尔滨新区第六学校成立于2022年,是一所年轻的九年一贯制公办五四制学校。范勇表示:“学校70%的教师是青年教师,且以教龄不足三年的新教师为主力。如何有效培养青年教师?如何突破传统教研模式的单向度局限?如何切实提升课堂质量与效率?……当这一系列难题摆在我面前时,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我们提供了智慧教育的破局之道。”
2024年,学校成为哈尔滨新区智慧教育项目试点校。以此为契机,学校通过实施“一批改建、三大行动、两个平台”等系列举措,探索构建AI赋能的“1+3+2”智慧教育建设模式,有力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教—学—评—研—管”全链条智能化升级。范勇介绍,学校改建升级了智慧体育、智慧心育、智慧朗读、智慧书法以及AI创新教育等项目,深入开展“教学提质增效行动”“学生全面发展行动”和“教师素养提升行动”三大行动,建立“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和“数据驾驶舱”两大核心平台,为精准教学、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撑。
近两年来,学校在智慧教育的推动下,积极加快数字化转型脚步,为师生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教育平台。教师通过数字化培训和AI工具提升教学水平,学生通过智慧课堂和个性化学习平台高效主动学习,整体教育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环五课”循证教研体系赋能教师发展
针对传统教研中的痛点,哈尔滨新区第六学校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底座,构建“五环五课”循证教研模式,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建立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循证联研、报告解读以及授课提升等五步循证教研路径,基于“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开展学科教师横向联合教研,开发学校课堂观察量表、实现AI智能评分以及基于同一教师同一节课的纵向提升教研等行动。
范勇以二年级王聪老师的两次数学课《轴对称图形》为例,通过AI智能评分系统进行课程诊断,提出第一次课堂出现了注意分配失衡(如课堂实践环节占比较高、超出学生注意力极限)、问题层级单一(如“若何”类问题仅1次、作品创意得分较低)、互动模式低效(如教师称呼频次大于同学,学生自动发言占比较低)等问题,为此,王聪老师通过拆分实践环节、插入互动环节,设置三级问题链“是何→如何→若何”、进行模板组与挑战组分组以及采用“对话型”结构与增加学生发言次数等策略,对第二次课堂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学生专注时间从15分钟提升到22分钟、教师指令响应从62%提升到89%,“若何”问题回答率从12%提升至45%、作品创意得分从2.3分提升至3.8分,师生行为传话率从0.36提升至0.49,学生主动提问增加2.3倍,92%的学生认可游戏化学习。范勇表示:“通过组织横向、纵向多种教研活动,运用AI课堂分析数据的精确诊断,从而实现教师精准诊断教学短板,科学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王聪老师授课场景
为着力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教学能力,学校构建了系统化的校本研修体系,引入了数字化工具,为教师研修与实践提供技术支撑和智能反馈机制。范勇介绍,一是引入智慧课堂平台,教师可通过平台设计课件、集体备课以及开展在线评课,利用平台资源与工具提高课堂互动性。二是融入AI反馈式磨课场景,教师通过该应用能够在指定的课程框架下进行多次“磨课”,通过AI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设计。三是AI辅助教学与实时反馈,教师可根据智慧课堂实时数据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
2025年4月,哈尔滨新区第六学校组织召开“基于人工智能开展教学行为反思的课堂循证教研活动”,标志着学校在人工智能助力“教学评一体化”工作开展中取得新进展,结合日常课、推门课、重点课、公开课以及参赛课等不同课型逐渐形成跨学科循证教研模式,构建了“纵横结合”的教学教研新模式,助推学校迈向“数智驱动循证教研”的新阶段。
哈尔滨新区第六学校的智慧教育实践为区域教育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打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样本、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思路。哈尔滨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千武表示,新区将重点围绕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让“哈尔滨新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发挥效能,实现智慧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路径,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专题目录
观察
专家观点
《教师数字化学习报告(2024)》概要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区域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高等教育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职业教育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基础教育
哈尔滨新区第六学校:智教校园启新梦 慧学课堂育人才
青岛南京路小学:数据导航下的教师反思力跃升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学前教育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罗星幼儿园:推进“芭蕉四季”场景建设 循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历程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8月刊(总第117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