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旅行都要奔赴“名气”,有些目的地靠的,是一种氛围。
在江苏,有这么一座被时间“慢放”的小城,老街不大,味道却正。
运河蜿蜒穿城,塔影映水,湖边风吹着芦苇缓缓摇晃。
![]()
它没有太多喧嚣,却处处是旧时光的痕迹,走进去,连脚步声都放轻了。
它叫高邮,比起周边那些名声在外的城市,它显得沉静,但沉得恰好——沉得住文化、沉得住风味,也沉得住一整天的节奏。
![]()
盂城驿 → 镇国寺塔 → 文游台 → 汪曾祺纪念馆 → 高邮湖芦苇荡
建议早上出发,中午前进城,路线顺畅,重点浓缩。时间充足还可住一晚,夜吃地道宵夜,次日清晨拍光影。
![]()
盂城驿
老驿站不是摆设,是几百年前真实运作的邮驿系统现场。
红砖墙斑驳有纹,木门上留下驿差手执马鞭的幻影。
![]()
池水静,倒影清,阳光斜照下,是一张不需滤镜的画面。
此处建议慢走,听导览讲解更入戏,适合拍人像也适合拍纪实。
![]()
镇国寺塔
“运河心岛”上的古塔,从唐宋立到今天。
登塔无需,远眺便足矣。
![]()
傍晚最宜,金光如幕,塔影入水,风吹得运河泛起细纹,像在细细诉说高邮的前世今生。
![]()
文游台与汪曾祺纪念馆
一处是古人谈诗论文的地方,一处是现代作家写“豆腐味道”的地方。
高邮的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是能写进菜谱的,是能住在普通街巷里的。
![]()
纪念馆不大,但展陈清晰。
从手稿到封面,从书房陈设到小说语句,都能读出“人间烟火”的分量。
![]()
汪老笔下的高邮,和眼前这座城,几乎一模一样。
![]()
高邮湖芦苇荡
真正的“水上芦苇迷宫”,春夏绿意铺满,秋冬金光泼染,一年两面,皆有看头。
![]()
清晨薄雾还未散,船只悄悄划入水面,风轻轻拂过芦叶,仿佛连空气都带着植物的香气。
日落时分则是另一番场面,逆光照出芦花边缘的金线,剪影随步道铺展,像进了一部文艺片。
![]()
吃在高邮
二子蒲包肉:用豆皮包裹,蒸成葫芦状,一筷子下去,咸香瞬间铺满口腔。
陈小五小吃部:早上来碗馄饨/饺面,猪油拌酱油,香气直冲鼻腔。
汪豆腐:猪血、豆腐、油渣混成一锅,搭一碗米饭,是本地人的午饭高配。
咸鸭蛋:蛋白细滑、蛋黄流油,适合买回家当伴手礼,真空装方便带走。
吃在高邮,是毫不费力的幸福。没有网红餐厅的“排队烦”,也没有网红口味的“过度创意”。
![]()
![]()
高邮不是“不得不去”的地方,但恰恰适合“刚刚好”这件事。
刚好能走完一整天,又刚好能留下点遗憾。刚好能拍出几张好照片,又刚好能吃得满足不腻。
如果说扬州是风雅,苏州是婉约,那高邮就是一碗咸鸭蛋配馄饨面,热气升腾,味道实在。
长假不想人挤人,那就找一个能让时间慢下来、心也慢下来的地方。
比如这里——
高邮,刚刚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