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之家 | 温暖驻外人
数十万驻外人都在关注

驻外之家人才网
www.zhuwaizhijia.com
大家好,我是Elsa,一名在阿尔及利亚某建筑国企工作的法语翻译。很高兴受邀在怒易法语公众号分享我在阿尔及利亚的外派经历。
常听到一个梗:“法语人的未来在非洲。”
哪怕是北外,毕业去非洲似乎也是法语生逃不出的结局。
没想到,我真的跑到非洲来了…而且,还真的是在工地上“搬砖”。
VLO.01
北外法语的光环
BFSU外语专业的含金量不必多说,毕业生的去向都很好:
有人保研或出国留学,提升学历以争取更好工作机会;
有人进入外交部、商务部、新华社等铁饭碗单位;
也有人进入国企、外企和大厂,从事翻译或商务工作。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处在迷茫或待业中。
看似选择很多,但如果不继续读研,法语本科的就业其实并不宽。
![]()
![]()
VLO.02
为什么没有选择读研或留学?
读研:
在北外学习了四年,我更清楚地意识到:哪怕是北外这样顶尖的外语学府,课堂学习和实践应用仍存在差距。与其继续在教室里被动学习,我更想真正进到一个法语国家锻炼自己。
留学:
在北外,大三本科可以出国留学。但我们这一届因为疫情耽误了,这也成了很多同学的遗憾。于是本科毕业后,有四分之一的同学选择赴法留学。
而我之所以没有选择出国留学,更多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毕竟,并非所有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留学这条烧钱的道路。
心态:
我想着,为什么要在20出头的年纪就早早与某个城市或某份工作绑定呢?“北外人,世界行”不仅是口号,更是一种使命。因此,我想着“何不去国”,到国外见识下不一样的风景和文化。
![]()
![]()
![]()
所以,我并不排斥外派,反而十分期待。在我看来,外派也算是一种gap,在没有理清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出来看看说不定会有答案,甚至还能一边挣着钱。
VLO.03
考虑过留在国内工作吗?
我确实想过,要不要留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找一份世俗意义上的“好工作”,但现实让我退却:
大厂祛魅:很多人认为进大厂拿高薪就是成功的象征,“年薪百万”的tag也确实也让很多名校毕业生趋之若鹜。但真的进去后才发现:996加班乱象、人员流动快、三十五岁裁员危机,光环背后是焦虑与不安。
大城市祛魅:买不起的房,拿不到的户口,动辄一两个小时的通勤,疯狂的学历内卷,耗人心力的社交文化。说到底,没有家底和背景,普通人真的很难在大城市扎下根来。
研究生祛魅:读研不一定意味着更好的工作机会,很多时候只是延迟就业,毕业了还是得面临找工作的现实问题,甚至落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说点现实的,研究生毕业后岁数长了,试错的余地就小了,甚至还会有年龄焦虑和婚育压力。
于是,我开始想:是不是可以把自己“放逐”出去,给人生打开另一种可能?与其当被边缘化的螺丝钉,不如在海外项目中当真正的“桥梁”。
![]()
VLO.04
有那么多非洲法语国家,为什么选择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是一带一路重要合作国家,中国在这里承接了不少大型工程,对法语翻译需求大,而我,刚好契合。相比其他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风景优美,政治稳定、没有战乱和疟疾,比黑非洲环境好太多。
在项目上工作,虽然辛苦,但收获也很大:
翻译业主往来信函、参加谈判会议,所学终于派上用场;
和跨文化团队合作,责任和舞台都比国内更大。
这里的外派生活也远比想象中精彩:
地中海沿岸,美得让人忘记这是非洲;
伊斯兰文化+法式风情,独特而迷人;
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让人心向往之。
![]()
![]()
VLO.05
外派现实
很多人对外派充满好奇,觉得在非洲工作很神秘、很酷。
但真正身处其中时,才发现一切并非那么简单。
有时候,你会被眼前的风景治愈;有时候,也会因为孤独和挑战怀疑自己。
![]()
好处:有法语环境能够学以致用、包吃包住生活成本低、薪资可观经济积累快、欧洲旅游留学近水楼台。
难处:背井离乡孤独感重、工作强度大加班多、穆斯林国家各种文化禁忌、回国再就业困难,很多人调侃“回不去的中国,离不开的非洲”。
总之,外派就像一场修行,收获巨大,代价同样不小。
VLO.06
法语翻译的发展困境
去翻译化趋势
以我们公司为例,现在公司从上到下都在积极学法语。不仅在入职后进行集体法语培训,语言津贴更是给到了极其诱人的程度。工程师学会法语后,公司对翻译的依赖正在下降。
服务者角色
外派翻译的工作内容,不外乎综合、后勤、出纳、人力、劳务、商务、采购、清关物流等等。一人身兼多职是很常见的,为了降本增效,属于是“哪里需要哪里搬”。说到底,法语翻译不直接涉及生产,更多被定位成“服务者”角色,需要给项目或部门的领导同事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这一点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应该很难能够心理平衡吧。带着翻译的光环加入公司,想要大展一番拳脚,却要干沏茶倒水的活儿。就我自己来说,我是经历过内心的纠结、挣扎和不平衡的:都是好大学出身,凭什么我要在这里指挥保洁打扫卫生、布置会议桌和摆矿泉水。
所以到了这边,高考分数、大学背景和绩点证书都没那么重要了,“法语翻译”的标签貌似成了低人一等的烙印。所以在这边,尚且顽强抵抗的北外毕业生寥寥无几,大多数都因为无法接受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离职了。
回国转型难
对于我们这些“非漂”来说,“何时回国”“回国之后干什么”始终是悬在我们心中的问题。很多人跟我咨询外派工作时,都会问到,之后会有转回国内工作的机会吗?我可以很确定地回答你们:这几乎不可能。
比如像我们公司,招人就是为了外派工作,国内岗位设置很少,所以转回国内可以说是痴人说梦。除非你的学历和工作表现十分出色,而且或多或少还得有些关系在,否则...哎我也说不定了,everything is possible。
这些现实,让很多法语人感到落差和迷茫。
VLO.07
给法语er的一点建议
本科可以考虑外派,早接触社会、积累金钱和经验。
研究生可以选择学术方向或国际组织,外派的话讲真性价比低了。
当我看到今年入职公司的新生阵容,我想问这个世界是不是终于疯了:
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几乎1:1,北大法语本科和研究生一起出海卷,同济等老牌985和民办二本毕业生一起进公司...之前有人说“你北外的怎么想不开来非洲了”,呵呵我想说,现在北大硕士都出海卷了,我北外有什么来不了的。
另外,我发现非洲外派的门槛也在提高,之前可能有专四证书、性别男就能去,现在学历也开始卷起来了,面试轮数在增加,甚至设置了无领导小组面试…很庆幸自己早一年进了公司,不然照这个事态发展下去,北外本科i人能不能进公司还真不好说…
或许我的话说的稍微有一些夸张,但我本意不是想传播任何焦虑,也没有夸大其词吸引眼球,我只是将自己观察到的事实和所思所感分享出来,供尚在找工作的毕业生,和那些还在大二大三读书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关于求职和外派的经验分享。
哪怕法语翻译如今面临种种困局,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非洲尚有我们一席之地。我想说,翻译同僚们,不要妄自菲薄,迎难而上,抓住机会“转型”才是关键。
要深刻认识到,无论国内国外,法语只是工具,关键在你如何使用它。不要害怕搬砖的梗,有时在工地上、在项目中,才是学以致用的最佳机会。法语+任何专业都可以是王炸,而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单靠语言注定是死路一条。
结语
我选择阿尔及利亚,是一次主动“放逐”。
在这里,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所以当别人问我“为什么北外毕业还要来非洲搬砖”,我会笑着回答:
因为在这里,我能看见更多可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