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这里居民‘说了算’!”——漫步淞南街头,总能从居民笑意中感受到那份由衷的归属与自豪。这份幸福感,不仅源于身边日新月异的环境提升,更来自“我的社区我做主”的参与体验,以及对公共事务公开透明的坚定信任。近年来,淞南镇创新推行“让居民打钩”机制,将实事项目的选择权、监督权与评价权真正交还居民手中,既精准回应了民生需求,也在润物无声中涵养了清正廉洁的社区氛围,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廉”动力。
倾听居民心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过去,基层治理常面临“政府忙得脚不沾地,群众却不买账”的尴尬。淞南的破题之道,是真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民意收集网络——从居民议事会到数字平台,从热线电话到网格员走访——不同年龄、职业居民的声音都被一一听见。经系统梳理后,初步形成的实事项目清单交由居民亲手“打钩”选择。这一“钩”,不仅钩出真实民意,更钩准了政府服务的着力点。从项目内容、预算明细到责任单位、时间节点,线上线下同步公示;项目推进中,进度周报、资金使用定期更新;完工后,居民满意度测评成为检验成效的“金标准”。
全程透明运作,让“钱去哪了、事怎么办”一目了然,从根源上杜绝了不公与腐败的滋生空间。
![]()
激活监督力量,让清廉成为社区共识
信任来自公开,廉洁依靠监督。淞南将居民监督深度嵌入项目从立项到验收的全流程。
由党代表、人大代表、居民代表、退休党员等组成的廉洁监督小组,每周实地巡查项目进展,发现问题立即拍照记录,并督促责任部门整改。社区设置“民生实事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对居民反映的项目不规范、资金存疑等问题,做到3个工作日内响应、7个工作日内核查反馈。例如在淞南五村第一居民区老旧小区改造中,有居民质疑停车位设置存在“人情安排”,监督小组迅速组织居民代表重新讨论方案,最终通过投票调整车位布局。
“身边人监督身边事”的模式,不仅及时纠偏,更营造出“人人可监督、事事有回音”的氛围。居民亲历意见被重视、参与能改变,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守护公平正义也逐渐成为自觉行动。
![]()
汇聚多元合力,让清风正气浸润日常
清廉社区建设,从来不是“独角戏”。淞南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共治的廉洁生态。
社区内部,“微网格支部”“楼道党小组”成为民意收集与小微项目监督的前沿阵地;“九人临时自治小组”“超能妈妈议事会”等平台,让居民在物业续聘等关键事务中直接参与决策。围墙之外,资源也被有效引入:与星星幼儿园共建“淞和园”改造项目,园方提供设计及志愿服务,居民监督施工,双方共担部分费用;沿街商铺组建公益服务联盟,提供义剪、维修等服务,过程由居民代表监督,杜绝变相收费。
社会力量的加入,让清廉建设有了更多“同盟军”,也让廉洁、互助的理念在更广范围传播开来。
培育廉洁文化,让以廉为荣深入人心
淞南着力推动廉洁文化如春风化雨,融入日常,既内化为居民的价值认同,也外显为守规矩、重诚信的社区行为,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个角落。
依托“淞一家”等服务阵地,设立“清廉社区展示区”,通过案例展板、短视频宣传“让居民打钩”的优秀实践;居民区公告栏张贴清廉承诺书,由党组织、物业、业委会共同签署。同时,借助香山书画社等文化团体,开展廉洁主题书画展、家风分享会,将廉洁理念融入居民生活与精神世界。日积月累,“以廉为荣、以清为美”在淞南蔚然成风。
如今,淞南八村防盗门更换、盛世宝邸外墙维修等“零投诉、零质疑”项目,成为社区阳光治理的生动注脚;华浜新村“破解物业费调价难”案例更在全市推广。居民在全程参与中,真切感受到公平公正、清正廉洁的治理新风,收获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与幸福感,一幅和谐有序、共建共享的社区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原标题:《居民“打钩”定项目!淞南这样打造零投诉社区》
栏目编辑:赵菊玲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郭剑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