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赛晓涛 通讯员 王传帅 管晓茹 王子龙
“王楼路口的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了,标志牌醒目、警示灯规范,现在过马路心里特别踏实!”近日,台前县居民路过改造后的后方镇王楼路口时,由衷地发出感慨。从曾经让人揪心的“安全隐患点”,到如今安心通行的“平安放心路”,这处民生场景的蝶变,正是台前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更鲜活诠释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治理担当。
如今的后方镇王楼路口,道路安全“防护网”已然织就:东西方向新增2块十字路口标志牌、2组黄闪慢行灯,12道震荡线与8道菱形减速标线层层提醒;南北方向4块提醒标牌清晰指引,49道人行横道线规范施划,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秩序井然。这组实打实的改造数据背后,是群众诉求从“提出”到“落地”的精准闭环。
转变的起点,源于人大代表的“民情直通车”。此前,县人大代表在常态化走访调研中,集中收集到周边群众关于王楼路口“减速设施缺失、交通标识不清”的诉求,当即整理形成代表建议,第一时间提交至相关承办部门。诉求传达到位,响应迅速跟进,县公安局接到建议后,主要领导带队直奔现场勘查,成立专项工作专班,仅用一周就制订完成整治方案,在短期内推动改造工程落地,让“纸上建议”加速变为“路上实效”。
一个路口的优化,折射出一套机制的高效。为实现代表建议“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台前县人大常委会以创新破题,将满意度测评这把“硬标尺”深度嵌入“提、交、办、督、评”全链条,为办理工作装上“刚性阀门”。在近日召开的县十一届人大第二十六次常委会上,代表建议办理满意度测评环节全程阳光透明:工作人员有序分发办理清单与测评票,清单上详细列明各承办单位的办理进度、措施及结果,测评票明确设置“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类评价标准;与会委员结合实际办理成效审慎权衡,慎重投下评价票,所有测评票统一回收统计后,结果当场公布,让承办单位的“民生成绩单”接受全方位监督。
机制高效运转,离不开坚实的制度支撑。台前县始终坚守“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主责、代表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联动的办理合力。县委精准把舵,将代表建议办理作为倾听民声、汇集民智的重要抓手;县人大常委会构建“分类交办—全程督导—及时答复—跟踪反馈”闭环机制,不仅明确“立即解决、创造条件解决、制定规划解决、说明解释”四类办理标准,更组建专项督导小组全程跟进,对重点建议实行“一人一案”专人督办;各承办单位严格落实限时办理要求。这一系列举措,让人大代表从“建议提出者”转变为“办理评判者”,办理成效真正实现“代表说了算、群众说了算”。
实打实的机制,换来了沉甸甸的成效。截至目前,台前县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收集的132件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结,其中12件因答复格式不规范、落实措施不到位被果断退回重办,确保办理质量不打折扣。从优化一个路口的交通设施,到解决教育资源均衡、医疗服务提升、养老保障完善等领域的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台前县以代表建议办理为纽带,用测评“硬标尺”校准工作方向,以办理“高质量”换取群众“真满意”,让民主监督的力量转化为惠民利民的生动实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