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一众同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下令修建凌烟阁。
气势巍然的凌烟阁落成,画家阎立本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也随之完成。
自此,天下皆知,凌烟阁内供奉着太宗朝中的二十四位功臣。
人们好奇地翻阅二十四功臣的绘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武将尉迟敬德高居第7位,另一位武将秦琼却位列二十四位。
![]()
一、天下第一猛将与英勇忠臣
秦琼,隋末乱世之中声名颇盛的将领,他是齐州历城人,自幼学得了一身超凡的武艺。
秦琼出名很早,大业十年,他就是隋朝将领来护儿、张须陀麾下最有力的王牌武将。
后来,张须陀战死,失去追随方向的秦琼转投了瓦岗军李密,不过,李密也并没有支撑多久,很快,秦琼又随李密归降洛阳的王世充。
王世充此人并不能算明主,他在政事上荒唐的举动让秦琼颇为鄙视。于是,武德二年,在天下人的眼前,秦琼在两军阵前果断投奔李唐王朝。
自此,辗转追寻明主的秦琼终于寻觅到自己真正想要追随的人——秦王李世民。
第二年,已经拜入李世民麾下的秦琼在美良川之战中大败刘武周部将尉迟敬德,为李唐王朝收复了大片失地,与此同时,尉迟敬德归降李世民。
![]()
此战大捷,秦琼成为唐军中的“勇将之首”,名扬天下。
武德四年,横扫千军的李唐王朝进入了最后一关,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开打。
此战颇为凶险,秦琼率领一队精锐骑兵突入敌军窦建德大军阵营,一通虎虎生风的左右冲杀,生猛的气势震碎了敌军的心理防线,立下大功。
作为李世民手中的王牌武将,每逢硬仗,秦琼就是第一候选人,他专门负责“斩将夺旗”的高难度任务。
与秦琼的主动追随不同,武将尉迟敬德是在刘武周政权倾覆后归降李世民的降将,此前,来历不明的背景一度遭到猜疑。
不过,尉迟敬德很快意识到破局的关键,他需要得到秦王李世民的信任,武德四年,在虎牢关之战,尉迟敬德不畏刀剑,单骑救下被敌军包围的李世民。
![]()
尉迟敬德英勇无畏的一幕彻底打动了李世民的心,他的忠诚终于得到了回报,此战之后,尉迟敬德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
二、关键——玄武门之变
那么秦琼和尉迟敬德原本平等的政治地位是因为什么事件变化的呢?
时空轮转,武德九年,在唐高祖李渊登上皇位的第8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的雨夜,玄武门内,兄弟阋墙,秦王李世民踏过染血的长街,登上了至尊之位。
这场玄武门之变的核心参与者之一就是尉迟敬德,早在计划开始前,他和长孙无忌是态度最坚决的劝进者。
彼时,李世民对兄弟手足尚有不忍,对于先发制人的计划持有怀疑态度,尉迟敬德直言:“大王若不速正之,则恐被其所害,社稷危矣。”
![]()
尉迟敬德此言不仅是说明李世民的困境,更是表明了李世民麾下武将们的集体意志,这也是李世民决定进行玄武门之变计划的重要原因。
玄武门之变当日,尉迟敬德披坚执锐,担任了伏击队伍中的核心成员,带领亲兵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
当伏击行动开始,齐王李元吉惊慌逃窜之时,尉迟敬德率领亲兵迎上,将逃跑的李元吉射死在乱箭之中。
可以说,尉迟敬德这一箭彻底清除了最能威胁李世民地位的皇子,从而确立了李世民继承人的地位。
两位皇子身死,尉迟敬德身着染血铠甲,手握长枪,直接闯入了李渊的宫室,迅速接收李渊宫殿的警卫力量。
![]()
当护卫全部换上自己人,尉迟敬德完成了对李渊的包围,直接切断了李渊与外界的联系,防止了任何不利于的李世民的命令走出宫闱。
同时,尉迟敬德担任了传声筒的角色,他直接向李渊言明,太子、齐王作乱,秦王殿下已经起兵诛杀他们,我特来护卫陛下,以防惊动陛下。
此言无异于杀人诛心,李渊闻此便知大势已去,他不得不下诏授予秦王李世民全部军权,交出了兵符和敕令。
整场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既是计划者,更是执行者,他以一人之力完成了玄武门之变最重要的一环,实现两代权力的移交,力保李世民登位。
尉迟敬德作为一个有着从龙之功的武将,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自然要更高些,凌烟阁的位列自然更高一点。
参考资料
1.《旧唐书》
2.《新唐书》
3.《资治通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