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短视频平台一个家长表示自己孩子在学校被老师体罚,连续发布相关视频作品跟进自己和学校,老师博弈过程。现在事情最新进展是教体局的处理是对涉事老师记过处分,调离工作岗位;对学校党委书记黎某给予诫勉,并责成向学生及家长赔礼道歉。但家长觉得处罚太轻,甚至传出服下过量安眠药被送医的消息。
![]()
整件事经过大概是这样的:根据家长付女士的描述,她家孩子刚上初一,不到半个月就被班主任田老师多次体罚,抽耳光,扔桌牌等等。在查了监控后,付女士一次一次找教体局、找学校进行处理,要求对涉事老师进行严厉处罚。
从教体局通报情况来看,老师体罚学生情况基本属实,因此给老师记过处分,并调离岗位。这意味着老师评优评先,晋升职称乃至以后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这样的处理轻吗?家长为何不依不饶,甚至要做出了 “以命相搏”的样子?
![]()
根据付女士描述的监控画面,在午休期间,孩子可能是胳膊被压麻了,坐起来活动了一下,靠在墙上休息,田老师走进来把孩子的桌牌扔到地上,孩子捡起来,老师又扔,反复几次。接下来,老师还动手打了孩子耳光。
几天后,估计是家长和老师进行了电话沟通,老师把孩子的座位调整到最后一排,还让孩子罚站,并扬言 “别让你爸妈给我打电话,座位我说了算”。付女士描述称,孩子放学眼睛都是红红的,在学校受了不少委屈,心理受到伤害。
付女士得知情况之后,向老师和学校进行了反馈,并开始在网上发视频,跟进自己的维权过程。事情引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教育主管部门也对学校和涉事老师做出了相应的处理。
![]()
“记过 + 调离岗位”的处理,对老师来说,并不是轻轻放下!五年之内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是别想了,调离岗位则意味着可能被调到后勤、行政岗,远离教学一线。对一个老师来说,职业生涯发生重大转折。
体罚固然不对,但这样的处理已经不轻,教育主管部门也不能因为家长闹得凶,要求开除就直接把老师开除。
![]()
家长对处理结果感到“不忿”,也可以理解,毕竟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了这样的委屈,必须要更严厉的处罚,但是就算是把老师开除了,孩子心里的阴影能消吗?极端维权能换来 “更重的处罚”,却换不回孩子的安全感。
现在,事情已经过去,孩子的教育问题才是家长最应该关心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即便是孩子转学了,到新的学校,老师还敢不敢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会不会对这孩子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上课看不见也不调座位,作业错了也不批评,美其名曰 “保护孩子”,其实是把孩子当成了 “烫手山芋”。到时候孩子没人管,学习跟不上,心里更自卑,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
如果家长局的教育主管部门处理不合适,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用极端方式维权一来是犯不上,二来也让孩子有更大的压力。家长维权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好,不是为了 “争一口气”。可以走法律途径,找警方报案,要求追究老师的法律责任;也可以找心理医生,帮孩子疏导情绪,让他知道 “不是你的错”。
现在,家长投诉老师的事情不少,但投诉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而不是为了出一口气。比如这个事件中付女士的孩子,虽然已经要转学了,可他心里的坎还在 —— 以后看到老师会不会怕?看到同学会不会自卑?这些都需要有人帮他解决,而不是光盯着 “怎么罚老师”。
教育不是 “谁赢谁输” 的博弈,是 “怎么让孩子好好长大” 的合作。要是连这点都忘了,再重的处罚、再激烈的维权,也救不了那个心里受了伤的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