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今天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熊四皓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
熊四皓提到,可以从四个方面介绍职业教育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是健全体系。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有中职、高职和本科三个层次,中职学校有9302所,高职有1562所,职业本科有87所,在校生共3400万人,“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熊四皓说,一共设置了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434个专业、12万个专业点,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全面覆盖了联合国产业分类的41个工业大类。
二是优化结构。围绕国家战略调整专业结构,五年新增了专业点1.2万个,年均调整达到10%。围绕产业升级完善层次结构,五年新增了63所职业本科学校,52所普通高校开设了职业本科专业。围绕区域和产业发展重点优化布局结构,组建了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
三是提升质量。着眼“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实施第二期“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第二期“双高”建设计划),建设技能型高校的“国家队”。组织校校联合、企企联手、校企对接,实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推动行业企业向职业院校开放技术标准、生产资源、职业场景,让学生在生产一线、真实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实战本领。
四是营造环境。国家相关部委、行业企业、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实实在在支持技能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建设了一大批劳动教育、职业体验中心,为广大中小学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通过这些载体,‘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得到大力弘扬。”熊四皓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