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一年做了什么?”
“……我每天都很忙。”
“那,你学会了什么?”
“好像也没什么。”
这,是很多大厂人一年年“被困”的真实写照。
在看起来光鲜、体面、有平台的大厂岗位上,很多人待着待着就发现,自己越来越“专业”,但也越来越狭窄、空心、无力。
那么,在大厂待久了,到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我总结了3个:领域窄、太务虚、视野窄。
01 领域太窄--成了高级螺丝钉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经历:
做了三年推荐策略,但只懂公司内部模型,不知道怎么从平台获取流量;
做了五年内容运营,但只管内容端,不了解拉新投放和商业转化;
做了七年增长,但从没独立负责一个完整闭环的项目。
你会变得非常擅长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事情,却发现只要离开了公司体系、团队协作,很多事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其实大厂分工非常细,每个模块都有不少人在做,彼此之间相互耦合,互相防范对方。
可能某个模块在中小公司一个人就能搞定,而大厂需要好几个人去做,导致每个人只看到自己那点事,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
我曾经看到某个大厂,有10个人的产品团队在负责工单产品,内部分工是按渠道、功能等做切分。
每个人负责的模块极其小,只是在单点吭哧吭哧干。
这样的分工使得大家只看得到很小块的产品,没法看到全局维度,很难串联工单处理的前后流程。
等你想到跳槽到中小厂担任某个线的产品负责人,你才发现只知道一点,其他模块完全不清楚,凭经验硬着头皮上,重新再学习。
学习得好,你还能继续干一段时间,学习不好,大概率你连试用期都过不了。
你现在被互联网的分工所定义,被标签化得很清楚,也被限制得很彻底。
久而久之,不是你不行,是你没机会完整成长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
02 太务虚--没有真正落地的能力
大厂项目动辄“战略级”,会议里“平台级、生态级”词频爆表,但最后呢?
大家对齐了一整季度,项目还没上线;
周会月报写了无数份,但没人真用数据反推业务;
做了个“平台工具”,看着很全,没人用、没人维护、没人迭代。
表面上你在参与大项目,实际上你只是个执行者、传话筒、补位者。
等到写简历那一刻你会猛然发现:真正能写的东西不多,很多东西说不清自己负责哪一块,贡献多少。
你以为在“升维”,但其实你从来没“落地”。
这也是为啥互联网大厂人,到中小公司适应不了的原因,甚至是出来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大厂因为有比较好的资源,能支撑管理者们夸夸其谈,只让他们指挥别人干活,实际上这些管理者动手能力极差。
之前某位大厂负责人跳槽到一家小公司,由于资源不够,加上团队还没招到人,他需要自己动手做事。
之前他在大厂时,业务的数据分析都有其他人来做,他只要阅读数据,指点江山就行。
可到小公司时,他需要自己写SQL跑数据,可他已经好多年都没有这样的操作,手已经生疏到看不到“导出数据”的标识,更何况需要他手写“代码”。
类似的问题折腾了他好久,无奈他只能离职再次回归到大厂,因为他在小公司落地不了。
按现在的说法,这些人比较务虚,不够接地气,没法做落地的事。
03 视野窄--没时间探索其他世界
大厂的人都很忙,忙到什么程度?
白天一堆会议,晚上一堆文档;
日常还要跟业务、数据、研发、设计各方撕需求;
KPI和OKR压着你喘不过气来。
久而久之,你连主动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没时间看行业趋势;
也不太认识公司以外的同行,更别说副业、转型了。
你变成了一个“在舒适区焦虑”的人--不爽现状,但又被稳定捆住了手脚。
不少互联网大厂人,知道在互联网干不长,知道面临着中年危机的折磨,只不过他们确实没那么多时间与精力探索其他事。
试想一下,如果你早上10:00上班,晚上22:00下班,扣除中午和晚饭时间,你其他时间全都扑在工作上。
这么长的时间里,你工作量非常饱和,你需要大量参会,理解信息、提出建议、推动他人等。
有时还有种种乱七八糟的意外,能把你的精力完完全全榨干。
等你回到家时,你只想在床上躺着,刷会视频,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这样过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已经被养成习惯,根本不会想探索其他事。
04 那怎么破局?第一:定期“跳出来”看自己
每半年问自己一遍:
我的这份工作,有哪些能力能迁移?
如果公司今天解散,我能靠这些经验换来什么?
我是否在原地打转,而不是向上生长?
在目前互联网形势下,公司招聘职位数量远远少于候选人的数量,求职竞争可以说是相当激烈。
这样的环境下,公司自然要求一人能兼多职,最好全链路你都清楚,能一人搞定所有事。
比如搞增长的产品经理,要能拉新、复购、促活等全部搞,而不需要各个模块再单独招人,这样公司成本能大大降低。
这就要求我们能了解全貌,能贴近业务,搞定所有问题,让自己具备“三头六臂”。
第二:多做“有始有终”的事
不管你负责什么,尽量争取完整闭环的责任,能从需求到设计到上线跟到底的任务,而不是碎片式接口协作。
不要只汇报进度,要产出结果。
跟前面提到的类似,一方面你要接触到全局,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落地,不要停留在汇报文档和向上管理。
你要能做好项目设计、实施、复盘等,结果能用数据来量化。
你能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差,下一步怎么改善。
按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别怕把自己的手弄脏,能吹牛逼,同样能脚踏实地做好执行。
第三:利用周边时间打开视野
哪怕每周抽2小时,也值得你去:
看看行业动态,学点AI工具;
多和其他公司、其他方向的人聊聊。
有些机会,你不去看,是永远不会知道它存在的。
信息永远是打开自己视野的最佳方式。
如果你长时间一个环境生存,你很容易自以为是,有点处在井底之蛙还不自知的状态。
通过多学习新知识、见更多人,你才能了解外面发生哪些变化,哪些行业下个阶段发展的重点,新机会会出现在哪里等。
大厂是个平台,但不能是围城。
它能带你起飞,也可能困住你的翅膀。
如果你在其中,要学会自我觉察、自我更新、不断成长--别等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只是在岗位上“被使用”,而不是“在进化”。
愿每个大厂人,都能跳出围墙看世界。
来源 | 张仪说(ID:PMgrowing)
作者 | 张仪 ; 编辑 | 虾饺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