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共东莞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今年也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成为检验成效的关键重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此,第七届南都“东莞市民点赞榜”如期而至,并于10月9日正式启动,主题聚焦“百千万 幸福莞”,面向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集2025年以来在促进经济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生态相融相生过程中,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的优秀案例。
2019年,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九院”)作为最年轻的市属公立医院启航,建院之初便扛起全市新冠定点救治重任,交出“患者零病亡、疫情零外溢”的硬核答卷。如今,这家承载着特殊使命的医院,正以“强专科、大综合、创三甲、争前三”为目标,通过“三大合作板块”协同发力,今年更是构建起感染病防治、医联体共建、组团式帮扶的“三驾马车”发展格局,实现从“防疫尖兵”到“综合强院”的跨越式蝶变,为东莞市民健康注入新动能。
引智借力:国家级团队+省级资源,筑牢专科高地
要让感染病防治水平再上台阶,必须链接顶尖资源。今年5月11日,医院正式引进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卢洪洲教授团队。双方聚焦重症救治、专科建设与科研创新,共建区域性感染病医疗中心,推动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疑难感染病的诊疗与科研能力全面提升。卢洪洲教授等专家团队常态化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与教学查房,成功救治艾滋病合并脓毒血症、亚急性肝衰竭合并多发感染等疑难重症患者,造福了一方百姓。目前,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正在争创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结核科争创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
![]()
今年5月,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引进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病重点专科团队揭牌仪式。
7月8日,医院正式挂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莞医院,双方通过品牌平移、同质化管理、技术下沉、专家驻点、双向转诊等方式,推动省级技术、人才、管理资源全面下沉,实现学科共建、科研合作与人才共育。
![]()
2025年7月8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莞医院正式揭牌。
暨大附一院作为省级高水平医院,依托平台资源双方共同制定了专科建设方案,优先打造神经内科与心血管内科作为示范科室。暨大附一院专家定期在市九院开展门诊、查房与教学等活动,在公园、社区等提供诊疗咨询筛查,为常见躯体性疾病提供省级专家的一站式诊疗,让惠民服务触手可及,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看名医”。
强基补链:7家三甲“组团”帮扶+普济楼焕新,织密综合服务网
针对综合专科短板,市九院以“组团式”帮扶强基固本。自2025年8月起,由东莞市内7家三甲医院开展为期5年的“组团式”帮扶,覆盖麻醉、重症、呼吸、心血管、神经、妇儿、中医等20个专科。 首批专家已进驻,显著提升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救治能力,并推动呼吸内镜、心血管介入、消化内镜等技术成熟开展,为周边群众“好看病、看好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硬件升级同步发力,为“大综合”发展夯实底盘。随着普济楼的即将投入使用,医院硬件设施将再上新台阶。
![]()
宽敞明亮的候诊区域、舒适通风的就诊环境、便利快捷的停车场地,医院在空间布局、设备配置、服务流程等方面实现全面优化,为“强专科、大综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楼内设有多学科诊区、市感染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内镜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学科拓展、技术引进与患者服务提供坚实保障。
民生答卷:从“保健康”到“促健康”的幸福跃升
从新冠救治的“硬核担当”,到如今“三驾马车”驱动下的综合发展,市九院的蝶变是东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目前,医院已形成“感染病有国家队、疑难病有省级帮、常见病有本地强”的立体服务网。
![]()
这家年轻的医院,正以更坚实的步伐,书写着从“专科强”到“综合优”、从“保健康”到“促健康”的、从“防疫功臣”到“健康守护者”的新篇章,为东莞“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的民生力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芳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