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古城,这座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的千年商埠,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商业文化和活态传承的民俗风情,被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商贾云集、货通八方的繁华年代。
![]()
周村的商业基因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据《史记》记载,此地为齐国“鱼盐之利”的重要转运站。明嘉靖年间,随着运河支流开通,周村逐渐成为南北货物集散地,因地处陆路交通枢纽且无码头水患,得名“旱码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批准周村自行开埠,使其成为山东内陆首个对外开放的商埠,鼎盛时期汇聚72家银号、108家货栈,丝绸、茶叶、瓷器贸易辐射全国,民间遂有“金周村、银潍县”之说。1905年,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拍摄的周村街景照片中,中西合璧的商铺鳞次栉比,印证了其作为近代化商业城市的先锋地位。
![]()
古商城核心区保留明清古建筑5万余平方米,其建筑形态堪称北方商业街区的活化石:
三进式格局:典型商铺采用“前店后坊+中厅待客+后院仓储”的三进院落布局,如“瑞蚨祥”旧址,前厅高悬“货真价实”匾额,中厅设天井采光,后院至今保留染坊石槽。
中西合璧细节:大染坊的罗马柱与青砖马头墙并存,“谦祥益”的巴洛克式窗楣下雕刻着“诚信为本”的商训,折射出开埠后的文化交融。
![]()
当暮色降临,古城灯笼次第亮起,打更人的梆子声回荡在深巷。这座永不落幕的商业博物馆,正以其“活着”的姿态,讲述着中华商道“以义为利”的永恒智慧。正如一位银号后人所说:“周村的砖瓦里藏着算盘声,你要静下来,才能听见千年的生意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