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普通打工人想把孩子带在身边,不让孩子做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孩子上学。
在哪个学校上学?上什么样的学校都是困扰打工人的问题。
我家老大今年上高一,时间倒退回10年前,她即将上小学一年级时。不,应该更早,她即将上幼儿园的时候。
我是85后,在我成长的年代,周围的同学几乎都是留守儿童。要么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要么爸爸或妈妈其中一个不在身边。
每年见到爸爸妈妈的时间和次数有限,要么暑假去到爸爸妈妈那里,要么等过年。
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只能闷在心里,偷偷地想。假装坚强,不敢表露出来,怕被人笑话。
看到一些同学放学回家,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无助和孤独感,深深地烙在了我心里。
我想,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做留守儿童。
到了我家老大即将上幼儿园的年龄,我跟我老公非常一致地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似乎是本能。
本来想让孩子上公立幼儿园的,一是学费便宜,二是,既然是公立,大家都挤破头想去上,肯定各方面更有保障一些。
可我们没有当地户口,连提交报名资料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去上民办幼儿园。
我们的目的是把孩子带在身边,民办幼儿园就民办吧,有学上就行,不就是多花些钱的事儿嘛。
到了我家老大即将上小学一年级时,我老公有过犹豫,要不要让孩子在老家上学?
学费便宜不说,还能上到比较好的学校。
02
我跟我老公都是农村人,公公婆婆都还在农村生活着,但我们肯定不会让我们的孩子在村里的小学上学。
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关系着她的未来,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让她去县城上小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甚至因此,在老家县城买了房。
到了春季招生季时,我们算了一笔账,最终还是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我们那会儿在广州,决定让孩子就在广州上小学。
公立学校不用想,根本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内。想了也没用,上不了,反而让自己感觉很无力和自责。
那笔账是这么算的,2015年,民办学校的学杂费一学期大概4000多块钱。如果孩子在老家上学,这笔钱基本不用花了。
但因为孩子不在身边,可能过个什么节日,比如,儿童节,想回老家陪孩子过,就得请假。
两个人一起请假,扣的工资,来回车费,回老家出于对孩子的愧疚和补偿心理,各种买买买。
让公公婆婆照顾孩子,得给些生活费吧?
七七八八地加起来,可能还不止孩子一年的学费。
孩子不在身边,要分散精力想她,念她,牵挂着老家的人和事。
这些东西都是成本呀,显性的、隐形的。
帐算完,不用问,结果就摆在眼前。
03
上了2年,我老公有点儿蠢蠢欲动,想把孩子转到东莞的民办寄宿学校去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他一个亲戚的孩子,比我家老大大几岁,在东莞的民办寄宿学校上学。一个学期的学费10000多块钱,吃喝住全都在学校,一周回来一次。
亲戚跟我们聊天,说他家孩子上的是贵族私立学校,学校氛围好,孩子的学习基本不用操心,都由老师管,很省心。
贵族学校呀,一听到贵族两个字,不自觉的感觉高大上起来,让人心生向往。
从想把孩子转到寄宿学校,到去学校报名,好像我们也没什么犹豫的过程。
想到,就去做了。
这个钱,在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为了孩子有一个好未来,搏一把还是值得的。
第一年,老大去亲戚孩子就读的学校参加插班生考试,没考上。
第二年,亲戚给我们推荐了另外一所学校。
孩子去参加插班生考试,家长去听校长宣讲学校的教学理念。
我老公回来后跟我分享校长的宣讲内容,说他们学校是贵族学校,在这里上学的孩子,都是企二代,厂二代,都是家里有钱的富二代孩子。
学费已经筛选了一大批人,孩子以后的朋友圈绝对是高质量,高大上的圈子。
跨越阶层从小学开始,越早布局,越有利。
当时听到这个话,我们心里暗自窃喜,孩子以后的朋友、圈子不用发愁了,都是高端、高净值人群。
老大上了寄宿学校,结果还不错,考试成绩有明显提升。
到了老二上小学的年龄,不用考虑,直接复制老大的路线,上了寄宿学校。
04
后来发现,那些话是学校在向家长贩卖焦虑,什么跨越阶层啊,高端圈子呀,不存在的。
在那里上学的孩子,很多家里的确是开厂或是开店的,但几乎都分布在东莞的各个镇街。
如果不是刻意联系,或是家离得近,父母双方有生意往来,放了学,毕了业就很难再遇,再续同学缘了。
就问问我们自己,到了现在的年龄,你跟你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有几个还在联系的?
实话实说,我没有。
微信列表上,有那么一两个小学、初中同学,仅仅是一个人名而已,平时不聊天,朋友圈不点赞。
我们自己都是这样的,你还指望孩子能升级?不可能,人性都是相通的。
于我家来说,既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又能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最优解就是让她们去寄宿学校,花钱解决。
听说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开始,就研究各种入学政策,为孩子上公立小学做准备。
比如,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积分,增加概率。
05
可我们当时不知道,懵懵懂懂的,觉得有学上就行了,我们自己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
在孩子上学的过程中,想法改变了,再做出适当调整。不过,要付出更多的金钱代价而已。
外界对寄宿学校的说法众说纷纭,但我跟我老公都不曾为此后悔过,我们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给予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没去上过,孩子在未来的学业上有不如意的话,我们会想,如果当初把她送到寄宿学校去上学,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不甘心,会时不时地冒出来,膈应一下人。
虽说不用美化那条没走过的路,但人的想法,哪是那么好控制的?
寄宿学校给普通打工人提供了一种选择,让作为家长的我,多一种选择,让孩子的未来多一种可能性。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