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很多学校,会发现多了一抹“银色”风景。
退休教师们又回来了,他们重新站在讲台上,成为“香饽饽”。
刚过去的8月,江苏盐城、苏州、徐州招聘银铃教师超200名,其中沛县招聘168名银龄教师。
云南省发布公告,继2025年春季学期招募基础教育银龄教师701名后,2025年秋季学期再招聘银龄教师719名。
![]()
阿克苏市招募70岁以下的银龄教师,聊城职教中心明确“退休教师优先”,中国农大更是将返聘年龄精确到二级教授70岁、三级教授68岁……
从东部到西部,从小学到大学,返聘老教师的热潮正在席卷全国。
争抢老教师的背后,是赤裸裸的现实考量。
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即插即用;
他们熟悉考试套路,能抓分数命门;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轻易跳槽,稳定性强。
某校长坦言:
“用一个老教师,比用三个新教师都放心。”
在升学率至上的今天,这无疑是最务实的选择。
![]()
深层次看,这是人口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
新生儿数量断崖式下跌,幼儿园已出现关停潮,小学也在所难免。
据专家团队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基础教育师资总需求,将从2025年的1569.97万人持续下降至2035年的1036.53万人,减少高达533.45万人。
缩编、锁编成了多个地方教育部门的招数。
![]()
![]()
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难就业,为什么还要高级教师延退呢?
如果让高级教师按时退休,招聘大学生入编,不但要负担高级教师高昂的退休工资,还要负担大学生薪资。
而如果让高级教师延退,只需负担高级教师的工资;
如果返聘教师,只需负担讲课工资,社保啥的都不用。
既省了退休金,又免了培训成本。
说到底就俩字:省钱。
但这份“放心”背后,藏着不小的代价。
时代呼唤项目式学习、探究式教学,而老教师多依赖“填鸭式”。
许多学生说:“老师讲得很认真,但我们听得想睡觉。”
面对数字原住民的Z世代,老教师教学,犹如用马车追赶高铁。
教育部办公厅刚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素养教育。
![]()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却上演着一场场“银发教师”返聘大戏。
很多老教师别说教人工智能,连编程都不会,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在AI时代,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创新思维,还是解题机器?
更让人担忧的是,年轻教师的成长空间被挤压。
编制就那么多,老教师不退,新教师就进不来。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强调要"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返聘潮恰恰与此背道而驰,不仅挤压了青年教师成长空间,更阻碍了教师队伍的代际更新。
年轻教师似乎又回到了过往:
“我们就像等着分房子的年轻人,却发现老住户都不搬了。”
银发与青丝如何共舞?
老教师返聘不是不可以,关键是怎么用。
芬兰建立教师职业发展阶梯,资深教师转型为教育研究员或课程开发者,充分发挥其经验优势而不占据教学岗位。
新加坡实行“教育职业发展计划”,为不同阶段教师提供差异化培训,退休教师主要担任导师角色,而非教学主力。
国内也有成功案例。
浙江某中学建立“银发导师团”,返聘教师不直接授课,而是指导青年教师、开发教学资源。
既传承了经验,又为新人让出空间。
芜湖学院22名退休高层次人才被返聘后,与青年教师“结对子”。
老教师传授经验,新教师带来新理念,形成互补。
![]()
办学校不是搞工程,管理学校不是管理企业。
如果为了省钱而延退老教师,耽误的是一代人的成长。
教育是百年大计,不能只算经济账。
一味钱字当头,堵塞了青年教师成长空间,薪火相传难续,教育堪危。
上世纪教师“青黄不接”的历史将会重演。
返聘退休教师只是解决教师短缺问题的权宜之计,而非根本之策。
老教师是教育的宝贵财富,但不能成为阻碍教育创新的“舒适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