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今天咱们聊个有趣的话题——秋分!就在今天凌晨2点19分(9月23日),咱们正式迎来秋分节气。老人常说:“白天秋分,大雪封门;晚上秋分,单衣过冬”,今年秋分偏偏卡在深夜,难道今年冬天真要“暖烘烘”?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事儿!
![]()
今日秋分
一、秋分到底咋算?科学和农谚“杠”上了?
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真是“昼夜均而寒暑平”。但古人可没卫星测温,全靠观察自然总结规律!比如:
· “早秋分,无袄过冬;晚秋分,冰雪封门”:这里的“早晚”不是看公历日期,而是看具体时辰。今年秋分在凌晨2点19分,属于“晚上秋分”,按照农谚以及时间点来说,冬天可能不会太冷。
![]()
秋分
· 科学咋说? 气象部门用5天平均气温低于22℃来判定入秋(北京今年9月13日已入秋),但农谚更像一种概率预测,比如“秋分在酉前,冬衣不用穿”(酉时指下午5-7点)。
二、秋分不止看冷暖,这些习俗太有意思!
秋分曾是古代的“祭月节”,后来演变成中秋节。各地习俗五花八门:
![]()
秋分竖鸡蛋
· 吃秋菜、竖鸡蛋:岭南地区吃野苋菜汤,寓意健康;还有人玩立鸡蛋,因为秋分地球引力平衡,鸡蛋容易立住!
· 农事忙翻天:北方收玉米种麦子,俗话说“秋分种麦,一夜管三代”;南方晚稻灌浆,农民最怕秋分前下雨误了收成。
![]()
种麦子
三、今年冬天到底冷吗?农谚和科学谁更准?
虽然农谚说“晚上秋分单衣过冬”,但气候变暖让冬天预测更复杂。比如:
· 双春年+闰六月:今年农历有俩立春(双春年),还有闰六月,老人说这种年份天气容易“不按常理出牌”。
· 科学提醒:气象部门强调,秋分后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凉意明显,建议“春捂秋冻”但要适度,别真穿单衣硬扛!
![]()
春捂秋冻
四、秋分养生指南:做好3件事,秋冬少生病!
1. 饮食润燥:秋分后易“秋乏”,多吃梨、百合、银耳,少吃辛辣,老祖宗说“秋吃白,病不来”!
2. 作息调整:天黑得早,学会“早睡早起”,睡前泡脚驱寒,堪比穿秋裤!
3. 动静结合:登山赏红叶正当时,但运动要适度,记得“勤脱勤穿”,防感冒!
![]()
登高赏红叶
结语:秋分是场自然“仪式”,更是生活智慧
秋分就像大自然给的提示卡:收获要趁早,备冬宜从容。今年冬天冷暖虽难百分#秋分时节丰收景象让你想起什么#
百预测,但做好防护总没错。最后问一句:你那儿秋分有啥特色习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一起涨知识!
· “昼夜均分秋色半,冷暖自知人间安。”
· “秋分不露头,割谷喂老牛;秋分云遮月,开春雪堵门。”百预测,但做好防护总没错。最后问一句:你那儿秋分有啥特色习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一起涨知识!
· “昼夜均分秋色半,冷暖自知人间安。”
· “秋分不露头,割谷喂老牛;秋分云遮月,开春雪堵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