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9月23日,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生态赋能大会在广州市海珠区琶洲举行,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131支团队同台竞技。最终,183支队伍进入决赛,82支参赛队伍获奖。
![]()
具体机器人现身大会。主办方供图
本届大赛设置“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AI创新应用赛、全运会全民AI赛、国际AI赛五大赛道,并首次将表现优异的选手纳入“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推荐名录。除提供百万奖金外,大赛更提供算力券、人才奖励、融资贷款等在内的千万级专项孵化资源,“琶洲领军算法师”可在次年纳入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
![]()
“琶洲领军算法师”证书颁发现场。主办方供图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创业团队光影焕像,携其自主研发的“三维物体与场景生成基座模型”参赛。该技术不仅能生成3D场景,更实现了场景内每个物体独立且交互,将传统需数周完成的3D建模工作缩短至几分钟,颠覆了游戏与影视行业制作流程。该公司负责人透露,他们已与多家游戏企业对接,正筹备在琶洲注册公司,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大赛突出“为用而赛”,聚焦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与堵点,以真实场景驱动算法创新与落地应用。南方电网公司连续两届作为命题企业,已将大赛作为解决业务堵点的平台,与赛事优选团队建立长期合作,促进了在新能源汽车车桩分配、企业碳排放核算等领域的创新。
![]()
具身机器人表演节目。主办方供图
“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将数据空间和物理空间实现深度融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教授郑志明表示,未来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理解大数据,把大数据中的核心知识提炼出来,始终是人工智能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教授张益唐介绍,琶洲算法大赛吸引了众多龙头企业开放真实产业场景和数据出题,寻找最快、最高效、最创新的算法,并为获奖队伍提供了包括龙头企业技术合作、政策扶持、融资贷款支持等在内的产业化资源。“算法的价值在于落地应用,在于为千行百业赋能。”
![]()
全运会全民AI赛鼓励公众使用生成式AI生成作品。主办方供图
会场外,一条长达30米长的“产业星光大道”上,展示了大赛及琶洲的大模型创新成果。当天,具身智能、脑机接口、数据产业、大模型前沿技术等主题分论坛同期开展;路演环节吸引70家投资机构参与,为创新成果与资本对接搭建高效平台。
本届大赛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聚焦真实产业需求、创新市场化办赛模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名片”、集聚全球智慧的“新窗口”、科技企业涌现的“新平台”,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世界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