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倾尽全力的深山救援,最终换来的不是家属的感谢,而是一纸冰冷的诉状。
当公益的热心肠撞上法律的冷墙壁,我们不得不追问:如果遇到下一次山中再传来求救声时,谁还敢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呢?
事情的起因是在今年的4月21日,两名驴友在秦岭著名的“光鹿跑兵冰”徒步线路上非法穿越,最终失去了联系。
![]()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一个户外应急微信群里传播开了。这个群本来就是一些驴友们互相照应、预防山难的地方。
在当晚的9点左右,救援已经开始了。但那个时候,谁也不敢百分百确定失联的人是不是真的出事了。
![]()
有一位参与救援的人叫杨某,他说当时的情况很模糊。失联的人可能只是走得慢,也可能从别的路下山了。
面对不明的情况,救援一刻也等不得。这是一种“主动介入”,它抢在了所有的官方程序启动之前。
而且家属后来还找到了救援队伍,并承诺给队伍每个人1000块钱,希望能请到老师傅们上山去搜救。
![]()
杨某花了一两个小时,凑齐了10个人。大家带上了家属买的些矿泉水和方便面小面包,就进山搜救去了。
深山里的救援,远远比想象中的还要艰难。很快,他们在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就找到人了,但两位驴友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
![]()
一直到晚上10点,杨某和队员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下山。整整一天的时间,没有人吃过一口热饭,喝过一口热水。
这不仅是体力的消耗。杨某说,每次搜救带来的心理压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抚平。
![]()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场艰辛的救援,在5个月之后,竟然迎来了一个让人心寒的转折。
遇难者的家属把救援队给告上了法庭,在9月17日,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沣峪法庭开庭了。
![]()
一起被告的还有同行的人和管理部门。但最让人想不通的是,这些第一时间冲进山里救人的队伍,怎么就成了被告了呢?
家属的一方说,救援队的杨某当时不让她报警,耽误了最佳的救援时间。
![]()
杨某说,如果不是我们主动进山去搜救,恐怕连遇难者的遗体都找不到了。
公益救援队的负责人邝某也觉得特别寒心。他说,我们是做公益的,一分钱都没有收。
![]()
他忍不住反问:我好心去救人,你还把我起诉了。家属去世和救援队有什么直接关系?他们本来就是非法穿越的。
![]()
这件事带来的影响,比想象中更深远。
在今年6月,曾经多次参与救援的秦岭牛马队宣布解散了。一支救过很多人的队伍,就这样消失了。
杨某说,自己好像卸下了一副无形的枷锁。玩户外最让他累的,就是救援的这两年。
![]()
一位听了庭审的救援队成员说了一句特别实在的话。他说,不管案子最后的结果怎么样,都已经对户外圈和公益救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网友说:这个家属起诉救援队,对以后的救援影响是巨大,以后哪个救援队还敢去营救啊,这是堵死了驴友的生路!
![]()
还有一位网友说:有句话说的就是不要介入别人的因果,这不是人性的冷漠,而是你无法去赌对方是否在你帮助他时,他还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
网友们说的确实值得所有人深思。公益救援就像是社会的良心,它的运行在善意和互助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法律不能给这份善意划出一条清楚的道来,保护好这些做好事的好心人,那最终受到伤害的会是谁呢?
希望这次的诉讼,就像是经历一次“刮骨疗毒”一样的阵痛,让我们这个社会去正视这一个难题。
因为我们不能一边指望着别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搜救,一边又让他们寒着心站上被告席啊。
社会的进步,不是在于永远都不会出事,而是在于出了事之后,我们是如何对待,那些曾经拼命努力,过来帮助我们的人?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