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老年客户骂骂咧咧的冲进工商银行安康岚皋县支行营业大厅,情绪异常激动,声称其存在我行银行卡上的钱莫名奇妙的消失不见了,要求我行赔偿其损失。大堂经理安抚客户情绪后将其引导至休息室,安排专人进行协助排查处理。经查询客户账户交易明细发现,该客户账户自2023年初便开始出现通过支付宝平台被“元宝保险经纪公司”每月自动扣费,累计扣费金额达3800多元。
经了解,扣款可能源于客户误点广告链接或在不知情情况下签署了自动扣费协议,导致银行卡被该平台绑定扣款。面对客户“钱还能追回来吗”的急切询问,该行员工也无法给出确切答复,毕竟事发已经超过2年多了,能否追回扣款是个未知数。看着老年人懊悔与惆怅的面容,该行员工遂先对该免密支付自动扣费项目进行终止操作,再梳理好客户被扣款的起始日期、总笔数、总金额等凭证记录,然后联系支付宝平台客服、元宝保险客服。客服拒绝退保,称已过犹豫期。经过多次沟通,逐条陈述“广告未明确提示扣费规则”“客户非主动签约”等事实,最终,平台同意全额退保,该客户莫名其妙消失的养老钱重新到账。客户对我行专业、高效、贴心的服务表示高度赞许。
此案例暴露出典型的“免费诱导型”诈骗套路。诈骗广告常嵌套在视频、资讯等网页平台或APP上,以“免费领”“限时优惠”等话术降低警惕性,点击后跳转的页面往往将扣费协议藏于冗长条款或默认勾选框中,设置自动扣款协议流程中存在信息提示不醒目、风险告知不充分等问题。客户往往在不知情或未完全理解后果的情况下,被动开通了免密支付、自动续费等扣款授权。
随着数字化支付普及,老年人成为金融诈骗和误操作的高危群体。作为银行一线员工,不仅要提供金融服务,在遇到客户不幸遭遇网络诈骗时,要耐心帮助客户寻找线索,指导客户通过合法有效的手段追回资金,以实际行动践行守护百姓“钱袋子”的使命与责任,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
文/杨光婷 编辑/陈国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