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印度黄麻养活近千万人,被欧洲大量收购,为何我国却要早早淘汰?

0
分享至

一根看似不起眼的麻绳,背后竟牵动着几千万人的生计,更在国际市场上掀起了“环保热潮”。在印度、孟加拉这片南亚土地上,黄麻是“金纤维”,是老百姓谋生的饭碗;而在中国,它却早早被贴上“淘汰”的标签,默默退出了舞台。

一个越来越火,一个悄悄转身,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不是一场纤维的较量,而是两种发展逻辑的交锋。背后的故事,比你想象得要精彩得多。

在印度和孟加拉,黄麻从来都不是“落后产业”的代名词。它是饭碗,是出口,是绿色经济的起跑线。

黄麻这种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天然纤维,长得像玉米秆,剥开晒干后就能织成袋子、地毯、桌布、手工艺品。听上去挺朴素,但在印度,它就是“老天爷赏饭吃”。

恒河流域那种湿热潮湿的气候,正是黄麻最喜欢的环境。这也难怪,早在几千年前,印度河文明就开始利用这种纤维。到了英国殖民时期,更是被当作出口欧洲的“战略物资”,种植面积和技术都大力发展起来。

现在的印度依然是黄麻大国。根据印度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22-23财年黄麻产量高达124万公吨,出口17.7万公吨。别看它不起眼,这个产业可直接或间接养活了超过5000万人,尤其是在西孟加拉邦,那是黄麻的心脏地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沾边。



而欧洲,正好接住了这根“麻绳”。环保这几年成了全球主旋律,塑料袋被各种禁,天然可降解的黄麻制品成了香饽饽。英法德等国家的超市、品牌、包装公司,争相采购黄麻制品。

印度顺势而为,不仅给出口商发补贴,还在政策上大力鼓励绿色产品出海。2023-24财年前11个月,黄麻制品出口值达到3.22亿美元,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外汇机器”。

这不是守旧,而是踩准了节奏。印度和孟加拉之所以还离不开黄麻,是因为它们刚好站在了传统优势和全球趋势的交汇点上。廉价劳动力+适宜气候+全球环保意识高涨,这样的“组合拳”,让黄麻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活得比以前还滋润。



中国不是没有种过黄麻,甚至一度也是产业大户。但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更加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

黄麻在中国的历史,其实也不短。清末时从印度引入,后来在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推广,尤其是在安徽、江西、湖南的淮河流域,一度广泛种植。那时候,国家还没完全工业化,黄麻是重要的编织材料,军用、民用、大包小包都离不开它。

但问题也很快暴露出来。传统的黄麻加工得靠“沤麻”——把黄麻杆泡在水里发酵,既臭气熏天,还把水体搞得乌漆嘛黑。重金属、氮磷超标、富营养化,说到底就是一场生态灾难。以现在的环保标准来看,根本不可能通过审批。



而且,中国的经济正在转型。随着纺织、制造业升级,合成纤维迅速崛起——涤纶、尼龙这些材料生产更稳定、成本更低、用途更广,还干净环保。对比之下,黄麻这种“靠天吃饭”的老家伙,自然就慢慢被边缘化了。

更关键的是,人力资源也变了。农村劳动力不再愿意守着亩产几百块的黄麻地,而是更愿意进工厂、搞电商、种水果,收入高得多。与其说是政府淘汰了黄麻,不如说是市场和农民一起做出了选择。

当然,中国不是完全放弃黄麻。每年依然从印度、孟加拉进口25万吨左右,满足少量特定用途,比如包装、建筑隔热、园艺材料等。我们只是把黄麻的位置,从“主角”调整成了“配角”,把污染留给了历史,把发展推向了高质量。



你可能会问:到底是我们“错过了机会”,还是南亚“落后了时代”?其实,根本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

印度靠黄麻带动就业、赚取外汇,符合它当前的发展阶段。它的劳动力便宜,农村人口多,环保压力相对较小,黄麻正好是它的“比较优势”。而中国早已进入产业升级期,讲究的是自动化、绿色产业链、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黄麻不符合这个方向,主动退出舞台,是一种理性选择。

这就像一个在读大学的年轻人和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不能用同一套标准来评判谁更优秀。中国要的是产业质变,印度要的是就业和外汇,两者各有所需,不存在谁高谁低。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环保政策,不只是“说说而已”。从《水污染防治法》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都是实实在在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对于那些污染重、能耗高的行业,确实是该转型就得转型,哪怕短期内有阵痛。

而且,中国的经验,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了个醒:发展不能只盯着眼前利益,更要看长远生态红利。黄麻可以是机会,也可以是包袱,关键看你怎么用、用到哪一步。

谁能想到,一根黄麻纤维,竟能串起南亚的就业、欧洲的环保、和中国的产业升级。它不是时代的弃儿,也不是英雄的归来,而是一面镜子,映出了不同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抉择。



中国早早转身,是为了“跑得更远”;印度继续坚守,是为了“稳住当下”。全球化不是一场零和游戏,而是一张精密的网。每根线条都有它的位置,每段路径都有它的意义。

未来,随着环保浪潮席卷全球,黄麻的价值或许还会继续上升。但对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让绿色成为真正的竞争力。从黄麻的命运看世界经济的分工,我们看到的不是落后与先进的区别,而是各自走在合适的路上。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荷兰正式宣布!荷兰管制范围扩大,敏感领域的新合作都一刀切禁止

荷兰正式宣布!荷兰管制范围扩大,敏感领域的新合作都一刀切禁止

百态人间
2025-11-04 16:00:18
亚冠激烈冲突!张玉宁遭“胯下之辱”,法比奥暴怒,6人互相推搡

亚冠激烈冲突!张玉宁遭“胯下之辱”,法比奥暴怒,6人互相推搡

奥拜尔
2025-11-06 21:06:17
王阳明悟道:人这一生,所谓的开悟,不过是想通了3件事

王阳明悟道:人这一生,所谓的开悟,不过是想通了3件事

金沛的国学笔记
2025-11-04 15:30:00
印度开始围猎江浙沪独生女?有机构研究如何0成本拿下她们背后家产

印度开始围猎江浙沪独生女?有机构研究如何0成本拿下她们背后家产

趣笔谈
2025-09-29 16:51:57
朝鲜举行国葬

朝鲜举行国葬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6 10:00:33
台独知错了?赖清德撤离台军,请求大陆和平统一,释放什么讯号

台独知错了?赖清德撤离台军,请求大陆和平统一,释放什么讯号

青途历史
2025-10-16 20:28:37
成都7200万元项目:3名评标专家遭刑事处罚!

成都7200万元项目:3名评标专家遭刑事处罚!

乔益民
2025-11-06 10:49:58
果然飘了:若大陆不作书面保证,台湾拒绝出席!国台办一句话定调

果然飘了:若大陆不作书面保证,台湾拒绝出席!国台办一句话定调

沧海旅行家
2025-11-06 16:57:59
不用“翻墙”VPN!时隔11年KakaoTalk突解封?

不用“翻墙”VPN!时隔11年KakaoTalk突解封?

凑近看世界
2025-11-05 11:01:58
美国专家发出警告: 当中国收复台湾时,美国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

美国专家发出警告: 当中国收复台湾时,美国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

荐史
2025-09-22 19:25:09
贝纳蒂亚:裁判偷了我们的点球,和他们说话时几乎都不看你

贝纳蒂亚:裁判偷了我们的点球,和他们说话时几乎都不看你

懂球帝
2025-11-06 19:15:09
跌西部倒数第一!弗拉格20+9丢绝平独行侠惜败鹈鹕 8战6败

跌西部倒数第一!弗拉格20+9丢绝平独行侠惜败鹈鹕 8战6败

醉卧浮生
2025-11-06 11:54:45
2025年11月7日十二生肖每日运势详解(精华版)

2025年11月7日十二生肖每日运势详解(精华版)

AI智能体
2025-11-06 16:28:13
左小青很难再结婚了,不是因为她年纪大,也不是因为她还爱高权健

左小青很难再结婚了,不是因为她年纪大,也不是因为她还爱高权健

百态人间
2025-11-03 16:13:35
确认开始!大批上海人收到官方短信!多区发布公告

确认开始!大批上海人收到官方短信!多区发布公告

冬天来旅游
2025-11-06 01:26:28
俞敏洪发文确认孙东旭离职

俞敏洪发文确认孙东旭离职

界面新闻
2025-11-06 15:18:02
赶在坐飞机来陆前,郑丽文率先发出邀请,解放军轰6K飞抵台岛周边

赶在坐飞机来陆前,郑丽文率先发出邀请,解放军轰6K飞抵台岛周边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0-30 03:41:02
戴口罩的美女清纯靓丽,白色V领T恤搭粉色瑜伽裤,时尚清新有朝气

戴口罩的美女清纯靓丽,白色V领T恤搭粉色瑜伽裤,时尚清新有朝气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05 14:31:17
曝张柏芝4胎生父现身!欲带3儿子下嫁或将定居内地,谢贤疑抢抚养权

曝张柏芝4胎生父现身!欲带3儿子下嫁或将定居内地,谢贤疑抢抚养权

八星人
2025-11-06 09:08:18
女子离婚后和前夫有染,借看娃之机行夫妻之实,自录视频发网分享

女子离婚后和前夫有染,借看娃之机行夫妻之实,自录视频发网分享

吾观専欗
2025-11-05 18:09:58
2025-11-07 02:24:49
萧狡科普解说
萧狡科普解说
专注于精彩解说内容剪辑
410文章数 1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演练对俄核打击:导弹仅需六七分钟即可飞抵俄罗斯

头条要闻

美演练对俄核打击:导弹仅需六七分钟即可飞抵俄罗斯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亲子
游戏
时尚
本地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宝宝爱用大合集丨愿将一切美好献上

珍惜PS4会免!明年将大幅减少数量 只偶尔提供给PS+

大衣别这么穿,显黑又显胖!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军事要闻

美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俄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