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马莹 杜德武
方寸书屋,藏着改变命运的力量;二十年坚守,点亮了整个乡村的文明之光。在河南省台前县打渔陈镇,一座由农家院落改造而成的起航书院,正成为当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地标。每天,书院的木门敞开着,迎接前来阅读的村民和孩童,书声琅琅中,传递着知识与希望。这座书院的创办者朱先荣,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高中教师,用20余年的坚守,回答了“什么是教育者的初心”,书写了一段跨越血缘的亲情故事。
初心萌芽,接过雷锋的“接力棒”
1997年,朱先荣从师范院校毕业,成为一名高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她敏锐地发现许多学生面临的困境: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缺乏关爱、阅读资源匮乏。“那些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无法视而不见。”朱先荣回忆道。
正是这份教育者的责任感,让她立志接过“雷锋接力棒”,开始以个人力量资助贫困学生。从最初的几人到如今的数百人,24年来,朱先荣累计捐助16.2万元,资助76名学生完成学业,帮助300余名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这些数字背后,是她省吃俭用、默默奉献的日日夜夜。2014年,朱先荣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台前县起航志愿服务队。如今,这支队伍在“志愿河南”系统注册志愿者已达640人,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万小时,在全省排名第26位。
倾尽所有,打造乡村“精神港湾”
2021年,朱先荣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将老家房屋改造成农家书屋。两年后,她又不顾家人最初反对,将家中仅有的20余万元积蓄全部投入,将书屋升级为集农村文化志愿服务站、爱心书屋、留守儿童之家于一体的起航书院。“为留守儿童送关爱,为寒暑假的孩子们送温暖,建设一个村级‘精神港湾’是我的初衷。”朱先荣说。
如今,起航书院占地1000多平方米,藏书涵盖文学、哲学、艺术及各种实用技艺类书籍。书院配备空调、饮水机、双人桌、沙发等设施,全天候开放,满足群众多样需求。书院定期开展诗词讲解、书法教学、经典朗诵会等活动。至今已举办20余场活动,受益群众达5000人次。今年夏季,志愿服务队开展的“一日读书”等21场活动,累计服务约1900余人。
爱心传递,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
“朱老师,我两学期都拿了专业第一,获得了奖学金。业余时间我也参加公益事业,继续接过爱心接力棒,传递您的爱。”来自河南城建学院的欣欣(化名)在微信中分享的近况,让朱先荣倍感欣慰。
欣欣是朱先荣资助多年的学生之一。偶然得知欣欣家庭困难——父亲去世,母亲精神失常,家中老人年老卧病,全家仅靠70多岁的姥姥照顾后,朱先荣展开了马拉松式助学,从初中一直资助至今。
朱先荣对孩子们的爱从三尺讲台延伸到课外,成为学生们生活中的“好妈妈”。她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早已成了没有血缘的亲人。“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旅程,点燃的是希望,传递的是不灭的光。”朱先荣说。
如今,起航书院已成为台前县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书友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至3000余人,举办各类公益讲座200余场,受益群众超过10万人次。
朱先荣的善举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个人被评为“省文明家庭”“市优秀志愿者”“市岗位学雷锋标兵”。起航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市十佳志愿服务组织”。“起航书院不仅是一座书屋,更是一种精神与梦想、一种希望与力量、一种传承与延续。”朱先荣说。
夜幕降临,书院灯火通明。孩子们专注阅读的身影,成为乡村最美的风景。
审核:张松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