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程式写作」
我最近有一个重大实践创新,用 Claude Code ,像编程一样写作。
之前,我一直用Gemini 2.5 Pro,因为它的上下文窗口特别长,逻辑能力特别好,能满足我几乎所有写作需求。
问题在于,和大模型本身对话,会产生很多版本管理问题。
模型每次生成的内容,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我往往会陷入在几个生成的全文版本之间,从各个版本中选择顺眼的部分来拼贴最终全文。
直接后果就是,生成全文30秒,拼贴改稿一小时。
传统的对话式的AI用法碰到了瓶颈。我开始思考,写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是:写作,特别是写长一点的文章,实质上是一个工程管理问题。
写作和编程非常像。写作是自然语言编程,写代码是程序语言编程。传统的写作方式全凭感觉,但全凭感觉是没法让AI来准确执行的。
写作和编程一样,需要引入架构、版本管理、模块化的思维。
我称之为编程式写作。
核心思路是,用Claude Code来当项目经理。我只需要提供上下文、交代清楚自己的意图,然后AI就可以来拆解任务,具体执行步骤了。
比如我前两天发的这篇文章,就是用Claude Code + K2写的。
我只需要把口述想法(对着通义app喷了十分钟)、参考资料、我的过往文章放进一个文件夹,让Claude Code调用,然后清晰地阐述写作意图:想要强调什么观点、文风参考哪几篇文章、篇幅多长……
![]()
接下来,就是一点编程Agent震撼。
Claude Code会主动创建一份工作计划,然后像一个真正的项目经理一样,按部就班地执行:学习资料、模仿文风,然后输出提纲并分段写作。
最后,写出来的文章,更加贴合我的原意,完成度更高。只是调用Gemini模型来写,一次性生成的语言会更加流畅,但只有七成像我,改起来还是有点麻烦的。
这种可以自己拆解任务并分步骤执行的编程Agent,完全把写作变成了上下文工程。
用户最重要的工作,是选择给它提供哪些上下文,以及阐述自己的意图,剩下的执行工作,Agent都代劳了。
但是,问题来了,Claude Code真的恨国
Anthropic列明中国是敌对国家,甚至禁止为中国公司控股50%以上的企业提供服务。我操意大利人怎么这么坏啊
那我必须批判性地使用Claude Code。众所周知,我是爱国博主。
所以,我把Claude Code的后端模型切换到Kimi K2了
过去一周多,我的文章大都是用「Claude Code + K2」这个组合写出来的。
我的另一重大实践发现就是:在用Claude Code写作的场景下,K2的表现相当可以。
K2的问题是,它的上下文长度只有262k,在处理超长、复杂逻辑任务时,容易出现逻辑问题。K2写总结摘要的幻觉率很低,但在根据提纲写全文的环节aka创意写作,尤其是写超过1000字的文章,幻觉还是比较明显。
但Claude Code的工程化能力,弥补了模型本身的短板。
这里的关键在于,Claude Code这个项目经理,可以自动把一个复杂的写作任务,拆解成若干小部分。每个小部分的篇幅都只有三四百字。
在这种任务规划模式下,模型的能力被最大化地聚焦了。它不需要一次性处理所有上下文和逻辑,只用写好几百字的文本就行。
而且,最直观的好处是,K2很便宜。
我最开始用Claude Code,写一个提纲就花了5美元。而现在,我用K2写一篇文章,花费最多也就四五块钱人民币,价格差了好几倍。
速度上,K2的高速版本turbo,输出速度还可以,每秒能有几十个token。我这几天比较高强度地用下来,大概一天能花10元人民币。普通版能再便宜一半。
用得最多的一天,我连续写了四五个小时,也就用了28元。CC+K2的时薪只有五块钱属于是,是深圳打螺丝工价的四分之一
![]()
AI就是这样,应用场景无法被计划。
用上CC + K2组合后,我有点一年前,刚开始用Claude 3.5 Sonnet写作的爽感。
我把自己胡说八道的口述转录,还有电脑上稀奇古怪的PDF资料,都尝试用CC写作,单纯图一乐,就爱看我随口一说,AI大儒为我辩经。
编程式写作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解决了长文写作中的工程管理问题。你不需要再一步步地给AI指令,分支对话,或者在不同版本之间反复纠结。
「编程式写作」的方法很简单,核心在于给Agent提供充足的上下文资料。接下来,讲清楚自己的意图,就像产品经理要写明白需求文档一样,然后把具体执行都托管给Claude Code。
具体来说:
第一步,建立一个项目文件夹。
其中要包含三类文件:一是关于主题的背景资料,比如媒体报道、研究论文;二是你对这个主题的核心观点,我通常口述十几分钟转录成文本,你也可以放进去领导的要求、甲方Brief…三是几篇你过往的、风格上比较满意的文章,作为AI学习文风的范本。
![]()
接下来,你就可以开始指挥Claude Code和K2了。
第二步,充分讲明白自己的意图。
我非常推荐下载个Mac端Wisper Flow,可以随时唤起来语音输入,把需求讲透彻讲明白。
![]()
讲清楚,自己要写一篇讲什么的文章,篇幅多长。要求AI充分学习文件夹里的资料,请它根据口述转录,或者你此时输入的要求,参考背景资料、你过往文章,撰写一份提纲。
这里要尽可能充分地讲清楚,再让他创建一份工作规划 aka CLAUDE.md文件,根据工作规划来执行。
第三步,提纲确认后,就是分段写全文。要求Claude Code根据提纲和你过往文章的写作风格,逐段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写完全文。
![]()
非常简单,和我之前写的思路是完全一样的。只是,调用大模型写作,会面临版本管理问题,在写提纲和提纲写全文阶段,都可能分支出去若干个版本。
而使用Claude Code + K2,先讲清楚需求,建立工作计划aka项目架构,再由AI自动地分步骤、模块化地执行,最后把各个模块统合成一片文章。
其实就是把软件开发的基本思路,用在写作上。确保AI可以准确理解意图,稳定地执行任务。
剩下的,自己动手试试就完事了。下载一个Claude Code终端,免费;调用K2写作,一天也就十多块钱。
唯一的小技巧是,在Claude Code的输入框里,连按两次shift+tab,激活它的「计划模式」。然后,输入复杂指令后,CC会主动创建工作计划,让任务不容易中断。
当然,编程式写作也有一个需要适应的地方,就是容易走神。
Claude Code 在执行写提纲、写全文的任务时,根据上下文长度,可能需要花费几十秒、几分钟到十分钟不等。
在这段时间里,我很容易走神去干点别的,然后忘了它还在工作。
(本文配图由 ChatGPT 生成,Claude Code 辅助写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