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铁心男 编辑|五童
01
中央砸钱24亿,重庆勇夺全国旧城改造冠军。
住建部2025年数据显示,重庆以798个旧城改造项目、24亿元中央补助资金的成绩,力压北上广深,成为全国城市更新的“领头羊”。
这意味着什么?主城九区几乎每个角落都在经历拆迁或改造,超过25年楼龄的房子几乎全部被列入“改造清单”。
从渝中半岛的老破小到北碚老城的筒子楼,从江北嘴的旧厂区到巴南的城中村,一场涉及3万户家庭的“命运迁徙”正在上演。
江北区:
大石坝九村的拆迁户笑开了花,1.6万元/㎡的补偿款远超周边二手房均价(1.08万元/㎡),一套60㎡的老房就能换近百万现金。
观音桥商圈旁的叶水坊片区更狠,拆除17万方旧楼后,将新建18万方商业综合体,未来这里可能诞生新的“重庆IFS”。
渝中区:
菜园坝片区为配合新重庆站建设,110户居民率先“喜提”拆迁,补偿款虽未公布,但地处母城核心区,价格必然不菲。
中华路核心区的72号、74号楼房拆除后,历史街区的环境将彻底改观,未来可能成为下一个“十八梯”。
巴南区:
其龙片区的拆迁户最幸福,不仅能获得货币补偿,还能选择周边新建的商品房。
根据最新政策,住宅装饰装修补偿标准为400元/㎡,天然气、闭路等附属设施也有明确补贴 。
更令人心动的是,这里规划打造商业中心,未来房价可能翻倍。
02
从 城市更新来看,拆的是房子,建的是未来。
重庆的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而是一场精细化的“城市手术”。
在渝中区鲁祖庙,70%的老建筑被保留下来,一砖一瓦都带着历史的温度。政府通过“带租约出让地块”的创新模式,先让商家进场营业,再公开拍卖土地,既避免了空置,又保留了老城的烟火气。
这种“考古式更新”让鲁祖庙从无人问津的老巷子,变成了年轻人打卡的网红地标。
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TOD开发,正也在改写重庆的城市逻辑。
微电园TOD项目将建设108598㎡的商业综合体,涵盖公交站场、商业mall、办公、酒店等功能,预计2026年竣工后,这里将成为科学城的“心脏” 。
海峡路TOD项目更具前瞻性,1228套租赁住房与轨道三号线无缝连接,专为新青年打造“出门即轨道”的宜居社区。
未来,重庆人可以住在北碚,坐轨道6号线到礼嘉上班,下班后在双堰TOD的公园散步,真正实现“工作-生活-娱乐”一体化。
此外,拆迁不仅是空间的重构,更是产业的迭代。
江北区长安四厂地块摇身一变成为数字创意产业园,吸引了上百家科技企业入驻;北碚区卫星村则依托绿色产业,打造“零碳社区”示范项目。
而九龙坡区民主村的改造堪称典范,这里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专家楼,将老厂房改造成社区食堂、卫生服务站,既延续了工业记忆,又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成为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的标杆。
03
大拆迁背后,是房价、土地与城市价值重构。
1. 拆迁补偿与房价倒挂,催生新的投资机遇
江北区大石坝九村1.6万元/㎡的补偿款,比周边二手房均价高出近50%,这种“剪刀差”直接刺激了当地房价。
数据显示,2025年9月江北区新房均价为2.24万元/㎡,同比上涨0.3%,而二手房均价为1.08万元/㎡,同比下跌0.69%。
这种倒挂现象意味着,核心区的老破小可能成为“潜力股”,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布局。
2. 土地财政转型,万亿级城市更新基金登场
重庆的城市更新不再依赖单一的土地出让,而是通过“中央补助+地方债+社会资本”的多元融资模式。
2025年,重庆发行219.23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债务,降低融资成本。恒丰银行重庆分行更是为北仓文创街区提供380万元纯信用贷款,支持老城改造 。
这些创新举措,让重庆在化解债务风险的同时,持续为城市更新输血。
3. 城市价值重估,核心区与郊区分化加剧
拆迁正在重塑重庆的房地产格局。核心区如渝中、江北,因土地稀缺和配套升级,房价稳中有升;而郊区如巴南、北碚,虽然拆迁规模大,但房价上涨乏力。
2025年9月,渝中区新房均价3.17万元/㎡,稳居全市第一,而巴南区仅为1.02万元/㎡。
这种分化提醒购房者: 在大拆迁时代,地段依然是买房的第一法则。
当然,我最好奇的是,你家在拆迁范围内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