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市船营法院高效执结一起跨度十余年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通过跨省联动、司法拍卖与多方调解,法院既帮申请执行企业追回欠款,又为被执行人化解债务,还让场地租赁方获合理补偿,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三方满意”,以司法力量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
![]()
时间回到2011年,吉林某机械有限公司向赵某出售一台二手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赵某收货后却未付货款。2013年,该公司申请强制执行,但赵某名下仅一套抵押房产,核心执行标的设备远在河北石家庄某租赁场地,且后续办案人员变动,案件陷入僵局,十余年间多次恢复执行均无实质进展。
![]()
2025年,船营法院组建专项团队攻坚“疑难案”,此案被列为重点。法官梳理卷宗后确认,石家庄的“沉睡设备”是唯一执行希望。依托吉林中院联动机制,吉林市与石家庄警方协作锁定赵某住址,法官带队赴石家庄,虽赵某委托律师沟通,且设备场地高墙紧锁,但法官在公证机关、街道及派出所见证下,强制开锁完成勘察。
![]()
设备评估价30万元,法官通过网络拍卖广泛推介,最终以50余万元成交,溢价近40%。不料,场地出租方因多年未获租金拒绝配合搬运,还雇人看守,而设备重近300吨,拆解需20余日,僵局再起。
![]()
法官放弃强行执行,转而召集申请执行人、出租方、买受人三方调解。他先定调“诚信互惠”,再客观分析:出租方12年垫12万元场地费不易,买受人低价拍设备已获益,申请执行人等款十年盼结果。随后针对性沟通:劝买受人从收益中垫部分租金,指出租方诉求过高,请申请执行人让渡部分执行款。
![]()
真诚沟通打动三方,最终达成协议:买受人先垫1万元租金,剩余2万元待设备搬运后支付;申请执行人同意从执行款中优先保障租金。此后,法官赴石家庄协调拆解搬运,一周内完成设备移交与款项结算。21天后,设备全部装车,十年积案彻底化解。
最终,申请执行人拿到欠款,出租方收回3万元租金,买受人顺利接设备,三方均满意。此案的执结,是船营法院以专业执行破解积案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司法公信力,为优化营商环境筑牢司法保障。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美佳
图片来源:船营区人民法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